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水水 ,白勁松 ,李重熙 ,陳海云 ,劉 俊 ,艾志瓊
(1)大理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云南 大理 671000;2)昆明市第三人民醫院,大理大學第六附屬醫院感染一科,云南 昆明 650041)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入侵后導致機體免疫系統損害,逐漸合并多種臨床并發癥的一種可控的慢性病。自發現至今,全球超過7 000 萬人感染艾滋病毒,其中一半人死于此病[1]。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出現使HIV/AIDS患者10 a 的死亡率從45.5%下降到9.4%[2],生存壽命逐漸趨于正常人群,然而,年齡相關的共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逐漸增加[3]。遺傳因素可歸因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但HIV 病毒感染本身及ART 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引起的慢性炎癥、免疫功能障礙及代謝并發癥等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不容忽視[4],若積極篩查和治療,便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進展和死亡風險[5]。心臟彩超和頸動脈超聲檢查可以發現心臟的部分異常變化,前者可評估心臟的功能,明確心臟有無解剖學上的變異,后者可發現頸動脈粥樣硬化、頸動脈瘤等疾病,旨在評估血管的解剖和功能;兩種檢查方法均簡便、無創且可重復性操作,可為早期預防和治療心臟疾病提供臨床依據。故本研究主要對不同年齡組HIV/AIDS 患者的心臟彩超和頸動脈超聲的檢查結果進行分析,探索不同年齡組HIV/AIDS 患者心臟變化的特點。
選取2020 年12 月1 日至2021 年11 月30 日在昆明市第三人民醫院感染科就診的HIV/AIDS患者。納入標準:(1)艾滋病患者應符合《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2021)版》中的診斷標準[6];(2)年齡≥18 歲;(3)分析的指標均為研究期間第1 次檢查所得。(4)同時進行心臟彩超和頸動脈超聲檢查。排除標準:(1)重復就診病例;(2)病例資料不完整、信息不齊全;(3)有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臟疾病史。本研究經過昆明市第三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認可(倫理編號為:2021120609)。
1.2.1 相關資料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學及流行病學資料、心臟彩超和頸動脈超聲檢查結果。
1.2.2 檢查方法超聲圖采用常規的二維、M 型、超聲血流多普勒測量;頸動脈檢查,采用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顯像儀,進行多部位、多節段數據的收集及相關測量。年齡分組: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公布的年齡標準進行分組[7],分為青年組(年齡≤44 歲)98 例(28.0%)、中年組(年齡45~59 歲)166 例(47.4%)和老年組(年齡≥60 歲)86 例(24.6%)。高血壓判定標準:按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 年修訂版)》標準[8],收縮壓≥140 mmHg 和(或)舒張壓≥90 mmHg,患者既往有高血壓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壓藥物,血壓雖低于140/90 mmHg,仍應診斷為高血壓。糖尿病判定標準:按照《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年版)》標準[9],空腹血糖≥7.0 mmo/L,既往有糖尿病史或正在服用降壓藥物。高脂血癥判定標準:按照《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 年修訂版)》標準[10]總膽固醇(TC)≥6.2 mmol/L、甘油三酯(TG)≥ 2.3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4.1 mmol/L,一項或多項異常或正在服用降脂藥物。
Excel 表格建立數據庫,SPSS26.0 進行統計分析。正態分布計量資料用()表示;偏態分布計量資料用M(P25,P75)表示,2 組間比較用Wilcoxon 兩樣本秩和檢驗,多組間比較用Kruskal-Wallis 秩和檢驗(H檢驗)。計數資料用n(%)描述,兩/多組間的比較用χ2檢驗或Fisher 確切概率法,變化趨勢分析用χ2趨勢檢驗。檢驗水準α=0.05,偏態分布計量資料及計數資料組間兩兩比較使用調整后的檢驗水準α′ =2α/k(k-1)=0.017,P<α或P′ < α′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所納入的研究對象,青年組98 例、中年組166 例和老年組86 例。青年組71.4%的男性(70 例),86.7%的漢族人群(85 例),體重指數為20.8(18.5,22.2)kg/m2;中年組65.7%的男性(109 例),86.7%的漢族人群(144 例),體重指數為20.8(19.0,22.6)kg/m2;老年組73.3%的男性(63 例),97.7%的漢族人群(84 例),體重指數為21.1(18.9,23.5)kg/m2。