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毛則
新時代需要新作為,供銷合作社要密切與農民利益聯結,打牢基層組織基礎;探索“村社共建”模式,助推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深化“三位一體”合作,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供銷合作社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多次對供銷合作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20年9月23日,在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社第七次代表大會召開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著眼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再次對供銷合作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從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基礎的高度闡明了供銷合作社的性質定位、功能作用,為供銷合作事業擘畫了宏偉藍圖、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年,是“十四五”時期關鍵之年,供銷合作社肩負著黨和國家賦予的歷史責任,要牢記為農服務宗旨,加快成為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綜合平臺,成為黨和政府密切聯系農民群眾的橋梁紐帶。
新時代帶來新機遇,供銷合作社要朝著加快建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適應城鄉發展一體化需要、適應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需要的組織體系和服務機制的目標勇毅前行。
一是主動適應新發展階段,堅定做好供銷合作社工作的信心。“十四五”時期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供銷合作事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與黨和國家事業同步進入新的發展階段。1990年3月,鄧小平同志在談論農業問題時指出了“兩個飛躍”,即廢除人民公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適應科學種田和生產社會化的需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集體經濟。目前“第一個飛躍”已經實現,要實現“第二個飛躍”,必須大力發展農村合作經濟,通過合作制的方式把廣大農民聯合起來,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規模化水平,促進農民增收致富、農業提質增效。要發揮供銷合作社的合作制優勢,通過自愿、市場的方式將廣大農民組織起來,增強農民的議價能力,保障農民穩健增收,從而實現共同富裕。
二是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下定做好供銷合作社工作的決心?!?。“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是著眼未來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和發展著力點。供銷合作社歷史悠久,成立以來與國營商業“三分三合”,上世紀末受到市場經濟轉軌影響和競爭沖擊,歷史遺留問題較多,雖然經過多年改革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系統基礎弱、底子薄的狀況還未得到根本扭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舊突出。要恪守供銷合作社為農服務的宗旨,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自覺將其貫穿到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各領域、全過程,加快推進組織創新、機制創新、技術創新、產業創新、服務創新,全面提升產業層次和水平,不斷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
三是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樹立做好供銷合作社工作的恒心。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新冠肺炎疫情使這一變局加速推進。面對新的發展形勢和環境,黨中央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新格局以內循環為主,內循環主要是城市與農村的循環,關鍵是要解決好兩方面問題:一是流通環節中的痛點、堵點問題,二是農村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要強化供銷合作社的經濟組織功能,加快流通網絡建設,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構建安全、高效、優質的消費服務環境方面求突破,在拓寬為農服務領域方面求突破,在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方面求突破,強化末端管理,從供需兩端打通和優化內循環。
新時代呼喚新擔當,供銷合作社要堅持為農服務根本宗旨不動搖,把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解決農民急難愁盼的問題。
第一,開展生產托管服務,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進步,我國土地所有制發生了變化,但與東亞其他國家一樣,我國農業經營主體仍然以小農家庭為主。家庭經營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精細管理上,但不足也較為明顯,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勞動生產率較低,農戶承辦的土地面積大多在十畝以內,土地的細碎化不僅增加了生產成本,也限制了農機的運用;二是社會化服務對接難,面對小而散的農戶,不論是政府部門還是市場主體都無法與其進行有效對接;三是勞動生產力不足,隨著城市化、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大部分農村精壯勞動力都外出務工,農業勞動力的老齡化、婦女化不斷加劇。開展生產托管,為農戶提供統一的農機服務和農資采購既可以省去個體聯系農機和農資服務的麻煩,降低成本,也可以提高農機作業效率,實現一定程度的規模效率。
