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楠
作為專業后勤物資的配送供應機構也應該努力發揮現代化管理方式特色,確保其對所內各機構內部運行管理順暢,對外也讓其前線作業人員們安全而舒心。因此,如何切實以后勤高質量、環保及節能經濟發展理念為主題,進一步加快建立一整套科學高效規范統一的專業化后勤服務質量保障制度體系,提升保障工作質效,精耕細作扎扎實實地持續提升專業后勤保障服務整體質量,成為后勤各個質量保障服務部門的專業化后勤工作管理的關鍵重心和所在。
1.1 后勤物資配送業務流程
后勤物資配送業務流程,顧名思義,指的是物資配送相關的后勤保障部門和一線工作部門執行規定工作職責的流程,是物資配送信息流和構件功能設計依據。[2]然而,目前很多單位的流程還不明確,物資配送部門主管、分管職能有重疊的地方,它包含了物流系統的計劃、采購、倉儲、包裝和運輸等系列活動,文章結合后勤部門的職責,將相應的流程分為以下4個階段:
(1)物資保障任務獲取與集結狀態跟蹤。(2)物資單元化處理。(3)多式聯運方案編制。(4)物資運輸狀態掌控。
1.2 后勤物資配送構件功能原型
后勤物資配送構件功能原型,指按照后勤物資配送業務流程中規定職能和序列,分為各種后勤部門(如倉管部門)、聯合運輸部門,為一線部門提供并設計相應的功能原型,比如DBS原型,就是部隊的后勤配送構件功能的原型。原型主要分為一下6塊:(1)保障任務獲取。(2)物資數量管理。(3)物資揀選組配。(4)配送方案優化。(5)物資狀態監控。(6)基礎數據維護。
2.1 庫存管理問題。因為在一些大型單位中的后勤倉庫一般離后勤行政辦公樓及后勤各個前線單位的距離在較遠之內,常規的后勤物資的領受使用的模式一般由倉庫行政管理員本人或各一線單位領導直接填寫領取物資使用申請,待相關后勤單位負責人親自審批合格后,才可以自行前往后勤倉庫領購相應的材料。因此,行政工作人員往往和其他一線工作者同時頻繁來回穿梭出入于各種倉庫單位和屬于自己部門的其他單位,效率顯得十分緩慢低下,嚴重地占用到行政人員休息和其它一線行政工作輔助人員大量的行政工作時間。
2.2 應急物資儲備的問題。非一線應急物資儲備的應急儲備工作承擔起著切實保障現場工作環境暢通及確保一線操作員生命物資安全轉移的工作重任,因此如果出現其他一些其他突發或應急事件情況下如發生臺風、汛澇、地震襲擊等其他自然災害,能否做到及時準確有效及時配送緊急后勤物資,關系到著各類自然災害時的生產救災服務工作還能否持續順利高效開展。但目前有很多單位自備的應急防護物資如沙袋、鐵鏟等、應急干糧等儲備嚴重不足,沒有對應的管理機構,一旦遇到自然災害,就很難應對了。[3]
2.3 后勤物資運輸問題。很多公司的后勤物資都是從后勤單位運輸到一線單位的,但在運輸過程中,很容易丟失或者損毀一些物資。如果這些丟失或者損毀的物資正好是一線單位所需要的,那么就還要再運輸一次,運輸成本也會直線上升。所以,加強運輸保障工作,也是后勤工作者需要注意的問題。
3.1 制定后勤物資配送計劃。在科學規劃物流配送交通系統設備系統規劃上,重點需要考慮重心應該是如何放在建立梯次配置、網狀系統以及銜接合理高效的大型物資中心配送網絡設施布局,規劃建立并協調建設好各類大宗物資中轉站、物資配送與調度中心樞紐網等,配送服務企業中需要配套建立好的各種物流設施配送及交通網絡工程需求還應該分別納入到在一個國家系統內和其它一些特殊地方系統進行的大規模物流網絡配送的建設方案和布局規劃及設計中。
3.2 完善后勤物資配送指揮機制。近年來,各個地區陸續建立起來了應急后勤安全保障協調指揮服務部門,新的指揮機構基本形成。在當前新階段的發展格局前提下,應當著力建立與健全一支與物流一線后勤工作服務部門和基層后勤組織保障協調部門等相適應完善的緊急物資保障配送組織指揮組織體系,主要目的是建立順應保障各個一線部門應急配送的三級協調指揮服務機構:一線部門要聯合組建其物資指揮中心后勤保障部以充當后勤配送中心的應急最高物資指揮保障機構,負責協調研究、籌劃、指揮調度各種大型應急物流與非大型應急物資保障配送和保障,監控物資后勤應急配送,做好對一線部門物資的緊急后勤保障;各個企事業單位中的物資后勤部門一般作為單位二級后勤指揮領導機構,負責和在單位一線指揮中心后勤保障部相互協調預設增加或逐步增設一級物資應急配送的指揮機構席位,保持好與其上級、下級、一線指揮部等的有效聯系,制訂統一配送作戰計劃,建立完善并協調維持全國通用的配送網絡態勢圖,管理單位各種物資模式之間的應急配送及運輸,協調管理物資的配送運輸合同協議簽訂談判和提供后備力量支援,組織做好配送隊伍日常調度工作應急及各種突發事件配送貨保障部門等機構;由物資運輸配送相關職能部門負責充當運輸配送環節的三級行政指揮中心機構,負責指揮組織實施配送和運輸,維持物資各節點配送各節點、配送各模式節點的協調行動及同步,實施運輸物資管理、配送全過程信息化管理服務及物資配送環節資產安全管理,各種突發狀況實施指揮。[4]
