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341000)于兵欠
師生協同教學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應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還應關注學生的個性、情感及需求,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一教學方式充分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新課程教學理念,使教學過程真正處于師生互動、協同教學的狀態中,進而實現教學相長的目標。
在高中思政課堂中運用師生協同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不僅有利于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還有利于構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在高中思政課堂中運用師生協同教學方式,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過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師生協同教學方式能夠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有助于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并以此為基礎選擇更加符合學生特點和興趣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的學習態度由被動轉為主動。在高中思政課堂中運用師生協同教學方式能夠更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當學生認識到自己在課堂中肩負著學習任務并且與教師一樣扮演著重要角色時,他們的責任意識就會被喚醒,進而能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思考,積極探索,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逐步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
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要想讓學生保持學習熱情,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順利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教師就要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適時且恰當的引導。首先,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學生實際,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程度等方面進行教學設計,確保課堂教學順利進行。其次,高中思政課內容抽象,理論性強,與時政聯系密切,教學難度較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在和諧的氛圍中展開。最后,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能會遇到一些未能預見的情況和問題,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課堂應變能力,進一步優化自身的知識結構。
在高中思政課堂中運用師生協同教學方式,是構建互依互存、共同發展的新型師生關系的必然要求。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科學文化素養和道德素養,以身作則,引導學生共同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認識到課堂教學并不是一味地給學生講授和灌輸知識的過程,也不是單純列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冥思苦想的過程,而是師生一起交流想法,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著名教育家贊科夫曾說:“在課堂上的生活,畢竟是以學習為主的一種精神存在的特殊形式??墒?,只要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不故意造作的生活,它就會是既自由自在,又豐富多彩的?!睅熒鷧f同教學一方面要求教師要尊重、了解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另一方面要求教師注重優化課堂教學,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高中思政課堂中,部分教師嘗試運用師生協同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但受限于教學模式、教學條件和教學思維等方面,所進行的師生協同教學存在流于形式、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以及師生之間缺乏情感交流等問題。
師生協同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還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傾向于運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把完成教學任務視為主要目標,忽視了學生的參與度。還有部分教師雖然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了許多教學情境,運用了多種教學方式,但未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所創設的情境與學生實際之間的聯系不夠緊密,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熱情。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沒有喘息的空間,其情感沒有得到關注,其疑問也沒有得到解答。流于形式的教學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實效和身心發展。
在高中階段,思政課的學習內容決定了這門課程對學生的識記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大量需要背誦的內容導致部分學生對思政課的學習熱情下降。只注重背誦的課堂違背了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使命背道而馳,對學生的身心發展造成不良影響。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喪失了自我思考、自我探究和自我實踐的機會,他們的創造性和想象力被壓制,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受到了影響。久而久之,學生習慣于在課堂上一味地聽教師講授,以致其學習積極性不斷消退,而教學則變成了教師單方面的表演。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懶得動腦,不想動手,更不會主動將課堂所學的思政知識與社會現實聯系起來,進行探索和感悟。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創設具有趣味性的、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的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保證,是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實效的重要前提。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離不開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一般來說,情感交流越緊密,聯系越頻繁,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會越親密。然而,受課程安排限制,一般一位高中思政課教師要教授幾個班級。學生人數多、教學任務重、教師壓力大等原因,致使目前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高中思政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較少,情感較淡。師生之間缺乏溝通,互不了解,沒有便利的情感交流渠道和良好的交流空間,這些因素都不利于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師生協同教學難以開展。
教師在高中思政課中運用師生協同教學方式時,應注意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搭建合理的課堂結構,豐富教學形式,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以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首先,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發展實際進行教學設計。教師要精心創設教學情境,細致挑選教學資源,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和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對話教學、案例分析教學等,營造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氛圍;還可以讓學生結合教學內容編演小品,或圍繞某個議題開展辯論。教師在課堂中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有助于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真正沉浸在課堂學習中,鞏固所學知識。最后,教師要優化課堂結構,正確處理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以及教學媒體和教材內容之間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互動性。無論是課堂導入、講授新課、復習鞏固環節,還是歸納小結環節,都要注重靈活機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并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使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增長知識、發展能力。
一般來說,學生普遍喜歡較為活躍的教學氛圍,所以教師要改變單一說教的教學形式,多開展探究式、辯論式、合作式等教學,對于重難點知識,可采用議題式、體驗式、活動式等多種教學形式引導學生探究。相比單一的課堂教學形式,豐富的課堂教學形式更利于學生的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啟迪智慧,還要通過各種豐富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此外,高中思政課內容較為抽象,教師要想讓學生學懂、看懂、好懂,就要借助多樣的課堂教學活動,把晦澀的理論知識和生動有趣的實踐活動相結合,基于學生實際和課堂內容創設教學情境,讓相關的理論知識走進學生的生活中,提高學生對思政課的學習熱情。教師還要善于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活動,結合教材內容在課件中融入視頻、音頻、圖畫等,做到圖文并茂,為學生創設富有趣味的學習情境。
在高中思政課中,教師和學生間的情感交流與思想交流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應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活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首先,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同時發揮好自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作用,并積極朝多元化方向發展。其次,教師要善于挖掘與運用教材中的情感資源,并以此引發師生之間的情感共鳴。教師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巧妙利用教材中的情感資源,以有效增強學生在課堂上的情感體驗,促使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再次,教師應把自己看作課堂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條件,并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同時及時解答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疑問,在教學過程中認真傾聽學生的想法,適當進行教學調控。最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講究教學的藝術,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如教師要善于聯系時事熱點和其他學科相關知識,盡可能創設悅耳、悅目、悅心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歡快的氛圍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提高思政課的教育實效。
高中思政課重在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如何提高高中思政課的教學質量是相關教師需要關注的焦點。師生協同教學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提高高中思政課教學實效等具有重大意義。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不斷探索,以解決當前師生協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切實發揮師生協同教學的助學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