文/蘭州城市學院 田蓉
2020年,中共中央宣傳部印發的《關于促進全民閱讀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明確指出,閱讀是人們獲取知識、增長智慧的主要方式,是傳承文明,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途徑,倡導全民閱讀,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高校圖書館是大學生專業教育的“第二課堂”,可幫助學生在鞏固專業技能的同時更新知識儲備。自2015年起,全國各高校圖書館逐漸加強數字閱讀的推廣模式,同時,閱讀推廣主體不明確、活動主題單一等熱點問題也逐漸顯現。
高校圖書館是文化知識的集散地,不僅承擔著保存文獻資料的重任,更肩負著宣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使命。現階段,部分高校教育工作的重點內容主要圍繞在閱讀推廣活動中。各高校要利用圖書館豐富的館藏資源,發揮自身特色,為高校師生搭建多維度的知識傳播平臺。近年來,互聯網技術的快速普及,豐富了高校師生的閱讀方式,從傳統的書籍閱讀、報紙閱讀,發展到了現今的電腦閱讀、手機閱讀等。同時,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也受到了互聯網發展的影響。數據調查結果顯示,現今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存在人員缺乏專業性、活動主題單一、缺乏完善機制等熱點問題。
(一)人員缺乏專業性。一方面,通過收集全國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相關數據發現:高校閱讀推廣活動一般都由圖書館教師發起。圖書館教師承擔著高校圖書館的日常運營工作,但由于圖書館和學生之間不存在對應的管理關系,所以與學生接觸的方式有限,對學生的了解不全面。并且由于長期受傳統管理機制影響,圖書館教師對于圖書館的功能理解較為單一,僅認為圖書館是文獻的收集中心、是學生借閱書籍的場所,所以在閱讀推廣過程中缺乏敏銳性和專業性,推廣效率也大打折扣;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在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中未建立專業的推廣部門,參與推廣活動的主體人員多是臨時抽調的行政教師、漢語言專業教師等,導致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準備工作稍顯不足,弱化了活動效果。
(二)活動主題單一。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在政策和背景的結合下,高校帶動了一波濃烈的愛國熱潮,其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案例征集展示活動名單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我國高校閱讀推廣活動主題主要包括國學經典品讀、愛黨愛國教育、紅色文化傳承等內容;選用讀書分享、精品圖書展覽、名著賞讀等活動方式。推廣主題緊緊貼合黨中央的政策方針,但推廣活動形式稍顯傳統,降低了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無法達到預期效果。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根本目的是吸引更多的在校大學生參與其中,但閱讀推廣活動主題重合度高、活動形式創新度不足則會流失一大部分在校師生群體。并且,部分高校在閱讀推廣活動開展前缺少實地閱讀內容的勘察調研,僅憑政策和經驗開展閱讀推廣活動,最終很難發揮出活動的積極效果。
表1 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案例征集展示活動名單
(三)缺乏完善的評價機制。各高校在開展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時,評價機制主要側重于閱讀活動的參與人數、影響范圍和活動評比,缺少對活動過程的總結。部分高校在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初始,充分利用“線上+線下”互動,調動了全校師生的參與熱情。在開展閱讀推廣活動中,評選積極參與閱讀推廣活動的師生,如“跑館達人”“借閱之星”等,將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效果做到最大化并且積極聽取各師生的指導意見,優化活動評比路徑。但在閱讀推廣活動結束后,部分高校將學生代表發言作為活動結語,缺少了過程總結這一關鍵環節,未結合活動過程判定活動效果,導致前期活動成果不能為后期活動開展提供有效的借鑒,還會導致無法探究學生是否從活動中汲取了知識的力量。現階段,部分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也未設立專門的反饋渠道,總結反饋機制并不完善,學生對于活動的感受僅是通過學生代表的總結發言來表達,不具備檢驗活動成果的說服力。
