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湘凌
大力發展縣域流通,科學布局是基礎,要整合各類市場資源,規劃好跨行政區域、便捷高效的物流體系;形成規模是關鍵,要扶持做強一批系統內經營規模較大、服務質量好、經營信譽高的流通企業;提升服務是根本,要全面發展自營物流體系;優化環境是重點,要積極主動加強同政府職能部門銜接,配套完善辦證、用地、融資等方面政策。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發布,《意見》指出,立足內需,暢通循環,以高質量供給創造和引領需求,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更加暢通。“。“供”和“銷”是供銷合作社的老本行,流通始終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供銷合作社的職責定位,是我們的鮮明特色和獨特優勢,供銷合作社積極參與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是分內之事、應盡之責。我們必須聚焦流通主責主業,借助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東風,大力發展縣域流通,持續提升服務水平,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供銷合作社作為黨領導下的為農服務的綜合性合作經濟組織,作為城鄉流通傳統主渠道,要深刻領會《意見》發布意圖,聚焦流通這一關鍵環節,搶抓機遇,精準發力。一是在“立破并舉,完善制度”中把握發展機遇。必須深刻認識現代流通體系在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中的重要作用,以改革思維和改革辦法加快打通流通體系堵點,讓國內循環更加順暢。二是在“立足內需,暢通循環”中把握發展機遇。黨的十九大以來明確要求“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為供銷合作社在加快縣域商業體系建設,構建高效配送網絡體系,暢通城鄉流通渠道,建設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鄉融合消費網絡節點,充分釋放農村消費潛力等方面明確了道路。三是在“系統協同,穩妥推進”中把握發展機遇。建設現代流通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構建起現代流通的供應鏈、服務鏈、價值鏈,需要有良好的現代綜合運輸體系和商貿流通體系基礎。人民群眾的多樣化需求也呼喚供銷合作社積極統籌各市場主體,打造有機統一、資源整合、優勢互補的縣域流通體系,打通城鄉之間的流通壁壘。
通過70多年的改革發展,供銷合作社建立起了覆蓋省市縣鄉村的流通網絡,其最鮮明的特點是雙向流通,最深厚的根基是扎根農村,最突出的功能是連城帶鄉,最獨特的優勢是體系健全,在發展生產、保障供給、服務城鄉群眾、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當前,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暢通國內大循環,最大短板在農村,最大潛力也在農村,這就要求我們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在服務大局中貢獻力量。一是充分發揮政策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供銷合作社要加快成為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綜合平臺,成為黨和政府密切聯系農民群眾的橋梁紐帶。今年中央1號文件也要求供銷合作社開展縣域流通服務網絡建設提升行動,建設縣域集采集配中心。供銷合作社要緊緊抓住這些利好政策,暢通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毛細血管”,做大做強農業農村板塊。二是充分發揮基礎優勢。自深化綜合改革以來,供銷合作社在發展縣域流通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有效探索,沉淀了一定的基礎和優勢。湖南省供銷合作社系統2016年到2021年,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從154.12億元增長到369.49億元,增加了1.4倍。三是充分發揮組織優勢。湖南省供銷合作社系統積極推進“兩個到戶”,深耕基層,全面構建以鄉村基層社為重點、省市縣鄉村五級貫通的新型體系。目前,全省系統農村基層經營服務網點2.36萬個,縣級惠農服務平臺實現全覆蓋。
大力發展縣域流通,科學布局是基礎。一要統籌規劃。充分發揮供銷合作社系統聯合合作優勢,整合各類市場資源,統籌規劃,科學設計,合理布局,規劃好跨行政區域、便捷高效的物流體系。二要嚴格準入。在充分發揮系統優勢的前提下,可根據各地需要,再選擇一批誠信度高、具備較強實力的市場主體開展合作,提升服務能力。
大力發展縣域流通,形成規模是關鍵。培育龍頭企業。扶持做強一批系統內經營規模較大、服務質量好、經營信譽高的流通企業,引導系統內各類流通企業通過兼并、股權聯結等方式提升經營規模,加強與各類流通企業的聯合合作,打造一批具有較強輻射帶動能力的龍頭企業。推動連鎖經營。通過統一進貨、統一定價、統一促銷、統一核算,充分發揮規模優勢,提高經濟效益。逐步建立結構合理、流通順暢的農村經營服務體系。擴大經營領域。支持和引導流通企業開展“雙向流通”,推廣“農社對接”“農超對接”“農校對接”等直供直銷模式,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
大力發展縣域流通,提升服務是根本。完善硬件配套設施。積極推動地方黨委政府建立暢通、協調、高效的城鄉交通體系,積極推動農村冷鏈物流建設,完善以流通骨干企業為支撐、縣城為樞紐、鄉鎮為重點、村級為終端的三級縣域流通服務網絡。探索多種配送模式。全面發展自營物流體系。鼓勵各級供銷合作社及其直屬企業積極發展自營物流,充分利用傳統資源,打造農資、日用消費品、農副產品、再生資源流通網絡,形成局部流通優勢。大力發展“第四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將快遞包裹送達縣城后,統一交付由供銷合作社運營的“第四方”物流服務平臺,完成包裹向下派送和攬件取件工作。探索發展其他模式。針對不同地理情況、經濟發展水平和客戶群體,探索建設“蜂巢”自提、建設村級合作網點等多元模式,滿足農村群眾不同需求。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積極推行“一縣一品”政策,推動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科學合理引導農村電商差異化發展,充分利用農村電商的集聚性特點,推動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提升縣域物流效率。建立大數據平臺。推動供銷、商務、交通、農業農村等相關政府職能部門聯合建立統一的現代信息網絡大數據服務平臺,提供產品、市場、技術、勞動力等信息,推動縣、鄉、村三級物流信息的高效整合和優化配置。
大力發展縣域流通,優化環境是重點。爭取政策支持。積極主動加強同政府職能部門銜接,配套完善辦證、用地、融資、貸款、稅費、市場環境、市場標準等方面政策,匯聚形成推動縣域流通發展合力。積極培育人才。推動地方黨委、政府將農村急需的經營、電商、物流等方面人才納入鄉村振興大局統籌規劃,依托系統內高職院校,按照實際需求和崗位特色制定培養和培訓計劃,為廣大農村輸送更多高素質專門人才。規范從業標準。縣域流通相關企業要鼓勵從業人員自我學習,不斷掌握新的經營管理和物流配送等方面知識;同時,引導行業協會進一步規范行業要求,明確崗位職責和服務要求,逐步提升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