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駱革新
從茂湛兩地經濟發展的現狀及廣東的發展戰略出發,分析了茂湛兩地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必要性、兩地經濟一體化的有利條件,提出了兩地經濟一體化的原則和實現基礎設施一體化、公共服務一體化、文化旅游產業一體化、重化工業一體化的政策建議。
縮小區域差距,實現共同富裕,是廣東經濟發展的應有之義,2019年廣東省提出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的構想。茂名和湛江(下文簡稱“茂湛”)地處粵西,都是“一帶”上的重要城市,具備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有利條件。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核心是逐步減少直至并取消區域內限制商品和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各種障礙,并建立某種程度的協調。國內關于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研究比較充分,孫久文(2015)從新經濟地理學的視角分析京津冀一體化對制造業空間格局的影響[1]。李蕾(2016)從制造業轉型升級以及地區專業化與協同發展的角度,比較了長三角與京津冀的一體化效果[2]。張緊跟(2018)認為粵港澳區域一體化在相當程度上沒有脫離粵港澳互補性功能合作的既有區域一體化模式[3]。而關于小型區域經濟一體化研究的文獻較少,王海燕,許培源(2015)研究了廈漳泉同城化中的產業分工與合作模式[4]。從研究視角來看,梁任敏等(2017)提出經濟距離的縮短、經濟密度的提高以及分割問題的減少是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與經濟地理重塑的主要動力機制[5]。周葉中等(2019)提出行政區劃的剛性約束與生產要素的跨區域流動和公共事務的跨域治理存在結構性偏差,這是政府主導區域協調發展的現實基礎[6]。
(一)茂湛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廣東實現均衡發展的客觀要求。茂湛人均GDP與珠三角地區相差懸殊,產業結構不合理,是廣東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重要一極。2021年,茂湛總人口數排名在廣東21地市中分別為第6和第第5位,屬人口大市,但其人均GDP排名與人口數不成比例,2020年茂名人均GDP5.12萬元(全省排名第11),湛江人均GDP為4.21萬元(全省排名第14),湛江的人均GDP還不及佛山的三分之一。巨大的收入差距導致茂湛的大量人口外流到珠三角,2020年茂湛的人口凈流出分別為176萬和112萬,巨大的人口凈流出,導致勞動力增長率下降,影響潛在經濟增長率下降。中江、深莞惠、潮汕揭、清遠廣州等地都已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區域協調協作聯動機制,西翼的茂湛在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上進展緩慢,存在被邊緣化的風險,所以茂名湛江應抓住廣東省大力打造“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的機遇,加快兩地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二)茂湛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濟效率的客觀要求。珠三角地區城市間的合作成效顯著,極大地提升了非核心城市的競爭力,如廣佛同城化提高、廣清一體化、深莞一體化,同屬廣東沿海經濟帶的潮汕揭(屬粵東地區)的一體化也已經有實質性的推進,而茂名和湛江兩地的經濟一體化進展緩慢。目前,茂名和湛江兩地的交通基礎設施缺乏統一的規劃,在互聯互通、能源基礎設施一體化方的合作薄弱,市場開放、產業融合等方面存在短板,兩地市場壁壘仍然存在,城鎮規劃發展一體化方面缺少對話與合作。以上這些障礙的存在,導致資源不能在兩地自由流動,影響兩地經濟效率的提高。(三)茂湛區域經濟一體化是避免產業同質化競爭、提高區域競爭力的有效途徑。茂名和湛江的三次產業結構相似,重點發展產業相似,兩地競爭有同質化的趨勢。2020年茂名的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19.8∶31.5∶48.7,湛江的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20.1:33.9∶46,茂湛都是廣東的農業大市,第一產業占比偏高,第三產業占比偏低,產業結構不盡合理。茂湛更多的是競爭關系,而且是同質化的競爭,兩地產業間缺少聯系,如茂名和湛江都大力發展重化工業和臨港經濟,但在港口規劃和差異化分工方面缺乏協調,在石油化工產業規劃布局上各自為政,無法形成聯系緊密的產業集群,無法發揮規模經濟的優勢,嚴重影響茂湛區域競爭力的提升。
