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青,易云佩
(永豐縣婦幼保健院藥劑科,江西 永豐 331599)
子宮復舊不良(Poor uterine involution)是產后常見并發癥,多伴有血性惡露不凈及宮縮痛等癥狀,是導致產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對產婦月經恢復及再次孕育均具有較大影響[1,2]。現階段,西醫多以對癥治療為主,其常用藥物包括縮宮素等,可通過刺激子宮平滑肌收縮,達到子宮復舊的目的,但此類藥物作用時間較短,療效有限[3,4]。因此,尋求更為有效、持久的治療方案,是該領域長期關注的重要課題。益母草膠囊為中醫常用理血劑,具有活血調經之功效,對產后惡露不絕具有積極治療作用[5,6]。目前,關于益母草膠囊治療產后子宮復舊不良的相關報道逐漸增多,其療效正逐步證實。本研究選擇2020 年5 月-2021 年5 月永豐縣婦幼保健院收治的68 例產后子宮復舊不良患者,觀察益母草膠囊治療產后子宮復舊不良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5 月-2021 年5 月永豐縣婦幼保健院收治的68 例產后子宮復舊不良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4 例)與觀察組(34例)。對照組年齡22~35 歲,平均年齡(25.43±5.62)歲;分娩孕周37~41 周,平均孕周(39.56±1.42)周;分娩方式:剖宮產29 例,經陰道分娩5 例;初產婦26 例,經產婦8 例。觀察組年齡22~34 歲,平均年齡(25.68±5.70)歲;分娩孕周37~41 周,平均孕周(39.71±1.50)周;分娩方式:剖宮產30 例,經陰道分娩4 例;初產婦25 例,經產婦9 例。兩組年齡、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及產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經臨床檢查確診為子宮復舊不良;②產檢資料完整;③單胎,新生兒體質量2.5~4.0 kg,Apgar 評分8~10 分。排除標準:①存在子宮腫瘤及生殖道疾病者;②妊娠并發癥及分娩期并發癥者;③凝血功能障礙者;④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應用縮宮素(成都市海通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1021982,規格:1 ml:5 U)肌肉注射治療,2 次/d,一次5 U,療程10 d。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益母草膠囊(沈陽永大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0950067,規格:0.35 g/粒)口服治療,3 粒/次,3 次/d,療程10 d。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惡露持續時間、宮縮痛持續時間、子宮體積、血常規指標[紅細胞計數(RBC)、血紅蛋白(Hb)、血小板計數(PLT)]、月經恢復時間、清宮術實施率、晚期產后出血率。①臨床療效:顯效:惡露、腹痛癥狀基本消失,子宮降入骨盆腔內;有效:惡露顯著減少,腹痛顯著緩解,子宮收縮良好;無效:癥狀無明顯變化,自然惡露未凈。總有效率=(有效+顯效)/總例數×100%;②子宮體積:B超檢查患者子宮長度、厚度與寬度,子宮體積=子宮長度×子宮厚度×子宮寬度。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惡露持續時間、宮縮痛持續時間、子宮體積比較 觀察組惡露持續時間、宮縮痛持續時間短于對照組,子宮體積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惡露持續時間、宮縮痛持續時間、子宮體積比較()

表2 兩組惡露持續時間、宮縮痛持續時間、子宮體積比較()
2.2 兩組血常規指標比較 兩組RBC、Hb 水平高于治療前,PLT 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RBC、Hb 高于對照組,PLT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常規指標比較()

表3 兩組血常規指標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2.4 兩組月經恢復時間、清宮術實施率、晚期產后出血率比較 觀察組月經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清宮術實施率、晚期產后出血率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月經恢復時間、清宮術實施率、晚期產后出血率比較[,n(%)]

表4 兩組月經恢復時間、清宮術實施率、晚期產后出血率比較[,n(%)]
現代醫學認為,產后子宮復舊不良多與胎膜殘留、盆腔感染、子宮收縮乏力等原因有關,可導致產后出血,增加產婦的貧血及繼發感染風險,對產婦身體健康有較大影響[7,8]。因此,加速產后子宮復舊,是改善產婦康復效果的重要方式。中醫認為,產后子宮復舊不良可歸屬于“產后惡露不盡”“產后腹痛”等范疇,其病因多與血虛、血熱、血瘀等因素有關[9-11],產后婦女氣血耗傷,沖任不固,以致氣血運行失常而發病,屬虛實夾雜之證[12,13]。對此,臨床當以活血化瘀作為產后子宮復舊不良的主要治療原則。益母草膠囊為婦科常用中成藥,其主要成分為益母草,該藥專入血分,最善調經利水、活血化瘀,可“行瘀血而新血不傷,養新血而瘀血不滯”,是月經不調、產后調理之良藥[14,15]。此外,現代醫學證實,益母草膠囊中的益母草堿成分可刺激子宮平滑肌,增強產后子宮收縮,同時調節其收縮規律,有利于殘留胎盤、胎膜及瘀血的排出,對子宮內膜的修復具有積極作用[16,17]。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益母草膠囊治療產后子宮復舊不良效果確切,其療效優于單一縮宮素治療。分析認為,益母草膠囊半衰期偏長,其藥效持續時間較久,可有效彌補縮宮素藥效時間短這一弊端,促進療效提升[18-20]。此外,觀察組惡露持續時間、宮縮痛持續時間短于對照組,子宮體積小于對照組(P<0.05),表明益母草膠囊可加快惡露排出,同時改善子宮收縮能力,加速產后宮底下沉。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RBC、Hb 高于對照組,PLT 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益母草膠囊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有助于改善產婦血液狀態。究其原因,益母草可刺激子宮平滑肌,增強其抗血小板凝結作用,促進子宮內膜修復,改善血液循環[21,22]。本研究還顯示,觀察組月經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且清宮術實施率、晚期產后出血率小于對照組(P<0.05),說明益母草膠囊可促進產后月經恢復,降低清宮術及產后出血的發生風險。分析認為,益母草膠囊含有生物堿類、脂肪酸類、黃酮類、二萜類及揮發油類等化合物,具有行滯消瘀、活血化瘀、祛瘀清宮等功效,在產后復舊不良治療中,可促進惡露的徹底排出,同時發揮其止血、調經作用,有利于產婦月經的恢復。
綜上所述,益母草膠囊治療產后子宮復舊不良效果良好,可加快子宮收縮,縮短產婦恢復時間,改善其血液狀態,降低清宮術實施率與晚期產后出血風險,促進月經恢復,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