不同年齡組在性別、體重指數、飲酒、有高脂血癥、HIV 病毒載量、CD4+T 淋巴細胞計數和是否抗病毒治療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在民族、吸煙、傳播途徑、有高血壓、有糖尿病及有肝炎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3 組人群均是男性,漢族最多見,兩兩組間比較,中年組吸煙者高于青年組,老年組患者HIV 傳播途徑與青、中年組存在著差異(P< 0.05);老年組有高血壓和有糖尿病及中年組有高血壓者高于青年組(P< 0.05),在有高脂血癥方面3 組間均無差異(P> 0.05),但在合并肝炎方面,兩兩組間比較均有差異(P< 0.05),且中年組合并肝炎的患者最多,尤其是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25.3%,42/166 高于12.2%,12/98 和1.2%,1/86),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組HIV/AIDS 患者的一般資料分析[n(%)]Tab.1 Analysis of general information of HIV/AIDS patient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n(%)]
從檢查結果來看,心臟彩超的總體異常率為56.0%,頸動脈超聲的總體異常率為42.3%,均是中年組異常者最多(57.2%,45.8%)。異常結果中,青年組心臟彩超的異常占比(9.7%)高于頸動脈超聲(6.1%),而中、老年組心臟彩超的異常占比(48.5%,41.8%)低于頸動脈超聲(51.4%,42.5%)。HIV/AIDS 患者心臟彩超和頸動脈超聲的異常情況在不同年齡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 <0.05),且隨著年齡的增加,兩項檢查的異常情況呈逐漸增加的趨勢(χ2趨勢分別為107.148、77.666,P趨勢值均 < 0.05),兩兩組間比較,差異也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均 < 0.017),見表2 和圖1。

圖1 不同年齡組HIV/AIDS 患者心臟彩超和頸動脈超聲異常結果構成(%)Fig.1 Composition of abnormal color ultrasonography and carotid ultrasonography findings in patients with HIV/AID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表2 不同年齡組HIV/AIDS 患者心臟彩超和頸動脈超聲異常情況比較 [n(%)]Tab.2 Comparison of cardiac color ultrasonography and carotid ultrasonography abnormalities in patients with HIV/AID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n(%)]
本研究發現,不同年齡組發生左室舒張功能障礙、主動脈鈣化、肺動脈收縮壓升高、主動脈瓣反流、室間隔增厚、左右房內徑增大、右室內徑增大、二尖瓣鈣化、頸部有無斑塊、雙側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是否增厚、右側頸內動脈峰值流速及雙側頸內動脈阻力指數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42.0%(147/350)的患者發生左室舒張功能障礙,且在不同年齡組中均最高;兩兩組比較,左室舒張功能障礙、主動脈鈣化、頸部有斑塊、雙側頸動脈內膜中層增厚的發生率均有差異(P′ < 0.017);與青、中年組相比,老年組更易有肺動脈收縮壓升高、主動脈瓣反流及雙側頸內動脈阻力指數的增加,此外,右房、右室內徑的增大僅見于老年組;中、老年組室間隔增厚及老年組左房內徑增大的發生率高于青年組,而青年組右側頸內動脈峰值流速卻高于中年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17),見表3。

表3 不同年齡組HIV/AIDS 患者心臟彩超和頸動脈超聲診斷結果分析[n(%);M(P25,P75)]Tab.3 Comparison of diagnostic results of color ultrasonography and carotid ultrason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HIV/AID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n(%);M(P25,P75)]
ART 的使用改變了HIV/AIDS 患者感染的表現形式,尤其是在高收入國家,從嚴重的系統功能失調轉變為以異常心臟功能和結構損害為特征的亞臨床心功能不全[11]。患者在接受ART 治療使生存壽命延長的同時,也引起了一些非艾滋相關疾病,對于HIV/AIDS 患者來說,使用ART 治療前3~4 a 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很高且可能伴隨終生[12]。值得注意的是,心臟損害逐漸呈現年輕化趨勢,正如國外的一項研究顯示,HIV 感染兒童和年輕人在抗病毒治療數年后超過四分之一會出現心臟功能障[13]。隨著超聲技術的快速發展,心臟彩超在心血管疾病的診斷方面應用廣泛,它可以發現心臟有無解剖學上的差異,對心臟的功能進行評估;頸動脈超聲檢查可以間接反應心臟問題,了解血管中是否存在斑塊及狹窄情況等,對于高危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篩查和病情了解有一定的價值[14]。
