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川 鐘曉芳
重癥肺炎患者一般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呼吸障礙,為了保障患者機體的氧合平穩與正常,一般需要接受機械通氣治療,通過人工氣道,增加機體吸氧量,達到較好的維持生命體征穩定的作用[1]。但是并不代表治療后就一勞永逸,由于患者肺部功能損傷,且臥床治療,肌肉萎縮現象嚴重,肺部收縮功能出現障礙,增加病危風險[2]。而幫助患者恢復肺部自主呼吸功能,需要對患者盡早結束機械插管治療,可降低呼吸機并發癥的發生風險[3]。基于此,本院開展針對ICU 內重癥肺炎機械通氣患者的早期康復訓練,獲得滿意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2 月~2021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130 例ICU 重癥肺炎機械通氣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康復護理方法不同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65 例。納入標準[4]:符合重癥肺炎診斷標準;于本院ICU 住院;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神志清楚(若鎮靜,RASS 評分為-1~1 分)且可以遵囑動作(如伸舌、睜閉眼)配合檢查,肌力達到2 級;依從性高可配合。排除標準[5]:合并其他類型疾病;存在認知、溝通障礙無法配合。研究組,男38例,女27例;年齡55.0~79.0歲,平均年齡(63.58±2.76)歲。對照組,男39 例,女26 例;年齡53.0~78.0 歲,平均年齡(62.77±2.5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注:兩組比較,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康復護理,包括日常呼吸機維護,給予患者呼吸道、口腔護理,定期翻身扣背,排痰機幫助排痰,壓力泵治療等。研究組采用早期康復訓練,對患者狀況實施評估,明確早期康復活動開展時機及訓練強度,并結合患者病情狀況及肌力應用四級早期康復運動:一級運動訓練:腕關節、踝泵運動;二級運動訓練:肩、肘、腕、膝關節運動,踝泵運動及蹬車訓練;三級運動訓練:蹬車訓練,床邊端坐;四級運動訓練:床邊站立。每次康復訓練需完成項目≥2 項,實際運動時長≥5 min,如出現病情變化,暫時停止治療。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護理前后血氣指標、血清PCT 及APACHEⅡ評分。血氣指標包括SaO2、PaO2、PaCO2。APACHEⅡ評分理論最高分為71 分,分值越高患者病情越嚴重。②比較兩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抗生素使用時間、癥狀緩解時間及ICU住院時間。③比較兩組康復效果,療效判定標準[6]:顯效:呼吸困難明顯減輕,肺部體征明顯改善;有效:臨床癥狀和體征有所改善;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前后血氣指標、血清PCT 及APACHEⅡ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SaO2、PaO2、PaCO2、血清PCT 及APACHE Ⅱ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SaO2、PaO2均高于本組護理前,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兩組PaCO2、血清PCT 及APACHE Ⅱ評分均低于本組護理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血氣指標、血清PCT 及APACHE Ⅱ評分比較()

表2 兩組護理前后血氣指標、血清PCT 及APACHE Ⅱ評分比較()
注:與本組護理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bP<0.05
2.2 兩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抗生素使用時間、癥狀緩解時間及ICU 住院時間比較 研究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抗生素使用時間、癥狀緩解時間及ICU 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抗生素使用時間、癥狀緩解時間及ICU 住院時間比較(,d)

表3 兩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抗生素使用時間、癥狀緩解時間及ICU 住院時間比較(,d)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康復效果比較 研究組康復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康復效果比較[n(%)]
重癥肺炎為臨床中較為危急的疾病類型,由于累及呼吸系統,造成呼吸障礙,機體氧合水平降低,對于患者生命體征的維護產生了危險[7-9]。而保障其機體氧合水平是治療的第一要素,由此,對于此類患者給予機械通氣治療,是維持其生命體征,接受進一步診治的基礎[10]。機械通氣屬于一種緩解性治療,對于患者肺部功能的改善并不具有顯著的意義與價值。常規的臨床護理干預,多是保障患者的治療安全,極少關注于肺部的康復[11,12]。本院自針對重癥肺炎患者開展早期康復訓練以來,獲得較好的康復效果[13]。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SaO2、PaO2均高于本組護理前,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兩組PaCO2、血清PCT 及APACHEⅡ評分均低于本組護理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抗生素使用時間、癥狀緩解時間及ICU 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康復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針對不同情況的患者,開展不同的早期康復訓練,有助于幫助患者的肌肉收縮水平恢復,使其自主地提升肌肉力量,達到改善呼吸障礙的目的[14]。給予有氧運動訓練,在提升患者呼吸功能的同時,還可以改善氧合指標,減緩呼吸障礙的癥狀,進而以自身的能力降低血清炎癥指標水平,縮短機械通氣與抗生素的使用時間,為機體的恢復提供更堅實的基礎[15]。
綜上所述,在ICU 重癥肺炎機械通氣患者中,實施早期康復訓練,可顯著改善患者血氣指標,降低血清炎癥指標,改善APACHE Ⅱ評分,縮短機械通氣時間、抗生素使用時間、癥狀緩解時間及ICU 住院時間,提升康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