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東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電視新聞記者的采訪與編輯工作帶來了一些挑戰。如何提高自身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不斷改進新聞采編方式,力爭為廣大受眾帶來新穎、生動、高質量的新聞報道,贏得受眾的認可和關注。
新聞和社會之間有著很大的聯系。從電視新聞播報的內容和采取的播報方式來看,統統和廣大受眾的生活存在密切的聯系。所以電視媒體在新媒體時代的發展目標,就是要發揮自身引導社會輿論的作用,全面提升新聞信息的質量,為廣大受眾服務。欲達此目標,就要更新思想,讓電視新聞記者的采編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保證新聞報道的可靠性與真實性,為受眾創造出高質量的電視新聞。電視新聞記者在新媒體時代的采編工作不容有失,并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一,在新媒體背景下,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和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受眾接收信息的方式呈現多樣化和個性化的趨勢,運用微博、抖音、微信等社交媒體平臺能夠迅速了解國內外發生的所有新聞事件和社會熱點。新媒體自身的新聞傳播有的缺少權威性,其準確性也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容易出現對受眾造成誤導的情況,嚴重的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問題。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記者面對這些問題,需要加強對電視新聞權威性和重要性的把握,在此基礎上創新電視新聞節目的傳播方式與路徑,使得電視新聞節目的影響力與收視率得到全面的提高,滿足新媒體時代發展的需求。[1]第二,從電視新聞記者角度出發,在新媒體的環境下做好新聞的采訪和編輯工作,是其自身新聞操守與職業素養的重要體現。在電視新聞采訪與編輯工作中,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與職業素養,當出現具有很大新聞價值的新聞素材和熱點新聞時,能夠快速做出反應,迅速采寫與編輯出高水平、高質量、高關注度的新聞,提高電視新聞的傳播力與影響力,滿足受眾多樣化的需求。第三,在新媒體時代,受眾的審美觀念發生重大的變化,傳統的電視新聞媒體的部分受眾是老年群體,大部分年輕的受眾群體興趣已經轉移到新媒體,習慣在新的社交平臺獲取快捷、簡便的新聞信息,這給傳統電視新聞媒體造成了很大的沖擊。電視新聞記者需要轉變觀念,不斷地利用和學習新媒體工具和平臺,全面提升采編水平,大大增加電視新聞的時效性、便捷性、客觀性和權威性,找回失去的受眾,并得到他們的認可、關注和喜愛。
新媒體時代,與受眾經常接觸并通常在一線奮斗的很多是電視新聞記者,他們通過自身全力以赴的采編工作,將生活中各種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及時傳遞給廣大受眾,滿足他們對新聞信息的巨大需求。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我國媒體發展的不健全,一些電視新聞記者沒有經歷過系統的培訓,專業知識能力較差,一些新聞記者缺乏責任感與道德素養等。主要體現在:第一,新聞相關理論素養不夠。在采訪過程中,電視新聞記者對新聞事件缺乏分析判斷與準確把握,導致新聞采訪質量不高。第二,采訪前的準備工作做得不夠。在采訪時經常出現失誤或錯誤,說明電視新聞記者缺乏專業能力和臨場經驗,這是非常重要的一種素質。第三,電視新聞記者缺少開拓精神與創新意識,影響到電視新聞報道,其質量和水平十分平庸,缺少受眾的關注,沒有市場競爭力。
在電視新聞采編工作中,由于受到傳統媒體采編方式與技術的影響,仍然采取單向傳播的方式開展采編工作,沒有與受眾建立良好的交流互動,采取居高臨下的姿態面對受眾,使得他們無法表達對新聞事件的觀點和看法。這種互動模式的缺乏,導致新聞采編工作沒有及時根據受眾的意見和需求進行調整和改變,同時也失去了對本地新聞、熱點新聞以及民生新聞等有價值線索的采集與挖掘,電視新聞報道缺少時效性和權威性,遠遠落后于新媒體。[2]
在電視新聞的采訪中,進行充足的采訪準備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這項工作又被稱作靜態采訪,是整個采訪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在采訪中獲取更多有價值的新聞素材,得到優質的新聞信息,就要對采訪的相關情況有透徹了解。如果電視新聞記者沒有了解采訪相關的專業、內容等信息,就無法對新聞事件進行深入采訪;如果對相關的法律法規不熟悉,就不能保證正確的采訪方向;如果對相關的事件以及任務資料不甚了解,在采訪過程中就很難找到合適的切入點等。當然,并不是所有的采訪都會有足夠的準備時間,很多突發性的事件會讓記者猝不及防,幾乎沒有時間準備,需要其自身有豐富的積累,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采訪經驗,能夠應對采訪過程中出現的無法預料的情況。
