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市第九中學(362000)吳茹萌
問題導學法的基礎是問題教學,以問題串貫穿整個教學流程。問題導學法的教學模式通常為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采用自主思考或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問題,讓學生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收獲相應的知識與技能。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以主問題為導向,設計問題串,帶領學生一邊解決問題,一邊進行閱讀學習,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提升思維品質,促進英語閱讀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與初中相比,高中英語教材編入的課文不僅篇幅有所增長,難度與深度也有所增加,對學生的各項能力要求較高,部分學生在閱讀課中容易遇到障礙,導致學習興趣和閱讀熱情降低。要想改變這一狀況,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可以采用問題導學法,結合問題設計課堂教學的初始環節,通過一些趣味性或生活化的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他們主動思考與交流,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這是構建英語閱讀教學高效課堂的關鍵一步。
例如,北師大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一冊Unit 1 Lesson 1 Lifestyles 的閱讀文本是兩篇高中生的自我介紹,第一篇“I’m a ...digital native!”講述一個來自倫敦的高中生Joe 作為數字原住民的日常生活,以及他的父母對他整日上網玩游戲和聊天等行為的擔心;第二篇“I’m a ...go-getter!”介紹一個積極能干的女孩Li Ying 的學習習慣及巧妙管理時間的方法。教師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組有關本班學生各種生活方式的照片,并提出問題:“What activities are a big part of your life?”引導學生從家庭和校園兩個方面談論和分享自己的生活情況,激活他們記憶中與“Lifestyle”相關的詞匯,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收集與生活方式相關的短語,據此創設情境,讓學生熟悉主題,為新課的學習做準備。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要借助問題導學法構建高效課堂,教師需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教學計劃與問題設置都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使學生能夠結合個人認知展開學習、閱讀、思考與討論。這就要求教師在英語閱讀課堂上基于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基礎、生活經驗、發展規律等要素,圍繞閱讀文本,科學合理地設置一系列問題,利用問題引導學生有的放矢地閱讀和探索,輔助他們快速理解課文,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
例如,北師大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一冊Unit 2 Lesson 3 Running and Fitness 的閱讀版塊主要有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為Jeremy給網站寫信,咨詢跑步是否有助于保持健康和減少疾病;第二部分是Dr.Martin 對Jeremy 的來信進行答復,指出堅持跑步對健康很有好處,并給跑步新手提幾點建議;第三部分補充、列舉跑步應遵循的三個原則,闡述具體的做法及原因。導入時,教師先詢問:“How do you keep fit and relieve tension? What sports do you usually do?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of exercising regularly?”學生結合個人認知,積極圍繞保持健康的方法、自己喜歡的運動和經常鍛煉的好處等話題進行討論,表現出較高的學習熱情和參與閱讀的積極性。接著,教師要求學生自讀課文并思考問題:“Do you think long-distance runing will help Jeremy?Why?What other benefits or tips of long-distance running do you know?”學生在自讀課文的過程中自主尋找答案,從而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問題導學法時,教師要盡可能以問題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尤其是新課導入環節,以及知識重點、難點、疑點突破環節和課中小結、課尾總結等環節,輔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的主題與深意,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巧妙設計問題串,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文本,提升學生學習行為的有效性與實效性,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例如,北師大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一冊Unit 3 Lesson 1 Spring Festival 的閱讀文本主要介紹三個人慶祝中國春節的故事及他們的不同感受。教師在學生閱讀前提出問題:“How do you usually celebrate the Spring Festival?”讓學生自由談論自己是如何慶祝春節的。利用問題導入,一方面能引出閱讀主題,另一方面能引發學生閱讀新課的渴望。接著,教師指導學生泛讀課文,同時思考問題:“What characters appear in the text? What do they do? How do they celebrate the Spring Festival? How do they feel?”學生結合問題,初步了解文章的各個部分,鍛煉理解文章表層含義的能力,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隨后,教師提問:“What central meaning underlies Xu Gang’s and Li Yan’s accounts? What does it mean in Chinese culture?”讓學生帶著問題再次閱讀文本,梳理文中出現的春節習俗,讓學生嘗試概括春節對于文中人物的意義,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細節內容。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要想借助問題導學法構建高效課堂,教師要對傳統的提問方式與問題內容進行改良與優化,一方面要提升問題的針對性,另一方面要突出問題的層次性,以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學習熱情。因此,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采用問題導學法時,可根據閱讀文本巧妙設計一系列有層次性的問題,利用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問題引導學生逐步攀上知識高峰,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
