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晗
站在企業物流經營管理的角度來說,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離不開成本控制,同時,還能為經營項目的開展提供助力。在新時代背景下,企業持續深化管理改革,但物流成本方面的問題卻日漸嚴重,而物流成本的管控問題愈發嚴重,對企業在物流方面的發展十分不利。出于助推企業發展的目的,需要做好存貨控制工作。
站在買房的角度來說,客戶擁有終極話語權,所以,企業出于保障自身在市場上地位的目的,應該滿足客戶的實際需求。很明顯,企業的客戶服務能力,會被資源投入效果所限制,建議企業平衡好物流服務成本和客戶需求之間關系。從企業角度來說,對存貨進行合理控制,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基礎上,控制存貨成本,是企業物流管理需要達成的重要目的。因此,物流管理能夠解釋成,不僅控制在運動或運輸時的存貨,還控制處在靜止或存儲狀態的存貨,使得企業進行的物流成本控制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從會計學角度進行劃分,存貨涵蓋的范圍較為廣泛,其中,原材料和產品就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企業進行的存貨控制活動,不僅包括原材料采購過程和產品制造過程,還會監控原材料與產品的保管階段,企業存貨控制的本質是對資金以實物化形態運動的整個過程進行控制[1]。
(一)采購過程目標。對物流控制來說,采購過程控制作為其首要環節,能夠對企業經營產生重要影響。采購過程控制的目的除了要為生產原料質量、生產原料數量、生產原料時效提供保障外,還要使采購成本得到降低。所以,站在原料控制角度上看,數量和價格雖然重要,但不是全部,還有時效。舉例說明,就采購數量來說,如果采購作業管理不利,容易誘發生產物料過少或過剩的問題,不利于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所以企業需要按照生產情況,依據計劃用量及庫存量變化對采購量進行控制,在指定采購時間以及采購量的過程中保障其科學性及合理性[2]。(二)保管過程目標和產出過程目標。驗收、儲存、投放以及半成品和成品入庫的過程,就是所謂存貨保管,這項工作是企業物流管理的重點工作內容,能夠將其視為庫房管理的流程。通俗來講,就是控制倉庫管理過程,作為物流管理的中間環節,其關系到物流管理的效果。加工半成品,使其在各個工序中流轉,最終變為產成品,進而達到銷售目的,就是所謂的產出過程,而物流管理能夠對舞弊現象進行預防,使費用支出得到減少,此外,保管過程目標和產出過程目標的達成,有利于減少下述問題的發生概率,主要包括產成品短缺、丟失和損毀,確保可以將客戶需要的產品提供給他們,并且可以為投入產出率提供保障[3]。
(一)對采購過程進行控制的舉措。對采購管理和采購行為來說,采購分析是其基礎性環節,而且采購分析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對我國多數中小型企業來說,采購分析概念并未在此處體現,只有在企業規模符合特定程度,此時采購分析價值才會引起相關人員的重視。就當前情況來說,原材料采購可以在生產型企業的銷售額中占據非常重要的比例,無論是采購速度、采購效率,還是訂單執行狀況,均會對企業產生直接影響,影響企業在快速且靈活的前提下符合下游客戶需要。所以,對供應鏈管理來說,采購分析環節能夠在企業成本控制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采購分析工作存在問題,表明企業在供應鏈方面與成本方面未能得到很好地控制,企業經營、企業生存及企業發展便會出現差錯。采購分析能夠被劃分至財務管理的流動資金管理范圍,要想完成好采購分析工作,需要從下列方面入手:首先,從供應鏈成本角度入手完成采購工作,并且將其作為采購原則。對采購分析來說,它不但需要對采購內容、采購數量、采購時間、采購費用進行分析,而且應該分析如何得到采購物料和何時得到采購物料。因此,在采購分析過程中應該進行考慮的信息除了分析采購物料成本和交易付款期限外,還有交貨時間以及交貨地點。分析采購物料成本非常重要,對買家來說,不但應該對原始物料成本進行考慮,而且應該對上游供應商方面的成本多加考量。采購原則是把供應鏈成本角度當作切入點,供應商成本屬于總成本范圍[4]。其次,在采購分析過程中,應該對訂單因素及供應周期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在對采購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需要依據庫存狀況進行。