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敏敏
(大連財經學院,遼寧 大連 116000)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由東盟發起,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印度等國家參加。2020 年,第四次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各國領導人以視頻形式開展會議,隨后正式簽訂《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同時標志著全球經貿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協定中規定,由2022 年1 月1 日起RCEP 對6 個東盟國家(包括文萊、柬埔寨、老撾、新加坡、泰國、越南)、4 個非東盟國家(包括中國、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共10 個國家正式生效,這有助于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促進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1]。
農產品貿易在RCEP 成員國之間占有重要地位。協定成員國覆蓋全球40%多的農業增加值和20%多的農產品貿易,是全球農產品貿易最活躍的區域之一。其中,作為農產品進口大國的日本、韓國與以農產品出口大國的澳大利亞、新西蘭、中國、印度尼西亞等國家農產品貿易具有“大進大出”的特點。而RCEP 協定文本中涉及調整農產品關稅、限制甚至取消農產品出口補貼的政策,有利于促進各協議締結方之間的農產品貿易自由化,進而促進各協定成員之間的農產品貿易。
遼寧省是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大省,是中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隨著遼寧省老工業基地的轉型,農產品出口在遼寧省對外貿易中的地位穩步提高。而RCEP 自貿區的生效有助于實現遼寧省內農業資源合理配置以及提升遼寧省農產品的國際貿易競爭力,使遼寧省農產品“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
自2015 年以來,遼寧省農產品出口穩居全國前6 位。然而,近年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貿易摩擦不斷加劇,遼寧省農產品出口的發展正面臨諸多挑戰。
2017—2019 年,遼寧省農產品出口穩健發展,出口額由339.1 億元上升到354.5 億元,增幅達到6.8%,占全省出口總額的比重由10.9%上升至11.3%。受新冠肺炎疫情及匯率等因素影響,2020 年遼寧農產品出口額大幅下跌,全年農產品出口額甚至未超過300 億元,排在山東省、福建省、廣東省、云南省、浙江省之后,居全國第六位。
2021 年是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第三年,在全球疫情仍處高位的背景下,中國交出了抗擊疫情的“最好答卷”,為企業復工復產護航。與此同時,世界各國看到了中國供應鏈的韌性和競爭性,大批外貿訂單開始回流,遼寧省出口貿易總體也呈現回暖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2021 年遼寧農產品出口情況仍不容樂觀,出口額持續下跌至259.8 億元,占全省出口總額的比重僅為7.8%,具體見表1。

表1 2017—2021 年遼寧省農產品出口額及出口總額
遼寧省農產品出口的產品市場結構呈現出較為集中的特點。遼寧省農產品出口貿易覆蓋150 多個國家和地區,約有10 個國家及地區年出口額可穩步超1 億美元[2]。
遼寧省農產品出口以向日本、韓國出口為主,所以出口到亞洲的比例最高,約占出口總額的55%,其次是歐洲和北美洲,各約占出口總額的20%,其他地區約占出口總額的5%。