(一)風俗文化相似。歷史上,茂名和湛江的行政區域有多次重疊與合并,曾同屬于湛江專區管轄,兩地風俗相近,民間信仰相似,方言大致相同,飲食文化和習慣類似,冼夫人信仰是茂湛兩地的民間的共同信仰,“年例”傳統深入兩地農村,共同的文化與習俗奠定了一體化的心理基礎,可大大降低一體化后文化沖突的風險。一體化化后,可共同挖掘開發兩地的文化資源,繁榮兩地的文化產業,為兩地經濟一體化提供支持。(二)產業結構互補性較強。盡管茂名和湛江的三次產業結構相似,但各自的主導產業差別較大,產業的互補性較強。茂名的傳統主導產業包括石化、農副產品加工、礦產資源加工、特色輕工紡織、醫藥與健康、金屬加工及先進裝備制造業等六大主導產業,而湛江的傳統主導產業包括鋼鐵、石化、造紙、農海產品加工、智能家電五大主導產業,兩地的傳統主導產業存在較大的差異,互補性強。互補性強則利益沖突的可能性更小,更容易促進兩地間的合作,更能充分發揮各自的產業優勢。(三)政策的推動。為落實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促進全省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精神,2019年廣東省委省政府提出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促進全省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構想。2020年廣東省政府提出要打造“湛茂都市圈”構想,接著湛江茂名陽江三市簽署了《協同推進現代化沿海經濟帶西翼高質量發展合作框架協議》,以粵西國際機場建設為契機,茂名和湛江兩市簽署《空港經濟區框架協議》。2021年,廣東省政府提出要加快建設湛江成為省域副中心城市,發揮粵西沿海經濟帶建設的引領作用。茂湛兩地已建立對話協商機制,區域經濟一體化開始起步。
茂湛一體化現處于培育和發展期,應遵循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市場主導、行政協調的原則,以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提升兩地的區域競爭力為目標。(一)基礎設施一體化。基礎設施一體化的程度是判斷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標志,也是促進其他領域一體化的前提條件。基礎設施一體化,首先是交通設施的互聯互通,交通設施的一體化在區域一體化中起引領作用,現有連接茂湛的橫向干線包括深湛鐵路、325國道、沈海高速、汕湛高速,以及正在修建的廣湛高鐵等,橫向交通比較便利,但縱向連接線偏少,縣鄉之間的連接尚不便利。未來茂湛要共同加快推進兩地城際軌道交通規劃,推進湛江吳川機場聯絡線的建設,實現茂湛空鐵一體化,加快兩地的國道、省道、縣道和鄉道的升級改造,提高兩地的公路網密度和高等級公路的比重,加快廣東濱海旅游公路粵西茂湛段的建設,共同推動省級層面的茂名港湛江港總體發展規劃,避免重復建設。此外,茂湛應推進信息基礎設一體化的進程,促進信息共商、共建、共享,實現兩地信息資源的整合,降低個人和企業的信息搜尋成本,提高信息使用效率。(二)公共服務一體化。公共服務一體化主要涉及醫療、環保及教育三個方面。醫療一體化的目標是使茂湛區域內的居民享受同等的醫療保障權利,改變兩地原來跨市就醫時在醫療結算等方面的差別待遇,促進勞動力資源的跨市流動。環境治理一體化是茂湛兩地一體化的重要領域,茂湛兩地要加強小東江、鑒江等跨界河段治理合作,協調跨界河流污染防治,建立水污染防治應急處理聯合行動機制,強化聯合執法等相關工作,保障兩地環境安全。教育資源一體化,可優先考慮兩地高校資源的一體化;其次,要實現茂湛兩地招生政策的一體化,打破戶籍限制,允許學生在兩地自由流動,解決學生學長異地就業的后顧之憂,促進勞動力資源的自由移動;最后,要促進兩地師資的合理流動,擴大教師的交流水平,提縮小兩地教育質量的差異,推動兩地教育的共同發展。(三)文化旅游產業一體化。相對于其他產業的一體化,文化旅游產業的一體化對資本、技術和人才的要求相對較低,一體化比較容易實現。茂湛兩地海洋、熱帶特色文化旅游資源豐富,但當前兩地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面臨產業規模小、產品結構不合理、品牌知名度低、優秀文化人才缺乏等問題。因此,茂湛兩地要著力整合兩地的文化旅游資源,鼓勵兩地文化旅游企業兼并重組,重點培育扶持幾家有市場影響力的大企業,走集約化發展的道路;制定靈活的人才引進政策,出臺鼓勵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優惠措施,積極引進省內外優勢人才;優化文化旅游產品結構,充分挖掘兩地海洋、熱帶特色文化旅游產品的潛力,開拓聯合對外推介文旅產品,整合兩地文化旅游資源,實現兩地文化旅游產業的一體化發展。(四)重化工業一體化。湛江和茂名的重化工業均有一定的基礎,但兩地的重化工業與當地的產業聯系不緊密,屬于嵌入型的產業,內部沒有形成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如兩地的港口資源豐富,都計劃大力發展臨港經濟,但兩地港口發展及臨港經濟沒有統一的規劃,容易造成同質化的競爭,兩地的石化產業也缺乏統一規劃,無法發揮產業集群的優勢。因此,茂湛兩地著力應推動省級層面的產業發展合作規劃,發揮各自的產業優勢,形成上下游聯系緊密產業集群,打造粵西地區具有內生增長能力的產業體系,提升茂湛地區在“一核一區一帶”戰略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