要想保證電視新聞的形象與生動,就要在采訪過程中注意細節,盡可能深度挖掘,獲得更多的新聞素材。新聞是以事實為基礎的一種信息傳播,需要有足夠的正確材料以及具體的數據作為支撐,這是制作出優質新聞內容的前提。在采訪過程中,電視新聞記者提出的問題要有針對性和目的性,需要清楚地了解這次采訪要達到的目的,然后根據目的設計采訪問題,不要過于隨意,偏離采訪主題泛泛而談。要對新聞報道的思想與重點人物進行提問,依據不同的情況拋出不同的問題。例如,采訪局部或細節方面的問題就要重點采訪基層的相關人員,采訪具有全局性的問題就要對相關的負責人進行采訪,始終對關鍵性的問題有很好的掌握,激發采訪對象回答問題的興趣,進而提升采訪效率,得到更多有價值的新聞素材。
在電視新聞采訪中,因為采訪對象的性格、經歷、身份修養等方面存在差異,新聞記者的采訪策略也會有很大的不同。任何一個人都有自身的特點,記者也是人,在采訪中也會出現緊張、情緒波動等情況,這會對采訪對象造成一定的影響。采訪活動是一種記者與采訪對象之間雙向互動的過程,需要雙方做好相互間的心理溝通,卸下采訪對象的心防,贏得他們的信任。另外,電視新聞記者的言談舉止也會對采訪對象有一些影響,需要記者自身克服情緒波動,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氛圍,始終以親切和藹的態度與采訪對象進行互動交流。在采訪過程中,記者如果隨便接電話、走開,不僅讓采訪對象的思路被打斷,更會讓他們有種不被尊重的感受,會對采訪效果產生很大的影響。
電視新聞節目質量和效果的提升取決于選題策劃、內容編輯。電視新聞記者在編輯過程中要讓新聞的嚴謹性、真實性得到完整體現,并融入自身的想法和思想,全面提升電視新聞的質量。
在電視新聞編輯工作中,組織策劃處于重要位置,這涉及很多方面的內容。電視新聞追求的是進行最大范圍的覆蓋,從而獲得極大價值的新聞以及更多的信息量,以此帶動電視新聞節目的影響力,令收視率得到大幅提高,從而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新聞的內容基本都是由記者與通訊員一起完成的,編輯人員需要隨時與通訊員、記者進行及時有效的討論和溝通,確保信息得到及時準確的傳遞,對新聞發稿與播報情況十分了解,按照新聞編輯的要求隨時調整采訪信息。[3]只有價值大、信息質量高的新聞素材才能讓編輯人員生產出優質的新聞。并且,新聞記者、編輯與受眾要進行有益的溝通交流,對他們的建議和需求做到及時了解,這樣有助于新聞產品質量的提升。
在電視新聞節目中,其內容質量非常重要,決定新聞節目的興衰。電視新聞以時政、民生、知識信息為主。隨著社會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受眾對于新聞信息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求內容易讀易懂、集中簡化,在編輯制作新聞的過程中要盡力滿足受眾的需求,讓他們能夠及時、快捷地了解新聞內容,讀懂其內涵。新聞記者在編輯新聞內容時,要注重新聞與民眾貼得更近,這樣能引起更多的關注,擴大影響力,同時也要重視知識的傳播,滿足當前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要求。
對于電視新聞的編輯形式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新聞記者與編輯人員與時俱進,不斷地改進與創新,使得電視新聞的內容質量得到有效提高。目前很多傳統的新聞播報中都增加了互動的環節,采取了多人情景播報的方式,讓電視新聞變得更加生動、直觀,新聞的傳播速度變得更加快捷,信息的反饋變得及時等。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工具和平臺,不斷創新新聞編輯的形式,提高新聞信息的編輯效率,提升新聞質量,滿足受眾對新聞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
綜上所述,電視新聞記者需做好采訪前的準備工作,主動采訪提問,營造出良好的采訪氛圍。同時在編輯工作中開展科學策劃,勤于溝通;創新新聞編輯內容及工作形式等,讓新聞記者的采訪能力與編輯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創造出高質量的,具有影響力、權威性的新聞報道,有力地促進電視新聞節目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提升在媒體市場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