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園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當前老年人發病率較高的基礎代謝性疾病,其本身并不能威脅患者生命,但其相關并發癥可能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慢性并發癥是誘發糖尿病患者出現高致殘、高致死率的主要原因[2]。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目前可能誘發較為嚴重眼底視網膜微血管等相關并發癥的結果,也可能是致殘、致盲的結果。DR 也是引起患者嚴重視力障礙的相關疾病。相關研究顯示[3],DR 病理基礎為內皮細胞受損致微血管病變,約24.3%糖尿病可能并發DR,其中1.1%會導致失明。糖尿病黃斑水腫(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是目前在相關并發癥中造成視力下降的主要誘發因素,目前在DR 疾病的相關調查中,其中的發病率占34.6%,其中DME 率為6.8%[4]。在調查中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明確對其起到較為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研究取近期本院收治的DR 伴黃斑水腫患者為研究對象,開展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抗治療,觀察手術前后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 月~2021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60 例DR 伴黃斑水腫患者為研究對象,男34 例,女26 例;糖尿病病程5.0~15.0 年,平均糖尿病病程(7.11±0.56)年;年齡49.0~82.0 歲,平均年齡(64.77±6.24)歲。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5]:明確病史;符合《我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臨床診療指南(2014 年)》中相關診斷標準;經造影證實確診。排除標準:精神障礙者;無法配合研究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視力極差或眼球震顫,屈光間質混濁者;存在其他可能影響視力眼科疾病者;既往有眼部手術史者。
1.3 方法 由患者接受治療術眼的睫狀體選擇平坦部進針,并向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抗0.05 ml(含雷珠單抗0.5 mg),治療后即刻以無菌棉簽壓迫,以防止藥物反流。術畢,使用復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于結膜囊內,并在術后遮蓋術眼。
1.4 觀察指標 比較治療前及治療后1 個月的最佳矯正視力、CMT、黃斑中心凹下脈絡膜厚度,統計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國際標準對數視力表檢測治療前及治療后1 個月最佳矯正視力,結果以小數表示。使用德國海德堡Spectralis HRA+OCT 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儀檢測CMT 及黃斑中心凹下脈絡膜厚度。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及治療后1 個月最佳矯正視力、CMT、黃斑中心凹下脈絡膜厚度比較 治療后1 個月的最佳矯正視力(0.51±0.09)顯著高于治療前的(0.26±0.06),CMT(331.67±79.35)μm 及黃斑中心凹下脈絡膜厚度(191.37±25.3)μm 均小于 治療前 的(563.73±86.67)、(213.96±43.77)μm,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60 例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1 個月最佳矯正視力、CMT、黃斑中心凹下脈絡膜厚度比較()

表1 60 例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1 個月最佳矯正視力、CMT、黃斑中心凹下脈絡膜厚度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
2.2 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分析 60 例患者治療后,2 例出現輕微眼壓升高,經對癥治療后好轉,未見葡萄膜炎、視網膜脫離及視網膜裂孔等嚴重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3.33%。見表2。

表2 60 例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分析[n(%)]
糖尿病作為全球首要關注的健康問題,在全世界影響人數>3.6 億人。研究指出[6],預計到2030 年影響人數將≥10 億人,引發相關并發癥也隨之進入臨床視線。約33%的糖尿病患者有DR 跡象,但由于目前臨床對DR 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針對性治療方案一直未落實,其已經成為全世界范圍內40 歲以上糖尿病患者中致盲率最高的并發癥。研究[7-9]指出,DME 是由于血-視網膜內、外的屏障在功能上受到一定損傷,導致患者眼部的血管通透性出現增加的結果,造成眼部的相關血管內液滲透至細胞外基質中,誘發患者眼部的視網膜細胞間隙出現較為明顯擴張,引發患眼部位黃斑區視網膜內核層和外叢狀層液體積聚于視網膜上,出現一定程度的增厚所致。相關研究表明[10-12],患者眼部的VEGF 水平與黃斑水腫的發病程度呈正相關。目前臨床主要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激光光凝和手術3 大類。其中VEGF 最早從腫瘤細胞分泌物中獲得分離結果,不僅對腫瘤血管生成有促進作用,也是其他生理及病理血管生成中不可或缺誘導因子[13-15]。雷珠單抗被歐盟委員會及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準治療DME。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1 個月的最佳矯正視力(0.51±0.09)顯著高于治療前的(0.26±0.06),CMT(331.67±79.35)μm 及黃斑中心凹下脈絡膜厚度(191.37±25.3)μm 均小于 治療前 的(563.73±86.67)、(213.96±43.77)μm,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60 例患者治療后,2 例患者出現輕微眼壓升高,經對癥治療后好轉,未見葡萄膜炎、視網膜脫離與視網膜裂孔等相關嚴重并發癥。
綜上所述,對DR 伴黃斑水腫患者采用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抗治療可顯著提升治療后1 個月的最佳矯正視力,顯著減少CMT 及黃斑中心凹下脈絡膜厚度,治療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