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戰區空軍保障部機關幼兒園 陸丹陽
在不斷探索實踐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合理提供游戲材料是開展角色游戲的關鍵因素。我班區域游戲中,在適宜投放材料的助推下,自助式角色游戲區成為了最受幼兒歡迎的游戲區域——那里設立了兩個娃娃家和一家獨立的醫院,為幼兒提供了自助式材料柜,并在材料柜中加入了新材料,如圍合材料紙盒、紙磚等。
這天寧寧和小沫是一家。一開始,寧寧先拿到了娃娃家的材料箱,她選好地方便開始擺放材料,小沫在一旁看著寧寧。沒過多久小沫也從自助材料區拿來一筐紙磚,忙活起來。小沫將桌子鋪好,把拿來的磚塊擺整齊。小沫看了說:“這個紙磚有好多顏色,很漂亮,我們用紙磚塊做門好嗎?”于是她們把紙磚豎起來搭門,在搭門的過程中她們發現紙磚橫過來會變長,于是搭門剩下的紙磚變成了她們家的圍墻……游戲結束后,孩子們集中討論講評,寧寧和小沫一起分享了紙磚的玩法,同時提出了新問題:“紙磚太少了不夠用怎么辦?”孩子們各抒己見,有的說間隔排開,有的說再多找點紙磚,有的說找其他的東西代替……于是在下一次游戲開始前,我們在自助材料柜中投放了一些寬扁紙盒、快遞盒等可供替代的材料,等待孩子們去探索使用。

圖1.我們的新家真漂亮呀

圖2.理發師與顧客
玥玥選擇了娃娃家。游戲開始后,她一直在自助材料柜前面徘徊——原來她發現了我們提前歸類放好的理發用具,只見她拿著一把小梳子和一個吹風機,玩得不亦樂乎。接著,她發現了我,便迫不及待地要跟我分享:“老師,你看,這個小梳子和這個吹風機都是理發店里的工具,還有這個小瓶子是洗發水,跟我們今天畫的理發店里的東西一模一樣。”“哎呀,你觀察的真仔細,真的和我們今天畫的一樣呢。”“那老師我能用它們開個理發店嗎?”玥玥期待地跟我說道。“好呀,那等你的理發店開業了,我可要來這里剪頭發呦。”我用鼓勵的眼神看著她并摸了摸她的頭。剛說完,玥玥就拿起剛剛的材料準備起來。她先選好理發店的位置,還找來彤彤加入理發店。兩人在一旁商量起來,“我們還是先找一張小椅子吧,給顧客坐著理發用。”彤彤說完便去拿了兩張小椅子。“不對不對,理發店里的椅子都是很高的。”玥玥急忙說道。她先是看了一圈,然后跑到了我的面前:“老師,我們需要用一下你的大椅子可以嗎?”“好呀,沒問題。”玥玥開心的拿走了我的大椅子。放好后對著彤彤說:“看,這個椅子更像對吧。”彤彤贊同地點了點頭。有了大椅子很快就有顧客上門了,她們先請顧客坐下來,接著就拿起了工具,剛準備剪頭發,彤彤喊了起來:“不對,我們還少了一塊布,要放在顧客的前面擋起來。”接著倆人放下手里的工具,走到材料柜前面開始尋找合適的布料。自助材料區有一筐各種各樣的布,突然她們發現了一塊與眾不同的布——銀色防水布。“我們就用它吧,和我們在理發店里看到的一樣。”倆人選好布又回到理發店里繼續給顧客剪頭發。
醫院里住院的娃娃痊愈了,小語護士和果果醫生連忙打電話給娃娃的爸爸媽媽,讓他們接孩子回家,病人出院后小醫院瞬間變得冷清起來。他們等了一會兒,見沒有人來看病就收拾起自己的小醫院。這時一位媽媽出現在醫院的門口,果果看見了立刻起身問道:“你是來看病的嗎?”那位媽媽沒有吭聲,果果接著問:“你是哪里不舒服嗎?”那位媽媽依然后沒說話。卻突然揉了揉眼睛,果果又問:“你是不是眼睛不舒服呀?”聽了果果的話,那位媽媽又揉了揉眼睛說道:“好像是的。”“我們幫你看一看吧。”果果看了看媽媽的眼睛說道:“你的眼睛可能是近視了,需要檢查一下,先坐下來吧。”我在一旁聽到了近視兩個字,想到了視力檢測表,或許他們需要,便把保健室前一周發的視力檢測表拿過來放到了一旁。“哎呀,要是眼睛近視的話,可是不得了,怎么才能知道有沒有近視呢?”我在一旁著急地問道。“我知道,我去醫院檢查過的,就是要看一個表指一指,醫生就知道了。”小語說道。“是什么表呢?”“老師老師,是視力檢查表。”果果說道,“我們需要一張視力檢查表,幫病人檢查到底有沒有近視。”于是我拿出了準備好的視力檢測表:“是它嗎?”“沒錯,就是這個表,我在醫院看的也是這個。”小語說道。拿到了檢測表,醫生開始給病人檢查了,他拿了一根吸管作為指示桿指著檢測表上的示標。不一會兒檢查結束了,“你得注意了哦,你的眼睛已經近視了,需要休息,回去不能再看電視和手機了,知道嗎?不然近視會越來越嚴重的。”果果醫生嚴肅地叮囑道。那位媽媽點了點頭,拿著醫生給她的眼藥水便回家去了。在接下來的游戲中,小醫院因為可以給病人檢查視力,又一次熱鬧起來了。