第二,發展農村合作金融,解決“資金少”的問題。“融資難”是農民核心的需求問題,也是供銷合作社密切與農民利益聯結所必須面對的問題。2000年以來,農村合作金融以各種形式在鄉村發展、演變,資金互助制度也經歷了由民間試點到國家政策認可的轉變。2009年2月,銀監會和農業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做好農民專業合作社金融服務工作的意見》,鼓勵有條件的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2014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機制改革,豐富農村金融服務主體,增強支農服務合力。在農民合作社內部,以資金互助的形式,發揮合作金融的作用,是一條解決合作社內部社員資金需求“短、小、快、急”,支持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舉措。
第三,提升農村物流水平,解決“銷售難”的問題。發展農村現代流通,是促進農業發展的有效途徑。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時強調,流通體系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把建設現代流通體系作為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來抓。2021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指出冷鏈物流是關系未來發展的基礎性的民生工程。流通是供銷合作社的傳統主業,要抓好、用好“十四五”期間國家大力發展農村現代流通的政策機遇,順應流通發展新趨勢,加快推進原有流通業態轉型升級,全力以赴推進冷鏈物流骨干網建設,積極發展同城生鮮配送、中央廚房、網紅帶貨等流通新模式,不斷暢通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雙向通道,努力成為新時代農村現代流通的主導力量。
新時代需要新作為,供銷合作社要發揮扎根農村、貼近農民、組織體系完整、服務功能完備的獨特優勢,提升農業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第一,密切與農民利益聯結,打牢基層組織基礎?;鶎由缡枪╀N合作社在縣級以下直接服務農民的綜合性經營服務組織,是密切與農民利益聯結的基礎環節,是服務“三農”的主戰場。一是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共同出資、共創品牌、共享利益等方式,創辦一批管理民主、制度健全、產權清晰、帶動力強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揮供銷合作社綜合服務平臺作用,帶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圍繞當地優勢產業開展系列化服務,如配方施肥、統防統治、農機作業等。二是推進基層社升級改造,因地制宜推進基層社分類改造,通過多元途徑吸納農民和新型經營服務主體加入綜合性合作社。積極推動基層社體制、機制改革,逐步理順基層社“三會”制度,解決制約供銷合作社發展的人才、職能等問題,培養一支“愛農業、懂管理、善服務”的優秀供銷合作社隊伍,提升基層組織的戰斗力。
第二,探索“村社共建”模式,助推集體經濟發展壯大。開展“黨建引領、村社共建”有利于發揮供銷合作社經營服務優勢與村“兩委”政治組織優勢,推動基層社與村“兩委”共同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共同打造服務平臺、共同培育人才隊伍,實現村集體、農民、供銷合作社優勢互補。一是共建品牌,立足耕、種、管、收、加、儲、銷全產業鏈,整合服務資源,推進土地托管,盤活集體資產資源,豐富服務內容和手段,提升服務層次和水平,實現供銷合作社面向農業生產經營和農村生活服務的全覆蓋。二是共營項目,增強村級黨組織凝聚力,提升村級自我保障能力,按照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村、社共同運營、共建項目,用市場經濟手段促進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打造村集體、農民和供銷合作社三方互利共贏的經濟共同體。
第三,深化“三位一體”合作,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2006年1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探索建立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體系,努力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經過10余年的探索實踐,浙江省“三位一體”綜合合作取得了重要進展,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F階段,全國各地“三位一體”綜合合作形成了內聯、外聯、平臺嵌入、復合四種模式?!皟嚷撃J健敝饕巧綎|省等地在供銷合作社或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設立生產、供銷、信用等服務部門,以產業鏈為依托,為農民和涉農主體提供綜合服務;“外聯模式”主要是重慶市等地探索的供銷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信用社“三社”融合發展模式;“;“平臺嵌入模式”主要是河北省等地以農村產權交易平臺、金融服務平臺為依托,整合各類資源,為農民生產生活提供服務;“復合模式”主要是浙江省等地依托供銷合作社建設“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將全省農民合作經濟組織以及供銷、金融、科技等各類涉農服務組織聯合起來,形成功能多元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