例如,北師大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二冊Unit 6 Lesson 3 The Superhero BehindSuperman的閱讀文本主要介紹一位在電影中扮演超人的演員,在實際生活中也是真正的“超級英雄”的故事。教師先提出淺層問題:“Who do you think is a superhero?What makes him/her a superhero?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Christopher Reeve?”以問題引導學生圍繞“超人”展開自由討論,分享自己對文中主人公的了解,讓學生進入新課閱讀。接著,教師提升問題層次:“What was Reeve’s‘wildly successful Hollywood career’like? How was he injured? Why was it considered a disaster? How did he come out of the‘nightmare’? From where did he get the strength?What did he do as an advocate for medical research?”以問題引領學生理解文章大意。然后,教師繼續提升問題層次:“How did he becomeSuperman?Do you think there is superman in real life?”讓學生正確認識電影世界與生活中的“超人”,明白生活中也會有“超人”。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借助問題導學法構建高效課堂,問題的設計是關鍵。只有充分發揮問題的導向作用,才能促使學生主動閱讀課文,積極思考問題,努力尋求問題的答案,進而在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相應的知識。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問題導學法時,應注重問題之間的內在關聯,將單個問題連成串,為學生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引導學生高效閱讀課文、深刻理解閱讀主題。
例如,北師大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二冊Unit 5 Lesson 1 A Sea Story 的閱讀文本主要講述了人類與大海之間發生的驚險故事。教師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有關大海的圖片,隨后提出問題:“Do you know any stories about people and the sea?”引導學生分享一些關于大海的故事,并將學生提到的關鍵詞寫在黑板上,讓學生用這些詞描述多媒體課件中的大海的圖片,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由此導入新課。接著,教師提問:“What is a‘Moskoe-storm’?Who wrote the story? 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in the story?”通過讀前頭腦風暴活動,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文本,使其初步了解文章大意,為學生快速進入泛讀與精讀環節奠定基礎。之后,教師設問:“Who are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story? Who is telling the story? When and 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 What effect did the terrible experience have on the storyteller? What were the three observations the storyteller made? Why did the storyteller survive while his elder brother didn’t? What does the storyteller mean by‘it took only six hours to break my body and soul’? What lessons have you learnt from the story?”讓學生在問題引導下由淺入深地閱讀課文,使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創造性思維,發揮學習潛能,主動參與到深層次閱讀中,進而深入掌握文章內容。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需借助各種有效的問題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獲取文中的關鍵信息,在加工、處理后以口頭或書面形式輸出,使學生真正成為閱讀活動的主體,讓學生的語言知識、技能及價值觀念等在原有基礎上均有所發展與提升。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適當突破教學大綱的范圍,提升問題的開放性與深入性,拓展課堂教學內容,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深入思考與討論,使學生全面掌握課本知識,開闊他們的視野。
例如,北師大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二冊Unit 4 Lesson 3 Internet and Friendships的閱讀文本主要論述網絡是否會對友誼產生影響,由Robert 和Cathy分別在博客中闡述各自的觀點。教師可先詢問:“Do you think the Internet helps or harms friendships?”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互聯網的了解,討論互聯網對友誼是有利還是有弊,使學生主動閱讀新課。接著,教師設置常規問題:“‘It is these skills that enable us to develop lifelong friendships.’What does‘these’refer to? Do you agree with the statement? Why or why not?”以問題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梳理議論文的文本結構。隨后教師提出新問題:“How to view the influence of Internet on friendship? How do you use the Internet to make friends?”引導學生多角度、辯證地看待網絡對友誼的影響,進而正確使用網絡,樹立正確的交友觀與價值觀。
總而言之,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問題導學法構建高效課堂,以教材為依據,突出問題的針對性與目的性,充分發揮問題的導學作用,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主動交流,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批判性與邏輯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