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宜平 南充市南部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主管護師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累及皮膚和神經的疾病,因其常在身體單側出現帶狀分布的皮疹,故民間將其稱為“蛇纏身”。發病時,患者一側的背部、下肋處會發生群集性水皰,出現難以名狀、難以忍受的神經痛及皰疹后遺神經痛。
那么,什么是帶狀皰疹?能通過接種疫苗進行預防嗎?人體接種疫苗后能獲得多長時間的免疫力?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可引起水痘和帶狀皰疹兩種不同疾病。水痘-帶狀皰疹病毒通常由呼吸道、消化道進入機體,初次發病為水痘,患者多為兒童,成年人也可患病。成年人的水痘癥狀要比兒童嚴重。
在某些人群中,病毒入侵機體后并不發病,而是潛伏在神經的后根節中。它可能一直潛伏下去,宿主一生不發病。不過,當機體的免疫力下降時,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有可能被“激活”。“蘇醒”的病毒會沿著感覺神經感染發展為帶狀皰疹。目前,治療帶狀皰疹沒有特效藥,臨床只能采取抗病毒、鎮痛、激素治療等醫治方法。接種帶狀皰疹疫苗是預防和控制帶狀皰疹最有效的措施。
帶狀皰疹好發于春秋兩季,發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在我國50歲及以上人群中,每年帶狀皰疹的發病人數為150萬人左右。多數情況下,該病的發生、發展與疲勞、緊張、感冒、外傷、感染、系統性疾病等可導致免疫力降低的因素有關。
90%的帶狀皰疹患者有疼痛癥狀,表現為軀干部、頭面部、肋間神經、頸神經、三叉神經和腰骶神經支配區域出現劇烈疼痛,可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甚至會誘發其他疾病。當疾病波及頭、面部,特別是眼睛時,癥狀最嚴重。患者疼痛持續3個月或以上的,稱之為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對于某些患者來說,疼痛可持續數年甚至更長時間。
帶狀皰疹患者的皮膚先有灼熱感、神經痛或蟻行感、瘙癢,后出現成簇的丘疹和水皰,其大小不定。水皰等皮疹呈現帶狀、單側分布,一般不越過身體的中線到對側,好發部位依次為肋間神經、顱神經、腰骶神經支配區域。皮疹發病部位會有腫脹疼痛現象。皮疹通常會在2~4天消退,7~14天后結痂。皮疹消退后,患者皮膚可能出現暫時性淡紅斑、色素沉著或者瘢痕。
2022年4月,《中華醫學雜志》發表《帶狀皰疹疫苗預防接種專家共識》。《共識》指出:現今帶狀皰疹的治療多以抗病毒及對癥治療為主,尚無特效藥,接種疫苗是最有效可行的預防手段。
一位患者曾這樣向我描述他之前的患病經歷:“我的左眼剛開始發病時沒有什么癥狀,只是不舒服。一周后,眼睛像針扎一樣難受,有強烈的燒灼感,疼痛難忍。最終,左眼沒能保住,失明了。而且,我現在還要忍受帶狀皰疹的后遺癥——常年疼痛。”這位患者因為沒能及時治療帶狀皰疹引發的角膜炎,而導致失明。
對于帶狀皰疹而言,預防勝過治療。50歲以上的人群應盡早接種疫苗。帶狀皰疹疫苗能夠有效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大幅度減少和降低帶狀皰疹的感染風險,是預防帶狀皰疹最有效的措施。此外,接種疫苗還能夠降低帶狀皰疹所帶來的神經疼痛,縮短發病時間,減少后遺癥。
這是因為,50歲以上的人群細胞的免疫功能明顯衰退,發生帶狀皰疹及帶狀皰疹后遺癥狀的可能性大幅度升高。
帶狀皰疹疫苗為2劑。第1劑疫苗接種后,需要間隔2~6個月接種第2劑。接種疫苗產生不良反應者,需及時就醫。患有急性發熱疾病的人群應推遲接種,有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需謹慎接種,女性在孕期和哺乳期不可以接種。
接種疫苗后的常見癥狀有注射部位疼痛、紅腫,全身乏力、肌肉酸痛、頭痛、發熱、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輕微的人群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需要擔心,1~3天后癥狀會自動緩解,嚴重者需及時就醫。
2019年5月,中國國家藥監局有條件批準重組帶狀皰疹疫苗(CHO細胞)進口注冊申請,用于50歲及以上成人預防帶狀皰疹。據國外臨床試驗數據顯示,帶狀皰疹疫苗在老年人群中能誘導出較強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應答。經過臨床驗證,疫苗對50歲及以上的人群具有超過95%的保護效力,安全性良好。疫苗的保護效力可達4年及以上。
目前,我國水痘疫苗批準用于預防水痘,不能用于預防帶狀皰疹。水痘疫苗和帶狀皰疹減毒活疫苗含有相同的減毒活病毒。區別在于,每劑疫苗的病毒噬斑形成單位數量和注射劑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