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江陰市暨陽中學(214431)王樨月
閱讀是閱讀者通過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并獲得審美體驗與知識的活動。閱讀是循序漸進地鑒賞、領悟和吸收的過程。以形式進行劃分,閱讀方法可分為精讀、速讀、略讀和泛讀。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人們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無法滿足初中生對英語閱讀的需求和二十一世紀人才成長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部分英語教師的閱讀教學是粗放型的,只是單純地將英語文本翻譯為漢語,導致學生缺少閱讀體驗,難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精髓,難以得到情感的陶冶和升華。部分學生缺乏學習英語的興趣,英語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和水平較低。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必須重視集體備課,集思廣益,優化英語閱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快樂閱讀、深度閱讀,使學生不斷獲得知識、能力與思維方法的意義建構,從而切實提高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初中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的英語水平受到他們自身閱讀能力的影響。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拓展學生學習語言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提高他們的英語實際交際能力。因此,英語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引導學生掌握語音、語法知識及一定的詞匯量,還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注重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首先,英語閱讀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內驅力,激發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能讀懂一篇英語文章或一本英文繪本時,他們的閱讀信心就會加強。其次,初中英語閱讀有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使他們在了解各國的自然風貌、人文風俗的過程中拓寬視野,提升實踐能力。最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能使學生英語綜合技能更強,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英語聽、說、寫等基本能力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讀的能力的提高會大大促進說的能力的提高。語感是學習英語的一項綜合素養,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有助于學生掌握語言規律,提升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四種基本技能,從而培養和增強學生的語感。
新課標要求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把發展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作為重要的英語教學目標。初中英語教師應該與時俱進,結合新課標的要求,改變教學策略,調整教學的結構和流程,想辦法激發學生英語閱讀學習的動能,從而提升英語閱讀教學的目標達成率,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一是教師的科研能力有待加強。提升初中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有助于幫助學生開闊眼界,獲取更多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學生分析和綜合、歸納和演繹的水平及判斷能力,優化思維品質,提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然而,部分初中英語教師在工作中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輕視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造成英語閱讀教研氛圍不濃厚。
二是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待激發。英語閱讀材料的新穎程度是吸引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學生更傾向于閱讀新穎又有趣的英語科普文章。部分初中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選用的閱讀材料有時不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能力,難以激發學生的熱情、引起學生的共鳴,導致學生對閱讀材料不感興趣,理解不全面。
三是學生的詞匯量有待增大。詞匯是語言的基本單位,學生必須掌握現有讀物中95%的單詞,才能夠做到快速且順利地閱讀。有的初中英語閱讀材料語篇中有不少生詞、句子結構復雜且涉及異域文化或信息,但部分學生的詞匯量少,閱讀的時間不足,導致閱讀速度緩慢,容易引發挫敗感。
四是教學方式有待優化。受傳統教學方法的束縛,少數初中英語教師對知識與能力的關系處理不當,忽視對閱讀教學情境的創設,經常“滿堂灌”或“一言堂”,一味地講解生詞和詞組、分析句子結構、總結語法特征等。學生得不到閱讀技巧的有效指導,閱讀體驗和參與度不足,難以理解上下文語句的意思,推理能力、歸納能力得不到真正的鍛煉。
教學素材是指文本、圖片、物體等一切可以用來為教學服務的課程資源,包括教科書、課程標準、參考資料、模型等。教師恰當地選擇、處理教學素材,有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能。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素材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素材。教師精心挑選和使用閱讀材料有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實現教學相長。
教師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科學的閱讀思維方式,為學生提供內容豐富的閱讀素材,讓學生在對語言學習資源的反復研磨中提高閱讀能力。由于初中英語閱讀材料中蘊含著一定的外國文化背景知識,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注意講解外國文化特色,可以在網上查詢一些外國的新聞報道等,或者尋找一些有趣的科普知識類文章作為學生的閱讀素材,同時適當介紹相關國家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制度、歷史傳統、風俗習慣等,讓學生了解外國人的思維習慣與生活方式。這樣有利于學生在閱讀中較快地找到文章的核心內容,明確閱讀材料的主旨,作出正確的判斷與選擇,提高閱讀的實效。教材是學生閱讀的主要內容,教師在尋找英語課外閱讀素材時,不能忽視教材文本的內容。教師要認真引導學生學習教材的內容,對比中外文化現象的異同,指導學生找出文本的主題句和關鍵詞,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閱讀素材的篩選必須以學生為根本,滿足學生對校外世界的探索欲與好奇心,讓他們在心中種下一顆求知向真的種子,提高對外界知識的認知能力。
