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添
全媒新時代,融媒顯擔當。江蘇省常熟市融媒體中心(傳媒集團)(以下簡稱“中心”)自2020年5月23日掛牌成立以來,銳意創新、攻堅克難,緊扣“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功能定位,突出新聞主業,推進新聞采編流程再造,做好精品內容策劃生產這篇大文章,扎實推進媒體深度融合轉型發展。報紙、電視、廣播三大傳統新聞平臺煥新激活,短視頻、紀錄片、云直播三大拳頭新聞產品釋放動能,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更廣、更深入。
中心自掛牌成立以來,全力整合新聞資源,對采編流程再造,持續激發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建成總投資1.45億元的新廣電發射塔、總投資1500多萬元的融媒高清演播室、總投資350萬元的全媒體指揮中心等重點項目。依托全媒體指揮中心,建成新聞采編“中央廚房”,集中化大部制扁平化管理,實現原報紙和廣電新聞一線的“物理融合”,進而打通記者、編輯到終審刊播的各路環節,實現策、采、編、發、播聯動運行,激活報紙、電視、廣播三大傳統新聞平臺新活力、新合力,記者所有稿件匯集“荔枝云”新聞采編系統,各平臺編輯各取所需、各顯神通,實現“統一集中策劃、一次共同采集、編輯分類再造、多媒體生成、全平臺發布、立體化傳播”的全新新聞采編生產流程。
“看常熟”APP是中心成立后,與常熟市大數據管理局合作打造的常熟城市服務總入口,是常熟新聞宣傳和對外推介的綜合平臺。中心堅持移動端優先的發展方向,相繼推進《常熟日報》改版、電視新聞“三合一”改版以及廣播節目改版,建立三大傳統新聞平臺的“化學融合”,傳統新聞通過采編整合再造形成新媒體語言,在做深做強了原有新媒體公眾號同時,全力集中資源向移動端傾斜,實現了三大傳統媒體新聞融合至“看常熟”APP一端看的創新,并逐步形成APP、微信號、報紙、廣播、電視、網站、屏媒等互為支撐的融媒體傳播矩陣。
2021年元旦,邁著向媒體融合縱深發展的堅定步伐,《常熟日報》推出新一輪改版。形式上,調整原有報頭設計和專欄排布,使版面布局更加簡約合理,提升視覺效果;對字體、字號、線條等編排細節也進行了微調,進一步彰顯特色。內容上,《常熟日報》做深做好“要聞”“綜合新聞”“民生新聞”等固定版面,帶來更多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報道;“虞山副刊”“虞城情感”“文娛”等周刊類版面相繼煥新,為讀者提供互動式文化資訊;同時,聚焦全市重點工作和社會熱點問題,《常熟日報》還加強了與新媒體和移動端的融媒聯動,創新報道方式,打造深度閱讀版塊,展現新時代變化,回應社會關切。
為了給讀者帶來更好的閱讀體驗,《常熟日報》提升了印刷質量,將原先自辦印刷改為由蘇州日報印刷中心代為印刷,順滑的觸感、淡淡的墨香,再一次激發了紙媒活力。而印刷質量提升正是中心深化融媒改革步伐,盤活存量資產,實現資源有效整合的重大舉措之一。蘇州日報社印刷中心主要承印《蘇州日報》《姑蘇晚報》《人民日報》等報紙,在生產規模、印刷質量等方面均居于全國同類企業前列。高水平的硬件設備保證了印刷的安全、質量和時效,還比原來自辦印刷減少了費用支出。考慮到原常熟日報印務中心租用廠房部分閑置,中心通過公開招租的形式盤活資源,實現了租金收入。同時,通過雙向選擇實現原常熟日報印務中心崗位配置整合,確保了改革穩妥有序。此次印務改革后,實現綜合減支增收300多萬元。
2021年4月23日,中心將原先的《常熟新聞》《今日傳播》《城鎮聯播》三檔新聞“三合一”形成新版《常熟新聞》,在總投資1500多萬元建成的360度全媒體高清直播演播室煥新出發,帶給廣大觀眾沉浸式的全新新聞視聽體驗。該演播室由原常熟廣電總臺報告廳改造而成,是中心按照國家廣電總局關于全媒體高清化改造要求投用項目,總建筑面積300平方米,由新聞主播席、虛擬出像點、欄目訪談區、互動點評區、導播控制室等5大功能區域組成,配有虛擬包裝軟件系統、吊軌機器人、搖臂攝像機等,并配置了30多平方米的LED大屏和拼接屏,可實現立體制作、內外網數據交換應用,通過大小屏實時互動,實現播報方式創新。
新版《常熟新聞》創新了節目播出形式,以“對播模式”替代原有的“單播模式”,主持空間得到立體延展,主持人在360度全媒體高清直播演播室可以實現由單一坐播向坐走播結合,也可以實現場外觀眾與演播室的互動。同時,還對子欄目綜合細分。《新聞深一度》《記者在現場》《夢鄉幫忙團》等子欄目經過獨家策劃,重大題材由骨干記者團隊制作,只需一次采集,即可實現報紙、廣播、電視、APP多平臺互聯互通。如今的新版《常熟新聞》不再是電視熒屏專寵,手機端可以通過“看常熟”APP的“播看聽”功能實時收看。自2021年11月8日起,新版《常熟新聞》每晚與電視熒幕同步,還分別亮相于“常熟融媒”視頻號、“常熟發布”微信公眾號,充分體現了融媒體新聞傳播的多功能性。