圖3.檢查視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教師應當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所蘊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支持、鼓勵孩子們大膽地探索與表達。基于觀察,我根據孩子們的需要,不斷地給他們提供新的支持。在角色游戲中,孩子們必然要與游戲材料進行互動,投放適宜的材料要貼近生活,在孩子的生活經驗之內,并能引起孩子的興趣。
“同功能的材料”指的是這些材料存在相同的特征。從這一特征出發,思考這一特征是否和孩子的生活經驗相關聯,從而引發孩子主動地利用材料進行替代。例如在案例一中所提到的紙磚、扁形紙盒、大小不一的快遞盒,這三種材料首先都是硬的,從外觀上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墻面,都可以用來進行圍合建構。同時這三種材料又有不同的特點,也就是多類型。例如紙磚區別與其他的就是它的形狀,從形狀入手,孩子們可以用它完成枕頭的替代。扁形紙盒是可以打開的,撐開后是一個大三角,孩子很容易就聯想到了屋頂、床頂等。所以同樣是紙盒,卻能讓孩子完成不同方向的替代。材料柜中還有毛根、彩帶、麻繩、吸管,投放這些物品的目的就是為了給孩子提供連接的材料,讓孩子們玩出更加豐富的花樣。
在案例二中,我們有意識地將與理發店有關的工具歸類擺放,當孩子發現這些材料時,結合主題活動中的理發店和理發師,自然而然地就會遷移已有經驗,玩起理發店的游戲。游戲開展前我們就投放了防水布,但孩子們并沒有關注布料的材質問題,只是作為棉布、不織布的代替品。而當理發店的游戲開始后,孩子很快就發現了這塊防水布的作用,并適當使用。孩子的興趣會帶著他不斷地進行探索,并引發新的游戲情節。
幼兒在游戲中出現的金點子,經常是無意識的一個小主意或是一個小想法。作為有心的老師要善于捕捉到它們,并進行有意識地引導,抓住幼兒稍縱即逝的想法,把握完善適宜地投放呼應幼兒需要的材料,使其變成幼兒自己的一個游戲情節。例如在案例三中,幼兒無意識引發出的一個游戲點子“看眼睛”,我及時抓住并提供了相關的材料——視力檢測表,讓幼兒能夠順利地繼續開展游戲。在游戲結束后幼兒也會積極反思,孩子們對于自己主動引發的游戲更感興趣,為了能讓游戲繼續發展下去,我們應跟隨幼兒興趣的腳步開展游戲。
讀懂游戲材料,理解、深入孩子的游戲世界,用心觀察,抓住幼兒的興趣,通過材料助推,讓幼兒的游戲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