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珍,韓麗瓊
(上饒市廣豐區人民醫院婦產科,江西 上饒 334600)
產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是產科常見并發癥,其病情發展迅速,若未及時應對,將導致失血性貧血、休克等問題,嚴重時甚至危及產婦生命[1,2]。據報道[3],90%的產后出血均由宮縮乏力引起,因此積極處理第三產程是預防產后出血的重要環節。目前,縮宮素是改善產后宮縮乏力的首選藥物,對子宮出血具有積極的防治作用,該藥物可刺激子宮平滑肌收縮,改善其收縮頻率,達到止血作用[4,5]。靜脈輸注是臨床常用給藥手段,可利用大氣壓與液體靜壓原理將藥物注入體內,常規多以人工調節控制閥進行給藥,而隨著醫療設備的不斷優化,微量注射泵這一新型泵力儀器大量應用于臨床,獲得了良好的效果[6,7]。但目前為止,縮宮素的給藥方式尚無統一標準,關于靜脈微量泵與常規靜脈滴注的應用研究較為有限?;诖?,本研究選擇2020 年10 月-2021 年10 月于上饒市廣豐區人民醫院婦產科分娩的86 例產婦,比較縮宮素靜脈微量泵與常規靜脈滴注對產婦產后出血風險的預防作用,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0 月-2021 年10 月于上饒市廣豐區人民醫院婦產科分娩的86 例產婦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 例。觀察組年齡23~35 歲,平均年齡(26.14±1.37)歲;孕周37~42 周,平均孕周(38.25±2.48)周;初產婦27 例,經產婦16 例;分娩方式:剖宮產34 例,經陰道分娩9 例。對照組年齡24~36 歲,平均年齡(26.26±1.40)歲;孕周37~42 周,平均孕周(38.31±2.50)周;初產婦29 例,經產婦14 例;分娩方式:剖宮產33 例,經陰道分娩10 例。兩組產婦年齡、孕周、產次及分娩方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產婦及家屬均知情自愿參加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存在宮縮乏力等預見指征;②單胎妊娠;③產檢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縮宮素過敏及肝功能不全者;②巨大兒、前置胎盤、胎盤植入、子宮畸形者;③凝血功能障礙者;④因軟產道裂傷、胎盤因素引起的出血產婦。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胎兒娩出后給予縮宮素(廣州白云山明興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5245,規格:1 ml:5 U)靜脈滴注,取20~40 U 縮宮素置入500 ml 的5%葡萄糖溶液中,人工調節滴注速度為0.02~0.04 U/min,直至宮縮呈規律狀態。
1.3.2 觀察組 胎兒娩出后采用微量泵輸注縮宮素,借助微量泵控制輸液速度,以15 滴/ml 計算,起始速度為15 滴/min,依據宮縮情況每30 min 強化調整1 次輸液速度,速度控制在60 滴/min 以下,直至宮縮呈規律狀態。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子宮收縮效果、產后出血量、產后出血發生率、不良事件(藥液外滲、堵管、滴速過快或過慢)及并發癥發生情況(低血壓、心律失常、頭痛、惡心嘔吐等)。
1.4.1 子宮收縮效果 優:惡露量明顯減少,顏色變淡,術后3 周內結束,宮體堅硬,降至臍平或臍下1~2 橫指處;良:惡露量持續減少,顏色變淡,術后3 周后結束,宮體堅硬,有所下降;差:惡露不凈,子宮觸之柔軟,按摩時變硬停止按摩時變軟。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4.2 產后出血量[8]產后出血量=(產后臀下紙尿褲使用后重量-使用前重量)/1.05(血液比重:1.05 g=1 ml)。
1.4.3 產后出血[9]胎兒娩出后24 h 內,陰道分娩者出血量≥500 ml、剖宮產分娩者出血量≥1000 ml 為產后出血。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子宮收縮效果比較 觀察組宮縮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子宮收縮效果比較[n(%)]
2.2 兩組產后出血量及產后出血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產后2、24 h 出血量及產后出血發生率均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后出血量及產后出血發生率比較[,n(%)]

表2 兩組產后出血量及產后出血發生率比較[,n(%)]
2.3 兩組不良事件比較 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事件比較[n(%)]
2.4 兩組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并發癥比較[n(%)]
縮宮素是促子宮收縮的一線用藥,屬于多肽激素,合成、儲存于下丘腦,是垂體后葉素的主要成分之一[10]。在產科中,縮宮素可與子宮肌細胞表面G-蛋白相結合,促使二酰基甘油與肌醇三磷酸合成,通過磷脂酶C 對磷脂酰肌醇二磷酸酯的作用,增加前列腺素及鈣離子濃度,加強子宮體平滑肌收縮,增加收縮頻率,同時提高肌張力,以此減少子宮出血量,預防產后出血的發生[11-13]。目前,縮宮素的給藥途徑以靜脈滴注最為常見,傳統輸注方案是以人工調節控制閥進行給藥,易出現輸液速度不恒定、堵管、血液回流等問題,其血藥濃度變化不一,對其應用效果造成了一定影響[14-17]。而微量注射泵的應用則有效避免了上述問題的發生,微量注射泵由電子控制設備組成,可按照設定自動完成輸液,其動力裝置可滿足不同輸液的壓力要求,保證縮宮素精確、勻速、通暢的輸入體內,確保輸液安全的同時,維持體內縮宮素的有效濃度,促使子宮節律性收縮,增強止血效果[18]。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宮縮優良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縮宮素靜脈微量泵方案的子宮收縮效果優于靜脈滴注。分析認為,縮宮素的藥物半衰期短,通常用藥后20 min 即可出現藥效減弱現象,人工調節難以準確控制滴數,常規靜脈滴注通常無法維持其有效血藥濃度,因而效果不夠理想。而靜脈微量泵可將縮宮素精準恒速注入體內,避免自身半衰期短等缺點,通過輸注速度的靈活調節,維持血藥濃度,促使子宮的不斷收縮;同時,微量泵可有效應對孕婦體位改變引起的輸液壓力變化,保證輸液速度及血藥濃度的穩定維持,效果更佳。同時,觀察組產后2、24 h 出血量及產后出血發生率均小于對照組(P<0.05),可見縮宮素靜脈微量泵方案的產后止血效果優于靜脈滴注,這與其子宮收縮程度存在直接關聯。此外,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縮宮素靜脈微量泵可減少靜脈輸注過程中的不良事件。分析原因,微量注射泵是由控制器、執行機構及注射器組成,其穩定性高,大大避免了人為疏忽引起的意外事件,安全性較為理想。除此之外,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縮宮素靜脈微量泵方案可降低并發癥風險。縮宮素只有與相應受體結合方可發揮作用,但受到受體數量的限制,該藥在應用中具有一定的飽和效應,若靜脈滴注控制不當,長時間大劑量的縮宮素應用可導致子宮收縮作用低下,甚至引起低血壓、心律失常、頭痛等并發癥。而靜脈微量泵則可充分發揮其精確、穩定的優勢,避免靜脈輸注的盲目性,進而降低并發癥的發生風險。
綜上所述,縮宮素靜脈微量泵方案可促進產后子宮收縮,降低產后出血量及出血風險,不良事件少,并發癥風險低,其效果優于常規靜脈滴注方案,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