2021年10月8日,常熟廣播——聲動1008全新改版上線。從早上5:45至深夜12點,FM100.8常熟廣播全線延長播出時間。除保持《常廣新聞》《午間風》等優勢新聞類節目外,聲動1008重點聚焦早晚高峰,以打造“名欄目+新主持+新平臺”為目標,實行可視化、移動化、智慧化升級,匠心打造全新優勢節目集群。在前期對廣播總控改造的基礎上,中心投入200萬元用于廣播技術系統和設備升級,直播設備、導播系統的引入,也讓廣播更快適應多媒體、多平臺傳播需要。
中心專門招聘了一批新的主持人,加入廣播直播類節目。針對新節目框架設定,實現新老主持搭配,提升節目豐富性。聲動1008早晚高峰分別推出《1008早上好》《1008嗨到家》等品牌節目;音樂類節目《心動節拍》用微笑開啟午后輕柔時光,將傳統音樂注入時尚青春主題,展示城市文化發展趨勢與潮流變化;汽車節目《愛車總動員》,帶領聽眾多角度遨游車海。此外,聲動1008還同步推出“淘最常熟”微信視頻號和抖音號,提供多渠道廣播“可視化”服務。
中心緊扣縣級融媒“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功能定位,扎實推進媒體深度融合轉型發展,三大傳統新聞平臺煥新激活,賦能精品內容策劃生產這篇大文章,逐步形成以短視頻、紀錄片、云直播三大常熟融媒拳頭產品,推動縣級融媒傳播力、影響力迅速提升。
短視頻是常熟融媒精心打造的新興拳頭新聞產品,是常熟融媒人挺進輿論主戰場的“攻堅利器”,是中心有效整合利用資源結出的累累碩果。2020年9月,中心抽調精兵強將和技術骨干,開設“常熟融媒”視頻號。截至2022年4月,相繼拍攝制作短視頻400多條,總播放量突破1800萬,多條短視頻被新華社客戶端轉載,播放量均突破100萬。
1.切準主題,打造精品短視頻
融媒精品短視頻迅速提升常熟的城市美譽度。2020年9月20日,中心制作的首部短視頻《融媒已來,相信未來》刷爆常熟市民的朋友圈,不到12小時就收獲了近20萬播放量。之后,圍繞“美麗常熟”主題,中心制作了反映常熟“千村美居”建設的短視頻《美哉李袁》,亮相“學習強國”全國平臺“美麗鄉村”頻道;在新華社《千城早餐》第二季競拍中,中心制作的《早安常熟:一碗炒澆面的江湖》收獲421.3萬的播放量,贏得最佳傳播獎;此外,中心還精心策劃了“愛上一座城”系列短視頻,展現江南小城的獨特風物,激發了海內外常熟人心中的認同感、歸屬感,紛紛為家鄉點贊,在獲得高播放量的同時收獲了良好的社會評價。
2.導向鮮明,傳遞融媒正能量
融媒精品短視頻要流量更要正能量。2021年恰逢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心短視頻生產不斷增強主流價值內容供給,專題策劃了《百歲·初心》系列短視頻,選取三位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常熟百歲老黨員,用他們的真情講述,重現當年崢嶸歲月,系列短視頻單條播放量均破10萬;圍繞常熟市委、市政府“六美集大美,幸福新常熟”主軸主線,中心瞄準風口、持續發力,推出《點亮小蠻腰,牛年步步高》《尋“常”年味,今年你回村過年嗎?》等短視頻,為美麗常熟建設貢獻滿滿融媒正能量;2022年蘇州新一輪疫情防控工作中,中心快速對接權威部門,找準市民焦點關切,精心制作《市民核酸檢測指南》《我們一起加油,常熟福地平安!》《“7+7”“3+11”怎么辦?融媒小哥現場教學》等短視頻,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讓疫情防控知識飛入“尋常百姓家”。
3.整合資源,同心協力共參與
短視頻的拳頭品牌確立,不能僅靠爆款,持久地生產有價值的內容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因此,中心黨委堅持“主力軍挺進主戰場”,不斷加強短視頻團隊建設,建立各部門融合參與短視頻制作的良好運行機制。短視頻核心記者、攝像、編輯分別來自新媒體部門和新聞采訪編審部門,加上制作部門的后期制作配合,“全民皆兵”團結齊上陣。此外,抖音號“i常熟”,視頻號“常熟融媒”“聲動1008”“看常熟”“淘最常熟”均由不同團隊打造,有的側重原創權威新聞短視頻發布,有的側重與廣播節目深度結合,有的側重與城市服務總入口APP功能結合,還有的側重與產業經營相結合。圍繞不同的側重方向,每個陣地各有所長、各顯神通,不同團隊還通過相互碰撞、交流、分享,提升拍攝制作水平。今后,中心還將計劃建立常熟本地短視頻聯盟,充分集合社會力量,形成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圍。
