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華章
激勵性評價是指在實際教學中,通過各種方式從各個角度對學生給予充分的鼓勵、表揚,以確保學生能夠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從而更好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因此,教師需要明確如何有效地運用激勵性評價來開展初中語文教學活動,充分發揮激勵性評價對于學生發展的重要作用,以此保證語文教學活動在滿足課程改革實際要求的同時,充分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和效率。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當前全新的課程標準對于學生在整個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給予了充分重視,要求教師要與學生進行角色轉換,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及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在運用激勵性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在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利用“內部動機比外部刺激作用更持久”的原則,結合激勵性評價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例如在學習《我的信念》這一課以后,為了保證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學習作者瑪麗·居里勇于探索、甘于奉獻的精神,教師可以從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的角度,對學生實施激勵性評價。通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自我認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信,制定更加合理的發展目標,為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引導學生互評的方式,使學生能夠接受同學的評價,正確認識自己。首先,教師可以安排兩個同學一組,讓同學之間進行互相評價,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學生的優點和不足兩個方面,分別列出三條內容,這樣就能充分保證評價內容的全面準確。然后,教師將所有同學們的評價卡片收集起來,將全班同學分成兩組,一組負責整理所有同學的優點,一組則負責整理不足,并將所有同學的優點和不足進行總結歸納,用卡片將每個同學的優缺點記錄下來。最后將整理好的卡片張貼在教室內,讓每個同學都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在今后的學習中,學生就能有意識地發揮長處,改善不足,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通過這種方法,能夠充分激發出學生的積極性,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為今后的學習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語文課堂,是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課堂,學生作為課堂的主角,其一言一行都能夠對教學活動的發展產生影響。因此,教師在當好學生學習的服務者的同時,更要充分發揮出組織者、啟發者、幫助者、激勵者的作用,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落實多元化的激勵性評價,引導學生在廣泛的交流中取長補短,正確認知自我,同時也促進學生團隊合作意識的不斷加強。
在應用激勵性評價的過程中,語言的合理應用,能夠為激勵性評價更好地發揮作用提供一定的支持。通過恰當的語言,可以有效規避學生對教師評價出現的反感情緒,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自信,這對于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做好語言的合理選擇,適當地落實激勵性評價,創建更加溫馨、和諧的課堂,從根本上保障初中語文的整體教學質量。
例如學習完《陋室銘》《愛蓮說》之后,教師一般會要求學生在準確理解文章意思的基礎上背誦課文,并且會運用各種形式檢查學生的背誦情況。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學生經常會因為緊張等原因,不能正常背誦出課文。這時,教師就要做好激勵性評價工作,使用恰當的語言,消除學生的緊張情緒,使學生能夠正常發揮出自己的真實水平,保證學生在充分展示學習成果的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的信心。首先,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提問方法,在充分了解學生性格特點的基礎上,重點關注性格相對比較內向的學生,如可以要求學生按照順序分別默寫古詩詞中的一段內容,這樣,我們就會發現雖然有些學生性格比較內向,但是由于其認真背誦,能夠熟練掌握課文內容,書寫起來非常流暢。然后,在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后,教師可以將學生默寫的內容收集上來,利用課下時間對學生的書寫內容進行評價。如可以書寫評語:觀察你在默寫時非常迅速并且準確,字也寫得很工整,如果能夠在同學面前大聲背誦出來,你一定能夠能獲得更大的進步。最后,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堂大聲地進行背誦,在學生背誦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給予眼神的鼓勵,適當的提醒,以確保學生能夠更加流暢的背誦全文。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部分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擾,增強學生的信心,創建出更為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學生進一步發展提供幫助。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運用的激勵性評價應該是自然、恰當、合理的,不僅要關注班級學生的整體情況,還要重點解決部分學生自信心不足的問題。這樣才能夠通過恰當的語言激勵,使全體學生獲得共同進步,并創建出人人積極參與的和諧的語文教學氛圍,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礎。
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不管開展何種教育活動,最需要注重的就是與學生之間溝通是否有效、適合,通過合理的溝通技巧和方式,可以有效搭建起與學生溝通的橋梁,在不斷完善激勵性評價的過程中,真正發揮出激勵性評價的作用。因此,除了教學活動中的激勵性評價以外,還要充分利用好與學生之間的日常交流,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支持和幫助。
例如,為了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應用能力,教師一般都會要求學生記日記,將自己的日常經歷融入到日記寫作中去,充分鍛煉和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應用能力。教師要充分利用檢查學生日記的機會,與學生之間進行充分的交流和溝通,幫助學生解決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困惑,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如教師在批改日記中,如果發現某學生表達了自己無法提升學習成績的困惑時,教師就要細心分析學生的考試成績和日常表現,可以直接在日記中給出相應的建議,或者可以改變以往的溝通方式,運用一些鼓勵性的語言,面對面地與學生進行交流,保證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教師的評價和引導。如教師可以在日記中為學生提出建議:如果你在學校能減少一些與同學打鬧的時間,多與各科教師進行溝通,了解自己學習的薄弱環節,相信你一定能夠提升自己的學習成績。在給出合理的建議后,還可以認真觀察學生的行為,看學生是否接受了教師的這些建議。如果學生接受了,教師就可以進行鼓勵、表揚。如果學生沒有采納教師的建議,教師就要與學生面對面地進行交流,明確告訴學生自己的問題所在,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進而積極地加以改善。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科學有效地運用激勵性評價,是喚醒學生情感、肯定學生言行、引導學生精神成長的重要途徑。通過有效的激勵性評價,能夠保證教學評價工作能更好地開展,充分消除學生的厭煩心理,保證學生能更加虛心地接受教師的引導,這對于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均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數字素養與技能,是數字社會公民學習工作生活應具備的一系列素質與能力的集合。教育管理者、教師、學生以及家長等群體的數字素養都會影響到數字化教育的深度和效果。教育管理者認知和重視程度不夠,教師數字技術整合能力不足,家長對數字化的了解和應用能力參差不齊,學生線上學習中出現網絡沉迷等問題仍客觀存在。提升數字化教育相關群體的信息素養,提高個體數字化學習的自我規范能力,不能僅依靠教育和培訓,還需要建立信息社會的綜合管理體系,需要政府在全面推進數字化社會建設過程中通盤考慮。
——徐曉明,《光明日報》2022 年04 月05 日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