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 肖
口語交際是指雙方實用口頭語言進行交流的一種基本方式,作為二十一世紀的中學生,要適應時代的發展,必須具備能夠靈活、準確應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這更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發展的要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對口語交際提出的總體目標是:“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運用口頭語言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根據義務教育階段初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口語教學中,教師趣教,學生趣學,不失為一種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新編教材專門設置了“口語交際”的內容,這對口語交際的編寫充分展現了國家對口語交際的重視,整個初中語文教材對口語交際的整體安排上,一共涉及到口語交際的是六個單元,在八年級安排了四個單元,在九年級安排了兩個單元。他們按照又簡單到復雜的順序編排,要求一步一步提升。這樣的設計遵循了口語交際教學的規律和學生能力提升的邏輯。在教材的識字知識、語法知識等板塊,口語交際內容中設計了很多的學生感興趣的地方,這有利于教師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趣點一,初中口語交際訓練來源于學生的生活,教材編寫遵循貼近學生的原則,注重真實的生活情境的創設。例如教材中就設計在這樣的問題:
根據提供的材料,把內容進行轉述,可以轉換角色,再現當時的情境。
張明新買了一輛自行車,劉宇想騎一次,但是不好意思開口,請教李晨幫忙。李晨轉述后,張明欣然同意,請劉宇第二天在自己家小區門口來騎車,并請李晨轉述自己的想法。
在教材中這樣類型的問題很多,只有設置很多這樣生活類話題,學生才敢說、才愿意說,學生學習教材的興趣才能得到激發,自然而然的學生口語交際的學習也就找到了趣點。
趣點二,異彩紛呈的呈現方式。在統編語文教材中選擇話題要根據交際的對象、時間、環境等因素來確定,要注意因素呈現的多樣性,避免單一性。有的要素可以在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知道中講解,還可以在學生的對話中體現,要注意話題在講解中采用對白或者獨白的方式。多種多樣的表達方式不但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力,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趣點三,在教學中對口語訓練從多個角度展開。初中語文教學主要是聽說讀寫的練習,口語交際練習正好迎合了這一練習的要求,當然,口語交際的訓練是需要多方面、全方位展開的,開展聽說讀寫練習要以這幾個練習的聯系作為一個突破口,對學生進行觀察能力的訓練、思維能力提升的訓練、想象能力的練習,經過這些練習之后,初中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就會得到明顯的提升。例如七年級教材《春》這篇課文中的預習題:你讀過哪些描寫春天的古詩詞?有什么印象?在課堂上互相交流。這里就是教材把口語交際教學和課文知識的教學進行了有機的整合,增添了教學的趣味性。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找尋教材中有趣的地方,把這些地方作為立足點,在口語交際的訓練中慢慢滲透,就會有效的促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對于“口語交際”實施建議中指出:“口語交際是聽和說雙方互動的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該在交際情境中進行,應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
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創設好教學情境之后,還要注意口語交際情境的設置,創設情境的時候注意現實性和層進性的原則,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有趣教學”。
首先,口語交際情境的創設,必須貼近生活實際。只有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貼近,學生才能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口語交際中學生的積極性才能挖掘出來。例如在教授七年級上冊冰心《詩三首》的時候,在學習完古詩之后,筆者就創設了這樣的情境:“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在千萬里之外遠行的兒子是母親的牽掛,那密密的針線就是母愛的結晶,更是觸動游子內心的導火索,母愛似水,而你們的母親每天起早貪黑,無怨無悔的為你們奉獻著一切,此時此刻,同學們有什么想對自己的母親說的呢?請大家思考一下,大聲把你的愛說出來和大家分享。這個時候教室里一片寂靜,大家都在我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創設的情境中回憶、思考、醞釀……同學們積極發言,一些平時不愛發言的同學也能說上幾句感恩母親的華語,這樣的課堂不僅是一次口語的訓練,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
其次,口語交際中要重視互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交際的主人。例如在一次口語交際課上,筆者設計了如何看待中學生帶手機進入校園的話題,讓學生們展開討論。這個時候在課堂上一開始同學們各抒己見,開展互動,最后形成了觀點相反的兩個陣營。反對者認為一些同學把手機帶入校園容易形成攀比心理,主要是為了炫耀自己,影響了自己的學習;還有的學生利用手機去搜問題答案,不利于自己的思考,導致學習效率下降;還有的學生利用手機在考試的時候作弊,甚至和社會上一些不良人員接觸。支持者認為把手機帶入校園能夠及時幫助我們搜集資料,給我們的學習帶來便捷;還可以和父母及時取得聯系……課堂上同學們互動頻繁、辯論激烈,氣氛達到了高潮,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自然也就高漲。
最后,口語交際要面對全體學生。教師在課堂上要照顧到每一個學生,不能讓一些口語交際課成為一些優秀學生的“獨角戲”。特別是要關注“弱勢”學生,在班級內建立學習共同體,引導學生在一個共同體內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實現學生口語表達的整體發展。教師也要多鼓勵、多肯定,多用認可的眼神和學生交流,這樣學生才愿意敞開自己的心扉,在課后,教師也要積極主動的加入到學生中去,平等的和學生交流。
初中口語交際教學要通過多種評價方式,促進學生文明地進行社會交往,對學生進行的口語交際水平的評價也應該放置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教師要有意識的讓每位學生在課堂上擔任一定的角色,承擔一定的任務,然后根據學生完成任務的積極性和完成效果給予合適的評價,這樣學生的口語表達的興趣就會在課堂中被激發,評價要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在交際情境中,教師要適當關注學生的言語表達,思路清晰度和儀表儀容。教師給學生的評價內容也要用專業術語,注重“交際意識”,在情境中發現學生口語表達的問題,并在實踐中進行評價,在評價中及時糾正,這樣不但實現了口語交際的趣評,教學評價的目的也會自然實現,學生學習的信心也會樹立。
評價主體的多元性要得到時時的展現,采取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學習小組內評價、小組之間互評,教師評價等多種形式,特別要突出生生互評這一形式,因為生生互評本身就是口語交際的一種形式。口語交際不但要重視評價的“技巧”更要重視學生的“德育”。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在“技”上用力,更要在“德”上用心。引導學生在口語交際中運用交際禮儀,注意交際的長河和對象,培養審美趣味,提升文化修養和人格魅力。
總之,口語教學要善于找到學生的興趣點,在課堂上運用語言藝術,設置教學情境,以具體活動為載體,在把握領會編者意圖的基礎上,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不斷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引導學生學會交際,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