3.3 加強后勤物資配送力量體系。各個建設單位物資儲運配送保障力量規劃建設發展時均應做到立足工程實際,注重政策規劃及引導,建立出有一定彈性、有專門編制權限的物資配送后勤保障力量體系。現階段,應該要重點在加強儲備運輸管理部門規范化建設,同時也注意建設與運輸后勤部門規模要匹配。參考陸軍部隊,保障作戰旅團的編成數量分布和供給能力分布基本都按照1:3的基本要求而設計,即每1個作戰保障作戰旅團至少只可承擔保障旅3個保障作戰支援旅團的戰區保障配送兵力需求,每個戰區保障支援旅團常駐設的至少是3個保障營,戰時再視情適時擴編并只對已加強裝備的戰區配送機動力量單獨行使戰役指揮協調職能。每個作戰旅各設置為1個作戰旅保障營,下設有1-2個物資配送運輸連,能力配置應能完全滿足整個作戰旅部隊在無特殊外部作戰支援保障條件情況下能夠持續提供5一10天以內的戰斗物資應急配送服務需求。所以,重點要加強港公路、港口、鐵路、航空建設管理。另外,各個物流公司比如順豐、郵政、三通一達等應該加強運輸能力。地方政府同時也就應該重視完善配送責任區域覆蓋范圍內必要的公共配送保障設施和建設,為政府后勤物資公共配送主體力量發揮的能動作用充分發揮并創造更良好穩定的基礎設施配套服務保障服務條件。
3.4 加強后勤物資配送保障能力。著眼多樣化的后勤保障要求,完善后勤保障工作的考核要求,轉變配送模式。比如部隊,他們會把戰區配送保證作為其保障作戰的首要要求,鑒定將戰斗物資及時調進一線作戰部隊,顧大局,識大體,加強作戰部隊——后勤配送的訓練,確保正常的軍事任務,尤其是對外作戰。他們還能依據不同的訓練計劃,而做出相應的調整,就像海島爭奪戰和自衛反擊戰所需要的后勤物資就不同。他們還能緊跟世界其他部隊的發展步伐,再結合自身的優勢劣勢,進行相應的調整。這一切,都值得地方公司后勤保障部門去學習。如果學習好了,就能正確地應對地震、洪澇災害、臺風等極端惡劣天氣,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建議各個單位將這些列入后勤部門的考核之中,這樣就能激勵后勤部門的工作。
3.5 優先發展集裝化運輸和信息化建設。近年來,國家領導人多次強調,要建設“要加強后勤保障,不要讓資源浪費掉”的現代后勤保障。幾年前,國家就研究了如何構建現代物流體系。為了貫徹國家的方針,公司可以借鑒了國外的經驗,優化發展地區的信息化建設,引導進行信息化改革,信息化改革分為以下四點:(1)建立信息化建設的領導班子,讓這些領導班子進行指揮,進而明確部隊后勤保障部門、物流公司、配送節點的職責。(2)研發適應一線部門要求的運輸保障裝備,最好是集裝化和信息化的。重點研發信息化裝備,改造標準集裝箱,盡可能多地配置裝卸托盤、越野吊車、全地形運輸車、改裝車等等。(3)積極配送應急物資,可以用信息化設備進行實驗,實驗成功后進行運用。這樣的話,醫療裝備、后勤物資等等都可以進行信息化運輸了。(4)以信息化運輸作為基礎,建立信息化配送網絡,重點是以信息化為基礎,進行一定的改進,最后形成倉儲系統、預訂系統、識別系統、GPS系統、物流公司配送系統的綜合性質的信息系統,加強信息系統與工作、后勤系統的一體化建設。以上就是信息系統的建設,各個公司也可以適當地進行借鑒,這樣就能發展出民用的信息化系統了。一旦民用信息化系統得以實施,公司的工作效率就會大大地提升,原本的一些人為方面的錯誤就可以通過機器運作而避免。而且,公司的各個部門的合作也會因此而加強,各個部門的員工可以足不出戶地完成相應的工作。[5]
文章針對后勤物資配送的問題和解決策略做了一些探討,目的是希望部隊和地方公司可以加強后勤保障和運輸工作,確保一線作戰部隊和工作部門可以正常工作,文章所提到的加強后勤保障、建立信息化運輸等等都是解決后勤保障、運輸問題的一些方法。由于知識的局限性,文章會有一些漏洞和缺陷,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需要進一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