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和芝
新一輪的語文新課改,無論是語文課程內容選擇,還是在必修和選修的安排上,都提出了讓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要求。這些要求也提示教師在課本閱讀教學之上,要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讓學生讀整本書,多讀書,促使學生通過閱讀感受人生百態,審視社會現象,培養語文核心素養。在此,筆者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談一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實施路徑。
整本書閱讀的對象包括教材涉及的整本書和課外的整本書。不論是閱讀那種類型的書籍,都需以教材為根本,要把握閱讀規律,尋找合適的閱讀材料。所以,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要結合教材選篇,了解閱讀教學的要求、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言水平,發現閱讀規律,為整本書閱讀教學選擇適當的書目。高中語文教材中選用的作品,大都結構嚴密,內容完整,文質兼美。在閱讀教學中,考慮到學生的閱讀水平,教師可以由淺入深,先讓學生閱讀教材中的整本書,節約學生的閱讀時間,讓學生選用合理的方式去閱讀,以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在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后再逐步深入。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掙脫教材的束縛,以教材中的名著片段為引線,鼓勵學生去閱讀課外的整本書,讓學生通過閱讀有所發現,得出結論,以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增進學生的閱讀深度,促使學生養成整體讀書觀和正確的閱讀習慣。
在整本書閱讀中,閱讀書目的選擇,是極為關鍵的一步。閱讀書目的選擇,事關語文核心素養、整本書閱讀能否落實。選擇合適的閱讀書目,可以讓學生的閱讀能力、情感態度都能得到很好的發展。那么,什么是合適的閱讀書目呢?合適的閱讀書目,要符合學生的年齡和身心發展特點,既要經典,又要有意義,要對學生的成長有幫助。在閱讀書目的選擇上,教師要發揮主觀能動性,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給學生推薦合適的閱讀書目,或者讓學生自己去選擇閱讀書目,以促使閱讀活動的順利進行。如高中生已經過了愛看故事、看熱鬧的年齡,許多學生都不愛看故事性較強的中長篇小說,所以,在給學生推薦書目時,教師要淘汰那些與時代相去甚遠的作品,根據學生的興趣給他們推薦一些感興趣的作品。如有學生比較喜愛科幻作品,就可以推薦《三體》等科幻小說,有的學生喜歡成長小說,就可以給她們推薦《飄》《簡愛》等經典名著,確保他們有閱讀的興趣和熱情。
與普通閱讀相比,整本書閱讀不是泛泛而讀,它既要關注閱讀的整體性、系統性,還要關注閱讀的深度和有效性。學生雖然已經意識到了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學習壓力大,時間緊,很多學生往往沒有閱讀的動力和充足的時間。所以,學生常常在整本書閱讀中半途而廢、淺嘗輒止。讓學生帶著任務去閱讀,為學生閱讀設置驅動,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深度,強化閱讀的有效性。所以,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整本書閱讀的任務設計,通過任務驅動學生進行深入閱讀。如在《鄉土中國》的整本書閱讀中,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制定學習任務單,包括明確閱讀的主題,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明確閱讀方法,查找資料,掌握書中的“鄉土性”“禮俗社會”“無為政治”“感情定向”“同意權利”等核心概念,寫心得體會,尋找問題的答案。如中國傳統的鄉土社會有何特征?閱讀《鄉土本色》一章,可以發現鄉土社會有什么正面效應和負面效應?關于鄉村禮治秩序,禮治和法治有什么區別和聯系?鄉土社會在社會變遷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名實的分離。那么,什么是名?什么是實?名實又是如何分離的?等等。通過這些閱讀任務的設計,可以讓學生結合閱讀任務單研讀整本書,將閱讀與學習、生活連接起來,順利完成閱讀任務。
