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
有媒體記者走訪發現,在一線城市及東部沿海地區,兒童口腔連鎖診所已經隨處可見。低齡矯治“蔚然成風”,有的診所甚至建議一歲半的兒童佩戴牙套。誠然,牙齒畸形會給日常生活帶來困擾,但牙齒矯正也并非越早越好,切莫陷入“起跑線”焦慮。
近年來,隨著人們口腔健康和審美意識的不斷增強,大家對牙齒及面形美觀的重視程度日益增加。新的矯正技術出現后,對正畸治療的需求更是日益增長。很多家長對孩子口腔健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以至于在其幼齡時期就不惜花費重金為他們治療矯正。牙齒矯正不斷向低齡化發展。
“矯牙焦慮”為何愈演愈烈?一方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飲食趨于精細化,面包、餅干、薯片等零食更是成了孩子們的最愛。“乳牙不掉,又長新牙”“牙齒不齊”等牙齒問題的發生率越來越高。根據本世紀初口腔界泰斗傅民魁的一項流調結果,中國兒童和青少年錯頜畸形患病率約有70%。于是,有不良商家盯上了這一龐大的市場,刻意制造焦慮,拿“越早矯治越好”的營銷話術來誤導家長。在一些網絡平臺上,有關“正畸”的話題熱度居高不下。
另一方面,牙齒矯正作為醫療行為,畢竟有著一定的專業認知門檻。不少家長對醫學常識和規律不了解,擔心錯過黃金矯正期,讓孩子輸在“整牙”起跑線上。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他們受困于商家狂轟濫炸式的營銷宣傳,急于把牙套戴到孩子嘴里。
事實上,健康才是正畸的首要目標。在兒童正畸領域,“早發現早治療”的概念是錯誤的。許多研究已經表明,所有種類錯頜畸形的最佳矯治期均在8歲之后。適時進行牙齒矯正不僅能事半功倍地排齊牙齒,還能讓面部發育更美觀。
想要變美無可厚非,但是,牙齒矯正屬于醫療行為,應該遵循醫學規律,不必搶時間、趕進度,否則只會欲速而不達。
(摘自南方新聞網,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