以電子產品為例,其價格通常會不斷下降。采購物料存儲于倉庫的時間如果很長,則企業需要承擔的風險很高,反之,采購物料儲存于倉庫的時間假如比較短,則企業應承擔的風險也會比較低。所以,零庫存概念越來越流行。針對最為合適的購買數量及購買時間問題,要想將其解決,應該對以下方面多加考察:第一,應該對企業接收的訂單狀況進行考察,對以往一段時間物料使用均值與物料使用的變化情況進行參考,利用上述數值完成加權計算,從而獲得將來規劃。第二,應該對供貨商在歷史供貨方面的狀況進行考察,換句話說,需要對特定時期的供貨數量均值及供貨數量變化情況進行考察,通過計算,從供應商的角度出發,獲得較為適宜的交貨周期以及數量。最后,對采購價格進行嚴格控制。在對采購價格進行控制的過程中,能夠對以下倒算公式加以應用:原材料價格等于產品的售價減去目標利潤,再減去生產時期的加工成本與多種負擔費用的總和。在采購過程中應該進行多次比對,可以在材料等級相同的情況下對比材料的價格;在價格相同的前提下,對材料質量進行比對;在質量相同的基礎上,對服務進行比較。總之,需要對質量因素、價格因素、服務因素、交貨時間因素以及付款條件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和綜合分析。
(二)對保管過程和產出過程進行控制的舉措。監控保管過程及產出過程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對關于原材料購入、原材料驗收、原材料入庫的制度進行制定,對原材料憑單領用的相關制度進行建設并不斷完善,對半成品倉庫進行建設,加強對于產成品的管理,設置固定期限進行盤點的制度。文章的切入角度是為何部分企業在具備嚴格制度的情況下,仍會發生本可避免的浪費和存貨舞弊問題,現代企業的財務人員是其經濟衛士,是否有能力發揮一定作用。所以,下文將財務角度作為切入點,對如何察覺及預防上述問題出現的方法進行分析,包括虛增存貨方法以及使用分析程序對潛在的存貨舞弊問題進行識別。首先,虛增存貨方法。對目前存貨數量進行確定一般很困難。貨物的購入與銷售不會停止,貨物在多個存放地點之間進行轉移,而且貨物會被投入至生產過程。因為從職能上講,財務人員一般和一線的業務操作者屬于分離狀態,部分業務人員在各種目的的驅使下,經常會使用多種手段進行造假,舉例說明,第一,虛構存貨方法。這種方法是指利用不真實的資料,編寫項目,比如:盤點表上的數據為虛構數據,而實際產品存貨遠遠少于盤點表上的數據,其目的在于增加存貨價值,若無法識別這些偽造后的資料,就會產生錯誤判斷,從而影響企業的發展,一般情況下,為解決此類現象,財務人員應加強審核力度。第二,對存貨盤點措施加以操控,證實貨物的實際存量,可以通過整體盤點方式完成。財務人員應合理安排盤點程序,并且嚴格執行盤點程序,盤點時間與年終結賬的時間不宜距離過遠,在盤點過程中需要盡量使用有效措施來提升盤點效果。即便財務人員能夠執行盤點程序,也無法確保找出全部重大舞弊問題。其原因在于存貨盤點測試的局限性很強,表現為業務人員通常是具體完成盤點任務的工作人員,在盤點之前,財務人員通常會提前將盤點時間與盤點地點告知業務人員,使其可以提前準備,不過,提前通知能夠讓相關人員把短缺的存貨藏匿于財務人員未檢查的存放地點。其次,利用分析程序對潛在存貨舞弊進行識別。分析性程序能夠從整體角度對比和分析存在勾稽關系的相關數據,進而能夠將嚴重的誤差找出。存貨造假將會導致部分項目出現不同尋常的現象,舉例說明,虛構存貨可導致企業賬戶喪失平衡性,銷售成本比較低,存貨及利潤卻很高。在追查異常項目后,能夠發現重大舞弊問題。對財務人員來說,可對下列問題多加關注:第一,存貨和銷售收入在增長幅度上的差距;第二,存貨在總資產中的比重是不是具有逐漸增加趨勢;第三,存貨周轉率是否長時間處于穩定狀態,或有所降低;第四,運輸成本在存貨成本中的占比是不是有所下降;第五,存貨增長比例是否超過總資產增長的比例;第六,在銷售收入中,銷售成本的增加幅度是否降低。若問題答案為是,則有很高的可能具有存貨舞弊風險。此外,財務人員應該以不同的思維對待相關數據,這樣做可以提高找出舞弊行為的幾率。不但應該對舞弊問題的發生過程進行推測,還需要對其原因進行推測。
現代企業在物流成本方面的存貨控制目標包括采購過程目標以及保管和產出過程目標。企業在物流成本方面的存貨控制方法分為控制采購過程的方法及控制保管和產出過程方法,對采購過程來說,以供應鏈成本為切入點,并全面考慮訂單和供應周期等因素,并在此基礎上,強力控制采購價格。對保管和產出過程來說,應使用虛增存貨手法,利用分析程序對潛在存貨舞弊進行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