整本書閱讀是一項系統的閱讀活動,要想順利開展閱讀,需要制定合理的閱讀計劃。許多學生都沒有制定閱讀計劃的習慣,他們的閱讀活動也因此而具有了較大的隨意性、盲目性。為此,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或者根據學生的情況,為學生量身打造閱讀計劃,促使學生的閱讀活動順利進行。如關于《紅樓夢》一書的整本書閱讀,要讓學生制定閱讀計劃,確定哪里略讀,哪里詳讀。然后,設定閱讀時間和進度,并設定每個時間段內的閱讀檢查任務。如在寒暑假時,學生的空余時間較多,在設定《紅樓夢》閱讀時間時,可以適當增加閱讀的時長和閱讀頁數。在學習較緊張時,可以適當壓縮閱讀時長,減少閱讀頁數。在此基礎上,還要選定閱讀需要借助的工具書、參考資料等。通常來說,在《紅樓夢》整本書閱讀中,學生經常會遇到陌生的字詞,復雜的句法和獨特的時態語態,他們離不開字典、詞典類工具書的幫助,學生可以借助這些工具書進行自主閱讀。為了避免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出現懈怠,還要讓學生選擇幾個“讀伴”,讓學生相互監督,相互鼓勵,指導他們經常開展閱讀交流、分享活動,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積累更多的閱讀經驗。
閱讀是一項集中讀、思于一體的綜合性的活動。閱讀需要方法,否則閱讀很容易流于形式,沒有效果。高中生雖然已經有了整本書閱讀的能力,但是,關于整本書閱讀,許多人都缺少方法和經驗。在整本書閱讀中,許多人都是為讀而讀,缺少方向感。為此,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閱讀方法教學和指導是必不可少的。整本書閱讀方法可以分為閱讀前的方法,閱讀方法和事后方法。其中,整本書閱讀前的方法有搜集資料,了解作家簡歷、成就,以及作品的創作背景、主題思想和大致的情節。為了對書籍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學生可以借助同行評價、書評等,了解作品的一些情況,為深度閱讀做好準備。然后,在整本書閱讀中常用的方法有泛讀、快速瀏覽、掃描式閱讀、精讀,等等,對于故事性較強的文章,可以泛讀、快速瀏覽,不必糾結于字詞句,只需要大概了解故事情節即可。為了提高閱讀速度,學生還可以根據書的標題、序言去猜測內容,從中挑選章節進行閱讀。關于精讀,需要結合全書的主題、作者觀點,發掘書籍內在的東西,品位作者的觀點。這是深入、透徹、全面了解書籍的最好方法。教師要結合學生能力給學生提供閱讀方法指導和幫助,促使學生逐步提高閱讀能力,為學生獨立閱讀打好基礎。
閱讀分享與評價是整本書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分享的目的是了解學生的閱讀成果,讓學生獲得豐富的體驗。閱讀評價的目的是監督學生,發現問題,進一步推動閱讀。之前,在閱讀教學中,閱讀分享與評價是最易被忽略的兩部分。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閱讀進度,經常性地抽時間開展“讀、悟、辯”讀書專題、分享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上展示自己的閱讀筆記,摘抄本,講述自己的閱讀過程、策略,分享閱讀經驗,讓學生參考他人的閱讀經驗,進行有效閱讀。給予閱讀分享機制之上,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整本書閱讀進程,任務完成情況,并以對書籍的整體把握、閱讀思路是否明確、閱讀策略為重點,與學生進行深入交流和互動,鼓勵學生參考整本書閱讀評價標準,對自己、同學的閱讀情況做出評價。最后再由教師就學生興趣、方法等評價學生的閱讀成果和質量,以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對學生進行定性描述,并建立整本書閱讀過程檔案,及留學生的發展歷程,促使學生繼續完成整本書閱讀任務。
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實施,需要教師對整本書閱讀教學有足夠的重視,還需要教師有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惟其如此,才能確保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質量。所以,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投入更多的時間,注意教學的藝術性,創新教學指導方法,以提高整本書閱讀的教學質量,讓學生積極、獨立地開展整本書閱讀,并確保學生閱讀的系統性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