遼寧省農產品出口大多是加工程度不高的初級農產品,如水產品、種植產品和畜牧產品等,呈現出種類單一的特點。其中,水產品是遼寧省農產品出口的主力軍,主要產品包括凍魚、魷魚、墨魚及章魚,蜆子等貝類,海帶等藻類產品,占比達56%;種植產品出口貿易量次之,約占遼寧省農產品出口的1/3,主要產品包括豆類糧食、蔬菜、櫻桃等水果;畜牧產品主要包括禽肉、禽蛋、蜂蜜、鹿茸等動物藥材,約占農產品出口的1%。
近年來,遼寧省的優勢出口產業穩步發展。以2020 年為例,雜糧雜豆、裙帶菜、蛤仔及海蜇的出口規模分別占國內出口額的70%、90%、75%和70%[3],由遼寧省出口的辣椒約占韓國市場的50%。我國龍頭企業的國際競爭水平正不斷提高,且部分企業能夠在國際市場爭奪話語權。
2.1.1 消除農產品貿易壁壘
中日兩國首次建立自貿關系,通過RCEP 協定達成了雙邊農產品關稅減讓安排,這一舉措成為歷史性突破。遼寧省出口日本的大部分水產品、果蔬、堅果、中藥材等優勢農產品可以享受零關稅或者10 年降為零的優惠關稅待遇。
此外,韓國、東盟在原自貿協定的基礎上給予我國部分農產品更優惠的關稅待遇[4]。遼寧省出口到東盟的對蝦、馬鈴薯等,出口到韓國的鹿茸產品等都可享受零關稅。
不僅關稅壁壘,RCEP 還大大壓縮了農產品非關稅壁壘的使用空間。RCEP 協定將之前眾多經貿規則進行標準化統一,實現了標準、技術法規和合格評定程序等方面的協同,壓縮了各國應用技術性措施制造貿易壁壘的空間,有助于企業降低交易成本,減少農產品尤其是遼寧省水產品、蔬菜水果等優勢農產品出口面臨的技術性貿易壁壘。
2.1.2 海關程序與貿易便利化
RCEP 協定包含以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口岸營商環境為目標的貿易便利化各項規則,這些規則可以持續優化通關流程、提升通關效率、降低通關成本。比如蔬菜、水果等易腐生鮮農產品,之前受到通關時間長的限制而不能實現大量出口。在RCEP 背景下,成員國相互之間承諾力爭6 h 內通關,也就是說第一天在遼寧省采摘下來的水果蔬菜,第二天就能送到日本居民的餐桌上[5]。貿易便利化舉措能夠發揮貿易創造效應,對于果蔬和肉、蛋、奶制品等生鮮產品影響尤為深遠。
2.1.3 降低匯率風險
RCEP 協定的達成能夠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降低農產品出口的匯率風險[6]。2022 年1 月26 日,中國商務部等6 部門印發《高質量實施RCEP 指導意見》,提出提高人民幣結算對貿易投資發展的支持作用,鼓勵在RCEP 區域內的貿易投資活動優先使用人民幣結算,幫助市場主體規避匯率波動風險、減少匯兌成本。這一舉措有助于減少包括農產品外貿企業在內的所有外貿企業的匯兌風險,降低結算成本和經營成本,促進遼寧農產品出口增長。
2.2.1 推動競爭激烈化
RCEP 生效,在大大降低了農產品貿易壁壘的同時,也會加劇行業和企業的競爭[7]。例如在加入RCEP前,A 國與B 國兩國貿易往來較少,A 國對B 國出口的小麥產量和品質并不了解,常年選擇從C 國進口,但在加入RCEP 后,A 國就可能了解到B 國小麥優于C 國生產的小麥,因而選擇進口B 國生產的小麥。在RCEP 的新貿易平臺上,我國十分有可能成為例子中的C 國。
在東盟等土地及勞動力成本較低國家生產的產品,將會在RCEP 成員國更具有價格優勢,與其相比,遼寧省以往低附加值的土地密集型農產品或者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在競爭中將處于劣勢。
2.2.2 突出質量安全體系不健全
近年來,世界各國對于食品質量安全以及環境保護的重視日益加強,技術標準、質量要求逐步嚴格。RCEP 協定的構建不僅加強了貿易規則的統一化、透明化,同時加強了標準化。
與制定了各種具體法規嚴格控制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日本等國家相比,我國農藥殘留超標問題嚴重,食品安全事故頻發。雖然近年來出臺了各種法規全面規范質量標準,但由于標準制定和整合的復雜性,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與一些前沿國家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要充分利用好RCEP 的歷史機遇,關鍵要“打鐵自身硬”。當今世界,各國的農業競爭不是初級農產品之間的競爭,不僅是看一個國家是否具有資源稟賦效應,而是逐漸演變為農業產前、產中以及產后等各個環節的競爭。因此,應拉長農業產業鏈,大力發展農業加工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及聲譽。
