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第一實驗幼兒園 李 艷
目前,幼兒園都在開展自主游戲活動。如何正確定義幼兒的自主游戲?幼兒自由自在地玩就是自主游戲嗎?如何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游戲環境?如何為幼兒的自主游戲提供適宜的支持?……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開始了幼兒自主游戲的探究之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園引領教師堅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豐富知識結構,增強自主游戲理論底蘊。
樹立大教育觀,跳出幼教看幼教。我園利用“學習強國”APP“讀書”欄目,組織教師觀看《正面管教》《反脆弱》《終身成長》等書籍的講解,并組織開展了“刷新思維讀書會”活動,在教師眼前打開了一扇新的窗:原來我們還可以換一種思維、換一種眼光去看待同一件事情;原來我們慣有的思維方式有時反而會限制我們更好地發展……專業素質是提升業務能力的基礎,但是,綜合素養的培養更能讓教師脫胎換骨地成長。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擁有了一個超長寒假,在此期間開放的學習平臺“享學吧”,邀請全國知名幼教專家在線上平臺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做了詳盡解讀。我園抓住學習契機,組織教師認真聆聽專家解析,撰寫學習心得和體會。每次聽完講座,各年級組通過學習強國視頻會議、釘釘視頻等形式及時組織線上專題教研,把平時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綜合起來研討,并制定解決策略。另外,教們還深入學習了《給幼兒園教師的101條建議》等幼教專業書籍,進一步夯實自己的專業理論基礎。
1.室內
將所有玩具櫥及材料貼墻擺放,幼兒可以根據需要自己拼擺桌子和玩具櫥,自取游戲材料,實現游戲材料利用的自由自主。
2.室外
本著“讓每一寸土地都成為幼兒游戲場所”的原則,我園增添大量可自由組合的材料:鉆洞玩具打破拆分,幼兒可自由重組,增加低結構游戲材料的種類;拓寬野戰區中的土戰壕,增加游戲的挑戰性;重建園所院墻,增加可供幼兒自由創作的“快樂涂鴉”和“小劇場”。
以前,我園下午的戶外游戲時間分為兩段,一段40分鐘,中間間隔20分鐘休息。但隨著幼兒自主游戲水平的不斷提升,游戲時間不夠用了,比如大型積木搭建游戲,之前幼兒需要先把積木從儲物架上搬運出來再進行搭建,最后收整,基本是搭建活動還沒盡興,時間就到了。為此,我們把玩游戲時間長短的決定權交還給幼兒,由他們自由支配游戲開始和結束時間,此番改進大大促進了幼兒的游戲質量。
通過集體教研活動,我們制定出戶外游戲區域輪流表——各班根據安排合理組織幼兒開展活動,避免出現活動預設不充分或幼兒長期在一個區域玩的現象。同時我們還將幾個特殊區域的輪流時間交給了幼兒,由他們自己決定玩多長時間、怎么玩,并且規定每周五為自由選區日,由每個班的幼兒自己決定玩哪個區——這種彈性的設置,保證了幼兒自主游戲的持續性和深入性。
我們將自主游戲貫穿于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進而迎來了一系列可喜的變化。
1.深入活動現場
如今,園長采取的是深入現場嵌入式觀察的方法。在一個班一待就是半天,從活動開始一直到活動結束,對教師的組織方式、幼兒的行為表現等都有了更加深入具體的了解,因此園長也能提出更具實效性的指導意見和建議。
2.退到教師身后
活動現場,園長扮演的是一個觀察者而非管理者的角色——不做干涉讓現場自然呈現。在園所建設和管理等方面,園長鼓勵教師大膽建言獻策,教師的主人翁意識凸顯,妙點子層出不窮,針對幼兒園的各項建設思路也隨之拓寬。
1.幼兒在前,教師在后
之前,教師面對幼兒游戲的拖沓現象,忍不住催促、包辦代替?,F在,當幼兒玩沙包、沙包掛在樹上求助老師無果時,就能看見旁邊有竹竿、凳子之類的物品可以利用,其實那是教師之前就準備好的預設材料;在沙土區,幼兒用干沙怎么也拓不出完整的作品,教師就會悄悄把灌滿水的小水桶放在一邊……教師適時的放手,讓幼兒能夠更加主動地去發現、去探索,從而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再比如,木工區一名幼兒指著自己的作品說:“這個很像小汽車?!毕乱淮?,一筐瓶蓋就出現了,幼兒喜不自禁,用釘子把四個瓶蓋釘到木板邊上——就這樣,一輛小汽車誕生了。教師站在幼兒身側或身后及時引領,使得幼兒的游戲水平不斷獲得提升。
2.科學觀察,跟隨幼兒
通過不斷學習,教師對幼兒的觀察方式越來越科學,由剛開始無目的觀察、不知道觀察什么,到現在能運用科學的觀察方法去觀察幼兒,如使用定人觀察、定點觀察、追蹤觀察等觀摩方式對重點觀察幼兒進行準確定位,記錄分析有理有據,為下一步幼兒的自主活動提供了有力支撐。
3.及時介入、適時指導
教師對幼兒行為的解讀和游戲介入時機更加精準。比如,在之前的游戲過程中,教師頻繁地介入指導,因為在他們的意識里,光看不指導是不負責任的表現;現在,教師知道了通過觀察來判斷是否需要介入、什么時間介入、以何種方式介入才是對幼兒最有益的。
4.熱情研究推進園本教研
我園除了每周的教師集體教研,還專門成立了自主游戲教研小組。每周四晚上,教研小組成員準時召開視頻會議,帶班老師會對當天幼兒的活動情況進行梳理,比如成功點是什么、欠缺的是什么、投放的材料是否合理、活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準備如何解決等,并對這些問題事無巨細地進行探討總結。教研視頻會議往往會持續兩三個小時,期間教研小組成員暢所欲言,集思廣益,直至把問題解決。這種循環往復、螺旋上升的教研思路,在不斷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的同時,也讓我園的自主游戲進一步縱深發展。
教師做的所有工作的最終落腳點是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自主游戲的有序開展促進了幼兒各方面能力的有效提升。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體驗自主游戲帶來的快樂和智慧。幼兒在游戲中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模仿成人的語言和動作,感受成功和失敗的經驗,學會合作與分享,進而做事更加積極主動、有毅力、更勇敢、能擔當……自此,自主游戲活動成為幼兒表達情感、合作交往、反映思想、認知社會的有效途徑。
自主游戲是一種內在的動機性行為,幼兒在游戲情境中能夠自由使用各種行為和方法。以幼兒玩七巧板為例,七巧板是一種開發幼兒智力的游戲材料,它可拼擺、易操作,能夠加深幼兒對圖形的認識。在玩七巧板的過程中,幼兒把聽過的故事、看過的圖畫、經歷的事情等已有的生活經驗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拓展了想象空間,鍛煉了思維能力,審美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自主游戲不僅能引導幼兒探索自我的意義,還可以促進幼兒個性發展。在不斷地嘗試、冒險之后,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增強,自我價值得到了體現,自信心、意志力、溝通能力等個性化學習品質也得到了完善和發展。
通過一系列舉措,自主游戲在我園真正落地生根。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盡情體驗自主游戲帶來的無窮快樂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