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特外交部近日發表聲明,證實美國曾要求歐佩克+把今年11月開始的原油減產計劃推遲1個月,原因是推遲減產將降低美國11月中期選舉前油價飆升的風險。這一要求遭到沙特方面直接拒絕,并表示如果按照美方建議推遲減產,將給經濟造成負面影響。10月5日,歐佩克+決定,從11月起,將原油總產量下調200萬桶/日。圖為沙特阿美公司位于朱拜勒的瑪尼法海上油田。 視覺中國 供圖
天然氣出口國論壇第24次部長級會議10月23日至25日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據新華社報道,來自阿爾及利亞的論壇秘書長穆罕默德·哈梅爾表示,盡管天然氣生產領域的投資在增加,但與會國家預期今后3年內不會增加市場供應。哈梅爾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認為,這種市場(供應)緊張的局面可能會持續到2025年或2026年,眼下仍在開發的新項目到那時才能投產?!?/p>
天然氣出口國論壇2001年舉辦首次部長級會議,2008年成為有完整架構的國際組織,每兩年舉行一次成員國領導人峰會?,F有俄羅斯、卡塔爾、伊朗、尼日利亞、委內瑞拉等11個成員國及伊拉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8個觀察員國。成員國天然氣儲量合計占全球已探明儲量72%。
據新華社報道,標普全球旗下汽車研究機構10月11日發布的一份報告稱,在最糟糕情況下,到2023年底,歐洲能源危機或使其汽車產量平均每季度減少近40%,即超過100萬輛。
該機構數據顯示,目前歐洲的汽車生產成本已大幅上升,遠高于能源危機前的水平,這尤其令體量較小的供應商承壓。
該機構預測,從今年四季度開始到2023年底,歐洲汽車裝配廠平均每季度將生產400萬至450萬輛汽車,但更嚴厲的限能措施可能會讓汽車產量降至平均每季度275萬至300萬輛。彭博社認為,那意味著歐洲汽車年產量將減少480萬至680萬輛。
據新華社報道,歐盟委員會10月18日提出聯合購買天然氣、對歐洲天然氣基準價格實施限價機制、協調歐盟成員國能源供應等新的緊急措施,以應對歐盟天然氣價格高企,確保今冬能源供應安全。
根據新措施,歐盟將整合天然氣進口需求并聯合購氣,以減少成員國在全球市場上相互競價的風險;在2023年3月之前,建立新的液化天然氣價格基準,并在短期內提出價格修正機制,對荷蘭所有權轉讓中心天然氣交易實施動態價格限制,防止衍生品市場出現極端價格波動;在緊急情況下,幫助成員國從其他國家獲得天然氣。
綜合路透社、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報道,美國能源信息署(EIA)10月12日發布的《2022冬季燃料展望》信息,由于預計燃料成本升高、氣溫更低,今年冬季美國家庭平均取暖燃料支出將增加。
美國能源信息署表示,約一半的美國家庭依靠天然氣取暖,預計這些家庭的冬季平均取暖成本將升至931美元,比去年增長28%。同時,EIA預計,從今年10月至明年3月,美國家庭的燃油供暖支出將增加27%,電力取暖支出將增加10%,丙烷取暖支出將增加5%。
據財聯社消息,當地時間10月10日,瑞典柴油價格創下歷史新高,達到每升28.52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18.04元)。上次歷史最高點是在3月9日,為每升28.22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17.85元)。
據澎湃新聞報道,今年三季度,巴斯夫實現凈利潤9.09億歐元,同比削減近三成。令巴斯夫感到壓力的是,其歐洲生產基地的天然氣成本比去年同期年增加了22億歐元。巴斯夫表示,針對公司三季度歐洲業務盈利疲軟,尤其是在德國損失1.3億歐元的情況,將啟動成本削減計劃,該計劃于2023年至2024年實施,完成后,預計每年節省成本5億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