(一)明確自身特色,確保人員專業。高校圖書館是閱讀推廣的主要力量。高校要做到明確圖書館自身特色,確保推廣人員的專業性,做到推廣內容的精準定位。首先,要強化圖書館的職能空間,建立獨立的閱讀場所,將推廣主題和閱讀空間充分融合。圖書館是大學文獻資料的匯集地,在開展閱讀推廣活動時可先將館內的相關資料分類整理,規劃閱讀活動推廣室,讓學生能夠“走進”圖書館,體會閱讀的魅力,為閱讀推廣活動奠定良好基礎。其次,圖書館在閱讀推廣期間要做到“走出去”,與學校的相關部門(如學生部、黨支部等)溝通,共建宣傳活動方案。高校也可建立專門的閱讀活動推廣部門,部門成員以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優秀教師和優秀學生為主,保障推廣人員的專業,達到針對性開展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目的,提高活動效果。最后,高校圖書館在開展閱讀推廣活動時要利用大數據技術,將精準閱讀推廣作為活動內容的主流。圖書館教師可以根據借閱記錄、查找記錄、瀏覽記錄等分析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需求,建立個性化閱讀數據庫,記錄學生的實際需求。在設計閱讀推廣活動時,以個性化閱讀數據庫作為參考依據,準確定位,提高閱讀推廣活動的可行性和應用性,強化圖書館推廣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閱讀推廣活動中來。
(二)創新推廣主題,豐富活動形式。一方面,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主題要創新,做到與時事政治緊密相連。例如,高校在開展閱讀推廣活動時,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充分結合《全民閱讀促進條例(草案)》,以建立高校全民閱讀推廣服務的長效機制為活動目標。高校通過結合活動內容,可提煉“奮進新征程、閱讀再出發”等活動主題,營造校內良好的讀書風氣。高校的閱讀推廣活動應緊跟時事政治,推廣主題不局限于國學經典品讀、愛黨愛國的傳統閱讀推廣等,而是將傳統內容與新思想、新內容相結合,做到活動內容的二次創新;另一方面,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形式要豐富,不再拘泥于傳統的名家講座、征文比賽、讀書推薦等,而應當利用互聯網科技技術,使活動形式多元化。例如,高校圖書館在開展“經典名著進校園”的閱讀推廣活動時,針對國內的經典名著,可提煉經典名著中的情景片段:如《三國演義》中的《三英戰呂布》《千里走單騎》《溫酒斬華雄》等,號召學生自導自演,拍攝情景短片,根據每個人角色扮演的不同,體會經典名著的實際含義,將閱讀從“用眼看”轉變為“用腦想”,激發學生參與閱讀推廣活動的興趣;針對國外的經典名著,閱讀推廣活動形式則可以配音大賽的方式呈現,邀請學生為經典國外名著片段配音,學生通過對名著語言的深度解析,理解人物情感,升華文章內容。高校也可鼓勵學生將拍攝的短片、配音的視頻等上傳到學生平臺上,評審團隊評判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高校要想提高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影響效果,就要做到抓緊時代脈搏,實時創新推廣主題,結合現階段大學生的受眾特點,豐富推廣活動形式,使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時刻充滿活力。
(三)制定總結標準,提升推廣質量。高校在開展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中,除了要時刻監控活動參與人數、評選活動作品外,還要制定嚴格的總結標準,提高閱讀活動的推廣質量。為保障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能夠科學展開,總結標準要包含活動的創新程度總結、活動受歡迎度總結和師生滿意度總結三個方面。
首先,針對活動創新程度的總結,高校要建立創新評價表(如表2所示)。從表2中可以看出,活動創新程度的評價分為S、A、B三個等級,評價標準圍繞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內容和參與方式兩個維度進行,通過比較閱讀推廣活動的內容和參與方式的創新性,給予等級評價。其次,在活動受歡迎度總結中,高校可通過統計學生的參與人數,明確活動參與人數在全校師生中所占比例,判斷閱讀推廣活動的受歡迎度。如果活動參與人數比例達到一半及以上,說明此項閱讀推廣活動深受全校師生喜愛;如果活動參與人數比例小于一半,則說明此閱讀推廣活動的受歡迎程度較低,還具有創新空間。最后,在師生滿意度總結中,高校要建立問卷調查表(如表3所示),通過“客觀題+主觀題”的問答方式,了解全校師生對閱讀推廣活動的意見,利用校園網絡平臺和微信公眾號下發調查問卷,最后核算回收有效問卷的平均得分判定此次閱讀推廣活動師生的滿意度,平均分90分以上為優秀、80分以上為良好、70分以下為不合格。
表2 活動創新評價表
表3 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問卷調查表
綜上所述,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開展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現階段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熱點問題主要集中在閱讀推廣人員缺乏專業性、閱讀推廣的活動主題單一、缺乏完善的總結機制等方面。基于此,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優化路徑要做到明確自身特色,建立閱讀活動推廣部門,提高閱讀推廣人員的專業性;要創新推廣主題,緊跟時事政治,利用科技手段豐富活動形式;還要從活動的創新程度、活動受歡迎度、師生滿意度三方面進行總結,提升推廣質量,凸顯高校的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