從本次研究的結果來看,不同年齡組HIV/AIDS患者均是男性、漢族最多見,性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但占比(54.0%,189/350)卻低于當地之前的研究(78.8%)[15],可能和當今社會對艾滋病的宣傳以及人們對疾病防范意識的增強有關。總的來說,不同年齡組的患者在有高血壓、有糖尿病方面存在著差異,這不僅僅受年齡的影響,還可能與HIV 病毒感染以及ART 藥物的使用有關[16-17];中年組和老年組患者在有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方面多無差異,說明了HIV/AIDS 患者中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的患病呈現年輕化趨勢,除了HIV 病毒感染及藥物治療的影響,還可能與中年組患者合并HCV(25.3%)較多有關,因為臨床中發現HCV 感染除了增加代謝異常外,也增加了糖尿病的患病風險[18]。
從超聲檢查結果來看,心臟彩超總體異常率為56.0%,略高于Mishra 等[19]的研究(52.0%),可能是因為本研究是不同年齡組比較,所納入研究對象的平均年齡較高引起的(52.19±12.95)歲vs(38.66±9.22)歲。頸動脈超聲總體異常率為42.3%,高于馬彩華等[20]的研究,考慮是研究目的及納入人群比例不同(本研究與馬彩華等研究對比,老年組占比分別為24.6%和5.9%)以及頸動脈異常影響因素(國家、地區、飲食結構等)較多導致的結果差異。研究可以看出,隨著年齡的增加,各年齡段超聲檢查結果的異常呈逐漸增加趨勢,但中年組心臟彩超和頸動脈超聲的異常情況均是最高,故≥44 歲HIV/AIDS 患者應是重點關注和監測的對象。
隨著HIV 病毒感染及ART 藥物的使用,HIV/AIDS 患者的心臟表現發生了改變,已由心包(如:心包積液)和心肌疾病(如:擴張性心肌病)轉變為代謝的異常(高血壓、高血脂等)、心室收縮和舒張功能障礙、肺動脈高壓及相關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21],本研究結果與其一致,心包積液和擴張性心肌病(左室內徑增大、室壁運動減弱、二三尖瓣反流有發展為擴張性心肌病的可能)的發生率逐漸降低,左室舒張功能障礙、主動脈鈣化、肺動脈收縮壓升高等的發生率逐漸增加。國內一項研究認為,心包積液多是免疫異常引起的播散性肺結核的表現[22],HIV/AIDS 患者合并心包積液的占比降低,歸因于患者抗病毒治療降低病毒載量提高機體免疫以及積極治療肺部疾病。總體左心室舒張功能障礙最常見[19],占比為42.0%,高于Badie 等[23]的研究,可能是本研究所納入的≥60 歲的患者較多(近1/5)引起的;左心室舒張功能障礙在不同年齡組中均最常見,患者存在舒張功能障礙與心肌纖維化和損傷加重有關[24],不僅僅是本研究所納入的人群(年齡 >18 歲),Wubayehu 等[25]對接受ART 治療的兒童和青少年的研究也認為左心室舒張功能障礙最常見。但肯尼亞的一項研究[26]與其結果相反,認為HIV/AIDS 患者舒張功能障礙發生率較低,糖尿病和高血壓等危險因素可能是患者發生舒張功能障礙的關鍵調節因素。兩兩組間比較結果顯示,左室舒張功能障礙、主動脈鈣化、的發生率均有差異;與青、中年組相比,老年組更易有肺動脈收縮壓升高、主動脈瓣反流及雙側頸內動脈阻力指數的增加,此外,右房、右室內徑的增大僅見于老年組;中、老年組室間隔增厚及老年組左房內徑增大的發生率高于青年組,可見不同年齡組的心臟彩超異常表現存在著差異。
頸動脈超聲檢查結果,頸動脈斑塊發生的風險較高(42.3%),與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結果一致[27];不同年齡組頸部有斑塊、雙側頸動脈內膜中層增厚存在差異,且頸動脈內膜中層增厚低于斑塊的形成,原因是早期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增加不明顯,且受蛋白酶抑制劑藥物的影響[28],相比雙側頸內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增加而言,頸動脈斑塊與患者的死亡率最相關[29]。除此之外,雙側頸內動脈阻力指數也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這些均會引起頸動脈斑塊的形成。
此研究為橫斷面分析,利用本醫院系統內可及的數據,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雖未設對照組,但本研究是以年齡進行分組,主要探索HIV/AIDS患者不同年齡組組內心臟彩超和頸動脈超聲異常的差異現狀。從研究結果來看,并不都是年齡越大異常越多見,相關合并癥及超聲異常結果呈現年輕化趨勢,比如合并有高脂血癥方面3 組間無差異;中年組和老年組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方面無差異;中年組在心臟彩超和頸動脈超聲的異常結果中占比均最高;青年組右側頸內動脈峰值流速高于中年組等。對于不同年齡段兩種超聲異常結果的影響因素是否存在差異,有必要納入更多的研究對象及使用前瞻性方法進行探索。
綜上所述,HIV/AIDS 患者心臟并發癥模式的轉變值得被關注,如何正確并及時地發現和處理心臟相關的并發癥,是未來面臨的一個挑戰。對于年輕的HIV/AIDS 患者值得被關注,不能因年齡而忽視其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可借助心臟彩超和頸動脈超聲檢查,但最終診斷仍需結合患者HIV 感染狀況、ART 治療情況、合并的基礎疾病及相關檢查項目綜合做出判斷,做到早發現、早干預,降低相關心血管疾病的進展及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