在媒體融合的風口浪尖下,紀錄片創作水平和影響力越來越成為區域媒體所應具備的核心競爭力。紀錄片作為中心的老牌拳頭產品,歷來備受關注。近年來,紀錄片《夢碎了 夢圓了》《幸存者》相繼被國家廣電總局評為“中國優秀國產紀錄片”;聯制聯播的《血火戰歌》《碧溪之路:連通中國夢》分別獲得“中國廣播影視大獎”“中國廣播電視大獎”;紀錄片《窯工》在中國·鎮江國際紀錄片盛典上,榮獲最佳短紀錄片獎;紀錄片《幸存者》《明天會更好》相繼入選江蘇省廣電局“江蘇百人紀錄片扶持計劃”,《幸存者》在中國國際電視臺紀錄頻道播出,獲江蘇省廣播電視政府獎·紀錄片獎,并被中廣聯合會評為“最受觀眾青睞節目”;一大批紀錄片還相繼在各大衛視和海外電視頻道播出,并被騰訊視頻、西瓜視頻,優酷網、愛奇藝、新片場等采用推送,成為常熟媒體融合向縱深推進的催化劑。
近年來,中心還深度參與異地文化交流。2020年,中心積極響應國家“向世界傳播中國聲音”的號召,紀錄片創作團隊在“熟門熟路”常熟·澳門融媒體戰略合作協議簽署后,遠赴澳門廣播電視和蓮花衛視,深度參與紀錄片的合作創作研討。2021年,中心組團前往澳門,以清朝時期赴澳門傳教的著名常熟畫家吳歷為題材,拍攝創作一部人文類紀錄片,反映常澳兩地剪不斷的歷史文化淵源,為促進兩地文化交流做出融媒貢獻。
中心始終堅持“移動優先”,重大活動新聞現場除在移動端“看常熟”APP及微信公眾號優先發布外,還經常以云直播的形式即時發布,做到重大活動新聞首發百分百。如今,常熟融媒云直播已成為宣傳報道常熟重點工作、展示常熟城市風貌的新常態,以其新聞與經營兼顧的獨特價值,迅速成為中心拳頭產品之一。
2020年7月,中心承辦“通江達海,連接未來”滬蘇通鐵路通車融媒體云直播,通過“看常熟”APP和微信視頻號全程直播,實現區至區、點對點的新聞現場無縫切換,收獲超14萬在線觀看量。之后,中心相繼承辦2021年蘇州市中國農民豐收節、雙12蘇州購物節——購享常熟系列活動、常熟春季文化旅游節云直播、健康城市月等重大活動的云直播。同時,還組織了常熟“兩會”、新春團拜會、疫情防控云診室、凈美家園專項行動、“三增三進”大討論、人大常委會專題詢問、安全生產執法檢查、化工安全應急演練、沙家浜旅游節、常熟市閱讀節、長江禁漁執法與增殖放流等近百場全媒體新聞直播活動。
2022年2月以來,面對蘇州新一輪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心結合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整合融媒資源,服務疫情下的百姓衣食住行,深度挖掘本地消費潛力,促進本地企業脫困轉型,再次實現云直播與產業經營聯動。2022年3月10日至25日,全新打造“看常熟·美生活”品牌云直播系列活動,連續8場直播涵蓋美食餐飲、服飾精品、金融理財等不同消費領域,全面展示“常熟制造”的品牌魅力,線上觀看量超33萬,引導消費數百萬元;2022年4月3日至5日,“看常熟·美生活”——“云上服務 慢享生活”系列直播活動舉行,聯合相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嘉賓,圍繞家裝、運動、健康等和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與常熟市民開展互動交流,收獲10余萬人云上圍觀點贊,發放優惠券近15萬元。活動過程中,云直播團隊還精心設計慢直播環節,通過融媒新技術將常熟各地10多處代表性美景穿插其中,讓市民在清明期間足不出戶盡賞常熟美麗春景;早在2020年8月,為促進城市夜經濟發展,中心小試牛刀,舉辦“虞歌暢晚 歡樂虞城夜”嘉年華,12場大型夜市參與商戶90余家,云直播觀看量超過18萬;同年10月1日至6日,中心攜手12家本地消費類知名企業,連續開展12場國慶中秋雙節大型直播帶貨活動,直播累計觀看量超53萬,發放消費券60萬張,優惠額達3200萬元。
前方長路漫漫,融媒步伐不停歇。一直以來,中心不斷強化新聞主陣地意識,始終保持內容定力,創新新聞表現形式,提升新聞傳播效果;不斷延伸融媒新聞服務觸角,在時代發展下明確需求,在助推社會發展中真正展現縣級融媒可為之事;不斷深化媒體融合,從新聞宣傳效能到事業產業發展,都煥發出新生機,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真融真合”之路。如今的常熟融媒,正朝著建設更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型區域主流融媒體的目標穩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