與此同時,要加強品牌建設,挖掘特色農產品的地域、品種和文化因素,打造類似于“盤錦大米”“朝陽小米”“盤錦河蟹”“東港草莓”“大連櫻桃”“丹東板栗”等特色農產品、特質農產品、健康農產品和本色農產品,實現品牌強農興農,提高遼寧省農產品在RCEP成員國的知名度。
重點以遼寧省的農業資源分布情況及產業結構為基礎,大力發展優勢產業和產品。
一是充分發揮地理資源優勢,大力提升漁業資源利用率,進一步增大遼寧省出口水產品在市場的份額比重。在大連市、丹東市、營口市等地發展魚、蝦等捕撈或進口水產品加工出口,在盤錦市加大對淡水產品的出口力度,在大連市、丹東市及綏中縣等地發展貝類產品出口,在旅順口區發展藻類產品出口,在營口市發展海蜇產品出口。
二是加快種植業農業資源優勢向出口優勢轉化。糧油產業方面,沈陽市、營口市、撫順市等作為核心發展區域,以雜糧雜豆制品為主;朝陽市、阜新市、葫蘆島市等以花生等油料作物為主。蔬菜產業方面,將辣椒、蘿卜及番茄等蔬菜作為沈陽市、盤錦市、鞍山市的重點發展產品。中藥材產業方面,以撫順市、本溪市、丹東市等為核心區域,大力扶植植物藥材種植業及其加工業。
三是延長畜牧業產業鏈,加大新產品研發力度,提高畜禽產品附加值。在畜牧產業上,重點以大連市、遼陽市、錦州市、鐵嶺市、沈陽市等為核心區域,促進禽類養殖業及其加工業的發展;以本溪市、錦州市、朝陽市等作為發展禽蛋產品出口的核心城市;以鐵嶺市西豐地區為核心區域,發展鹿茸等動物藥材產品出口;以朝陽市、葫蘆島市等地為核心區域,發展蜂蜜產品出口。
農產品效率及品質的提升歸根結底是農業科技水平的提升,所以引進人才、技術進步是促進遼寧省農產品出口的內在要求。新形勢下,為了推動東北振興破局,一方面應該優化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應該加強對鄉村振興的重視。農業和工業的雙向性發展、技術創新、人才引進及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為方便借鑒國外先進經驗,遼寧省應建設頂尖的科研隊伍,學習國外前沿科技,使之切實地應用于本土的農產品生產中。政府對于人才的培養與儲備要緊跟國際農產品市場發展趨勢,提升遼寧省農產品對國際市場的適應性。為充分調動農業勞動者的主觀能動性,遼寧省政府應設置激勵機制,加大對農業科技人才的補貼獎勵力度,激發人才熱情,真正做到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實現農業人才可持續發展,為遼寧省農產品核心競爭力注入動力,幫助遼寧省農產品更好地走向世界。
農產品國際質量標準日益嚴苛,遼寧省農產品出口受到各類貿易壁壘更強勁的限制。RCEP 在建立更加透明和統一貿易規則的同時,也推出了遼寧省農產品尚未達到的嚴格標準。
遼寧省有關管理部門應及時實現與農產品進口國的檢驗要求接軌,同時對遼寧省綠色農產品出口加強監管,幫助企業更好地適應和融入RCEP 開放市場,享受到RCEP 帶來的政策紅利。
遼寧省需要從農業產業鏈各個環節出發,逐步出臺扶持政策,全方位支持農業發展。應由省、市、縣共同建設一個國際化專業的農業體系團隊,細化機構職責與職能,從而進一步增強服務能力。遼寧省應爭取各級財政資金和社會資金支持,組建優秀的科研隊伍,建立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和農產品貿易促進服務平臺,有效起到帶動提升效果,改善農產品出口困境。
切實加大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的服務支持力度,擴大保險覆蓋面,針對性降低投保成本,優化理賠追償服務措施,減少農產品出口風險[8]。與此同時,完善銀保合作機制,解決“融資難”等問題。通過整合各方資源,強化組織協調,做到全方位、多角度扶植,強化遼寧省農產品出口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