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鳳,張 靈,付星星
(武寧縣中醫院婦產科,江西 武寧 332300)
子宮復舊(involution of uterus)是指分娩后42 d之內,子宮恢復到未懷孕的狀態[1]。通常情況下,子宮復舊是產婦的正常生理過程,但是部分產婦因合并子宮肌瘤、胎盤殘留等因素影響,子宮復舊過程會受到影響[2,3]。如果產婦在分娩21 d 后仍然存在惡露不盡,子宮未出現正常收縮,并伴有血性惡露、持續腹痛等,會嚴重威脅產婦的健康安全[4]。臨床通常給予藥物治療以改善子宮復舊不全,但是如何用藥尚無統一標準[5-7]。中醫藥應用歷史悠久,具有毒副作用小的特點[8]。且產婦產后多存在氣血虧虛狀態,臨床給予逐瘀、養氣血以及求源固本的整體治療策略符合臨床子宮復舊治療原則[9,10]。本研究主要觀察產后逐瘀膠囊聯合生化湯對產婦分娩后子宮復舊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5 月-2021 年5 月武寧縣中醫院分娩的66 例產婦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均為分娩后產婦;②均無妊娠并發癥;③均無研究藥物過敏者。排除標準:①合并肝、腎、心、腦血管系統等嚴重疾病者;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礙、胎盤前置、胎盤早剖[11]等。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3 例。對照組年齡22~36 歲,平均年齡(27.34±5.70)歲;孕周36~40 周,平均孕周(38.20±1.90)周。觀察組年齡23~37 歲,平均年齡(27.41±3.29)歲;孕周37~41 周,平均孕周(38.50±1.56)周。兩組產婦年齡、孕周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產婦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常規治療:縮宮素注射液(成都市海通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1021982,規格:1 ml∶5 U)治療,陰道順產,給予臀部肌肉注射縮宮素20 U;剖宮產產婦,給予子宮壁注射20 U 縮宮素,連續12 h,靜脈滴注30 U 縮宮素。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產后逐瘀膠囊聯合生化湯治療:給予產后逐瘀膠囊(天津宏仁堂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2020223,規格:0.4 g/粒)治療,3 次/d,3 粒/次,連續治療2 周;同時給予生化湯(方組:當歸24 g,川芎、丹參各10 g,黃芪30 g,桃仁6 g,益母草12 g,干姜3 g),1000 ml 冷水煎煮至500 ml,1 劑/d,早晚分服,250 ml/次,療程同對照組。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子宮復舊效果、產后恢復指標(分娩后24 h 出血量、惡露持續時間、腹痛持續時間)、不同時間段(分娩后1、2、3 d)宮底高度、血紅蛋白(HBG)、紅細胞計數(RBC)、并發癥(晚期產后出血、感染、血性惡露)發生率以及臨床不良反應(惡心、嘔吐、頭暈)發生率。子宮復舊效果:治愈為患者子宮外觀形態基本恢復正常,體積縮小超過60%,未見血性惡露;有效為患者子宮外觀形態減小40%~59%,伴有少量血性惡露;無效為以上指標均未達到。總有效率=(治愈+有效)/總例數×100%[12,13]。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包SPSS 21.0 對本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子宮復舊效果比較 觀察組子宮復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子宮復舊效果比較[n(%)]
2.2 兩組產后恢復指標比較 觀察組分娩后24 h 出血量、惡露持續時間、腹痛持續時間均小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后恢復指標比較()

表2 兩組產后恢復指標比較()
2.3 兩組不同時間段宮底高度比較 觀察組分娩后1 d宮底高度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分娩后2、3 d 宮底高度均小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同時間段宮底高度比較(,cm)

表3 兩組不同時間段宮底高度比較(,cm)
2.4 兩組HBG、RBC 水平比較 兩組分娩后產婦HBG、RBC 水平低于分娩前,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HBG、RBC 水平比較()

表4 兩組HBG、RBC 水平比較()
2.5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2.6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當前臨床在促進產后子宮快速復舊以及產婦整體康復的前提下,對分娩后產婦主要是控制子宮復舊不良的發生[14]。常規西藥屬于對癥治療,如果發生大出血等危重情況,需行手術治療[15]。對此,臨床提出綜合中醫“治未病”的思想,提出采用中醫藥治療,通過辨證論治,實現標本兼治的目的,預防產后惡露不絕、陰道出血等并發癥,進而提升子宮復舊治療效果[16]。分娩后產婦的主要特點是多虛多瘀、瘀血內阻、亡血傷津,臨床治療應集合病情進行辨證論治,如益氣固表、補養氣血、化瘀生新等[17,18]。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子宮復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產后逐瘀膠囊聯合生化湯可促進子宮復舊,提高子宮復舊效果,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案,值得臨床應用,分析認為產后逐瘀膠囊主要由益母草、川芎、當歸、炮姜組成,諸藥聯合應用具有祛瘀生新、活血調經、止血止痛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顯示[19],產后逐瘀膠囊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利尿、調節血液循環以及增強機體免疫力等作用,可進一步促進臨床癥狀腹痛、惡露、出血的改善。同時,聯合生化湯治療,可發揮養血活血、溫經止痛的功效,可進一步增強補血活血、祛瘀生新的作用,進而提升臨床治療效果。此外,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分娩后24 h 出血量、惡露持續時間、腹痛持續時間均小于對照組(P<0.05),表明產后逐瘀膠囊聯合生化湯治療可減少產后24 h 出血量,縮短腹痛、惡露排出時間,進一步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促進子宮復舊效果。觀察組分娩后1 d 宮底高度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分娩后2、3 d 宮底高度均小于對照組(P<0.05),提示在產后2、3 d,該治療方案可促進子宮高度恢復。分娩后,兩組產婦HBG、RBC 水平低于分娩前,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與分娩前比較,逐瘀膠囊聯合生化湯可使患者HBG、RBC 水平保持基本穩定范圍內,進一步為子宮復舊提供有利條件,增強子宮修復能力。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通過產后逐瘀膠囊聯合生化湯治療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促進產婦的快速康復。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產后逐瘀膠囊聯合生化湯治療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發生幾率,具有良好的治療安全性。
綜上所述,對于分娩后產婦,在常規給予縮宮素的同時給予逐瘀膠囊聯合生化湯,有助于提升產后子宮復舊效果,降低出血量,縮短腹痛、惡露排出時間,促進子宮高度恢復,減少HBG、RBC 的損失,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且聯合治療不增加不良反應發生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