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利 自貢市婦幼保健院 主管護師
不少女性朋友在體檢中曾被查出患有子宮肌瘤,其中部分患者會感到很害怕——懼怕因“瘤”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甚至是切除子宮。其實,子宮肌瘤是一種常見的良性腫瘤,又稱為纖維肌瘤、子宮纖維瘤,主要由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而成。患者如果無明顯癥狀,且無惡變征象,定期隨診觀察即可,不用太過擔心。
子宮肌瘤好發于40歲左右的女性群體。現代社會,女性長期處在高度精神壓力下,血壓有可能升高。有研究認為,舒張壓的上升與子宮肌瘤之間存在一定關聯。
子宮肌瘤常見家族中多人發病的現象。家族中的女性若是存在婦科腫瘤病史,其后輩子宮肌瘤的發病可能性會明顯增加。
激素水平變化是子宮肌瘤的重要誘因。女性停經后,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肌瘤會停止發育,體積也會逐漸縮小。
慢性宮頸炎、盆腔炎、月經紊亂等婦科疾病可能誘發子宮肌瘤。
根據肌瘤在子宮肌壁的不同部位,可分為肌壁間肌瘤、漿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三類。
子宮出血是黏膜下肌瘤、肌壁間肌瘤患者較為典型的癥狀,一般表現為經血量增加、經期延長等。子宮肌瘤會令子宮內部擴大、變形,導致患者來月經時,子宮內膜的脫落面積相應增加,使出血量增加。
由于腹部包塊并不會造成明顯疼痛感,同時可在腹部移動,因此難以憑借腹部包塊對子宮肌瘤進行早期識別。特別是當患者的肌瘤較小時,醫生進行腹部觸診通常摸不到腫塊。隨著病情的發展,當肌瘤逐漸增大后,醫生或患者本人可在腹部摸到腫塊。在清晨空腹、膀胱充盈時,腫塊的觸感最為明顯。
子宮肌瘤的增長會導致子宮內膜腺體的分泌量增加,引發白帶增多現象。黏膜下肌瘤患者發生感染后,會出現膿性白帶。
子宮肌瘤增長到一定程度以后會壓迫周圍器官,從而引發尿急、尿頻、便秘、下肢水腫、排尿困難等癥狀。臨床上,不少患者主訴有上、下腹墜脹感或者腰酸背疼的情況。尤其是漿膜下肌瘤患者,當肌瘤發生蒂部扭轉后會引發急性腹痛。
子宮肌瘤的常見治療方法有以下幾種。需要提醒您的是,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醫生會結合實際情況為其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子宮肌瘤惡變的風險極小。肌瘤小于5厘米,無癥狀的子宮肌瘤患者,特別是臨近絕經期的女性,定期復診觀察即可——每隔3個月,最多半年到醫院做一次常規檢查。若發現肌瘤有異常現象或出現明顯癥狀,可考慮接受進一步治療。
多數癥狀不嚴重的子宮肌瘤患者可采用藥物控制病情發展。常用藥品有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選擇性孕酮受體調節劑、芳香化酶抑制、孕激素等。
子宮肌瘤也可采用外科手術方式,如子宮切除術、肌瘤剔除術等進行治療。手術治療一般適用于具有嚴重腹痛,繼發性貧血,誘發流產或不孕,肌瘤過大壓迫膀胱、直腸,懷疑惡變等手術指征的患者。
(1)經腹子宮切除術的應用時間較長,相應技術完善,是根治肌瘤,避免復發最有效的手段。但缺點是,術后創面面積大,患者康復時間長,并且會影響患者的生育能力。
(2)需要保留生育能力的患者,可進行子宮肌瘤剔除術。但這種治療方式對于適應癥有一定限制,對于醫生技術水平的要求更高,術后復發率較高。
(3)通過放射介入的方法實施子宮動脈栓塞術,可阻斷子宮肌瘤供血,達到令肌瘤萎縮甚至消失的目的。
(4)利用超聲波進行聚焦超聲治療,可令肌瘤局部溫度提升至65℃以上,使肌瘤萎縮,緩解癥狀。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避免過于勞累,注意多休息。在經期,要保證外陰潔凈,穿著舒適的內褲。如果白帶量較多,可勤換內褲。
有些商家為提高銷量,違規宣傳自己的保健產品具有所謂“調節內分泌”的作用。患者如果盲目、大量食用很有可能對病情有害無益。
患者日常應做到健康、均衡膳食,一日三餐規律進食,多吃蔬菜和水果,適量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如果經血量過多,患者可適當多吃紅肉、動物肝臟等富含鐵的食物,以免引發缺鐵性貧血。
★子宮肌瘤的發病率很高——在孕齡期女性中的發病率約為25%,在臨近絕經期的女性中的發病率甚至高達70%左右。需要提醒您的是,這種疾病大多數時候可以和機體“和平共處”,其癌變的比例一般情況下小于0.5%。您大可不必因為擔心疾病,而導致心神不寧,徒增心理和身體上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