教材是課程標準的具體呈現,是教師教育學生的藍本和基石。教材主要由目錄、課文、習題、實驗、圖表、注釋和附錄等部分組成,具有全面、準確和系統的特征。教材能提供豐富的閱讀材料,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情境,便于學生預習、復習和聯系,也有助于學生學習系統的學科知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擁有家國情懷。對照近幾年來中考試題的命題特點和走向,教師應該注重基礎,深入挖掘教材的功能,做到以教材為本,引領學生把握原點知識,即基礎性知識,構建知識網絡,及時復習和總結,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實現學生思維的拓展和能力的提高。
想要建筑高樓大廈,必須打好地基。教材是英語教學的基礎,教材知識是英語教學的關鍵。學生只有把教材知識掌握牢固,形成廣博的知識面,才能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率。初中英語教師應該合理安排教材的“讀前”“讀中”“讀后”三個閱讀步驟,深入解讀教材,總結閱讀技巧與規律,引導學生厚積詞匯、句型及語法,涵養閱讀相關素養。積累詞匯是學習英語的基石,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已有的詞匯量會對閱讀理解的深度、廣度及準確性產生重要影響。教師可引導學生在閱讀前先學習部分詞匯,掃除閱讀障礙;閱讀中,教師要堅持生活化原則,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境,用真實的語言情境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加工信息和遷移知識的能力,提升學生根據上下文推測生詞含義、用法和組合搭配的水平,以及讀懂閱讀材料大意的能力、分析語篇的水平;閱讀后,教師可設計不同的活動和任務,如運用詞匯串聯編故事,引導學生靈活地運用詞匯和句型,提升學生的成就感。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精心準備的閱讀練習題,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使其能夠精準概括與提煉文章的主旨,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聯想能力指見到某一事物而引發其想到相關的一種或多種事物的能力。聯想能力的實質是信息情報的搜集能力。聯想能力較強的學生大多具有學習和研究的欲望,意志力頑強,有較強的獨立性。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對事物的理性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為學生提供積累豐富實踐經驗的機會,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善于運用對比聯想法、關鍵詞組合法和思維導圖法提高學生的聯想能力。
聯想能力作為學生學習時的一種延伸能力,在英語閱讀當中十分重要。學生只有具備較強的聯想能力,才能對知識進行擴展、遷移,乃至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第一,教師可指導學生在遇到不認識的單詞時,結合上下文的意思以及其周邊的單詞來聯想和推測生詞的含義。例如,看到for example等標志性的詞語或詞組時,可根據后面的句子來推測出前面詞語的含義。第二,教師可引導學生科學地運用對照的方法推測生詞的含義。閱讀材料中可能會呈現部分意思相近的詞語,如or 和and,學生可以運用求同法,推測出這些單詞所連接的兩個單詞的意思相近。閱讀材料中也可能會出現一些意思截然相反的單詞,教師要運用教育智慧,引導學生根據表示轉折的單詞來推測句子的含義。第三,教師可以啟發學生依據上下文的意思來推測單詞的含義,如“The club is cancelled because the weather is bad today.”根據句子的上下文,學生可以充分聯想,推測出cancelled是取消的意思。
邏輯思維又叫抽象思維,是思維的高級形式,是人們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方式反映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知過程。邏輯思維是人腦中的一種理性活動,具有規范、嚴密、確定和可重復的特點。一切創造活動都是以邏輯思維為基礎的。在閱讀當中出現的對學生來說陌生的單詞,可以運用邏輯思維進行科學的推理、判斷,推測出這個單詞的意思,從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和外延。教師可在閱讀前引導學生觀察文章的標題和插圖,猜測語篇的內容,帶著猜想去閱讀文本,查找線索,驗證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借助邏輯推理分析前綴、后綴等構詞法,引導學生推測生詞的意思。在篇章內部、句子和段落之間通常能體現語意和邏輯上的連貫,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過渡句和過渡詞來分析并概括、識別句子與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把握文章的框架結構。此外,教師可引導學生圍繞文章主題,運用跳讀的方式尋找能夠表達作者觀點的詞句,并進行思考、分析,推斷出陌生單詞和句子的含義,進而準確、透徹地理解整篇文章的內涵,理順文章的脈絡,促進閱讀目標的達成。
根據新課標對初中生英語閱讀速度、閱讀量的能級要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本校教育資源的實際情況,努力開發英語閱讀校本課程。例如,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中西方飲食文化對比、中西方的節假日對比、外國音樂和家庭教育的探究、古今中外常用典故和俗語的專題研究等。同時,教師可以請學生家長和著名校友共同參與英語閱讀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鍛煉學生對英語作品的鑒賞能力,提升他們的英語閱讀素養。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英語是一門來源于生活的語言,教師要讓英語閱讀教學回歸生活,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開辟學習新途徑,增強英語閱讀教學的活力。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定期欣賞英語電影,探討英語對白;可以加強校際合作,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英語角活動,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可以舉辦各種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情景劇大賽等,讓學生能夠在參與這些活動的同時學習英語知識、掌握閱讀規律、提高閱讀能力。
總之,要想提高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體驗英語閱讀的樂趣,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更好地擔當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