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無錫市南泉中心幼兒園 杭建婷
設計意圖:在主題活動“春天的故事”中,幼兒了解了花草樹木長嫩芽、出新葉、開花、結果的生長過程,感受到了花朵色彩美、形態美、氣味香等特點。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其非常喜愛的“玩泥”游戲,我引導他們嘗試運用團、壓、搓等原生態玩泥方式大膽展現千姿百態的花朵。加上我園戶外資源豐富,靠近幼兒園大門口的區域有草坪、鮮花、不同品種的樹木等,教師可以有效引導幼兒結合現有工具,充分利用這些戶外自然材料進行細節裝飾,從而促使幼兒感受玩泥的樂趣與生活的美好。
活動目標:1.知道花朵具有品種豐富、形態多樣等特點。
2.能夠結合現有工具和自然材料嘗試運用團、壓、搓等技能進行不同花朵的制作和細節裝飾活動。
3.體驗玩泥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1.物質準備:泥團、搓泥板、泥工刀、細節剪刀、托盤、鮮花(人手一份)、地墊、輕音樂。
2.經驗準備:幼兒對花的色彩、形態、結構有一定了解。
3.場地準備:幼兒園戶外場地(蘑菇亭)。

活動方案[活動時長]20~30分鐘[活動過程]一、導入環節,激發興趣師:森林里熊媽媽的花店開業啦!瞧,她讓我給小朋友們送來了美麗的鮮花,請選一朵你最喜歡的鮮花吧!誰來說一說自己選的花兒長什么樣子?花芯是什么樣的?幼:圓圓的……師:花瓣呢?幼:圓圓的、長長的……幼:說得真好!師:今天我還請來了一位魔術師——原來是“泥巴寶寶”。它可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魔術師,它會讓自己變成很多不同的樣子。瞧!泥巴魔術師現在就要變身了。泥條——它變成了什么?怎么變的?哪位小朋友愿意試一試?(小手夾住,搓一搓。)泥球——它變成了什么?(放在手心,滾一滾。)泥片——它又變成了什么?怎么變出來的?(摁住泥球,壓一壓。)師:泥巴魔術師把自己變成了泥條、泥球、泥片,它又要開始變了:“巴拉巴拉,變!”(出示已經制作好的泥巴花和用自然材料裝飾過的泥巴花。)二、了解制作方法師:泥巴魔術師變出了花朵,請小朋友們仔細看看這些花朵,有沒有發現哪里不一樣?幼兒仔細觀察并交流自己的發現。小結:花朵完成后可以用牙簽或者泥工刀戳印、刻畫花紋,再加一些自然材料可以讓花朵變得更漂亮。

三、幼兒創作師:泥巴魔術師希望變出更多漂亮的花兒來組成一個大花園,你們愿意幫它實現這個愿望嗎?在開始之前,老師有幾個小要求,請注意聽!1.教師提出制作要求:⑴每位小朋友拿一塊泥板,讓花兒“開”在泥板上。⑵盡量變出和別人不一樣的花兒,如果時間來得及可以多“開”幾朵花兒。⑶完成后收歸好工具。師:你們可以做到嗎?(可以)那就趕緊行動吧!2.幼兒制作,教師觀察。四、欣賞評價師:現在請小朋友們把花兒送到小山坡上,讓那里變成一個大花園吧!師:我們一起去參觀大花園吧!你最喜歡哪朵花兒?最喜歡的是這朵花兒的哪個部分?幼兒自由表述。[活動延伸]美工區:提供稀泥、泥粉等多種形態的泥材料,讓幼兒進行其他創意制作活動,進而感受玩泥的快樂和生活的美好。語言區:用泥巴花作品創編有關花園的故事。科學區:觀察泥巴花和實物花朵,比較發現花朵的結構、形態、顏色等異同,初步嘗試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
延伸活動其實不僅局限于美工區,其他區域也會涉及到,教師可以提前進行簡單的預設。
反思:
結合之前開展的有關“春”的主題活動,我發現幼兒對花朵非常感興趣,且能積極參與與之相關的各項活動。隨著主題活動的結束,幼兒仍然意猶未盡——很多幼兒表示美麗的花朵還沒有欣賞夠就凋謝了。于是,我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設計了此次活動,設計意圖除了幼兒的興趣需要、知識經驗之外,還要對自然資源進行充分分析和利用,在內容方面我也進行了認真思考和多次修改。在導入活動中我就介紹了泥條、泥球、泥片,其實教師可以適當放手,讓幼兒自主探索、自由組合進行花朵的制作。
活動開始,每位幼兒選一朵自己最喜歡的花朵來欣賞,這個環節可以和制作花朵的環節相結合;接著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用泥巴制作他們所選的花朵。而讓幼兒先觀察花朵,可以避免個別幼兒在裝飾環節直接將花朵往泥巴上插的情況出現。在制作過程中,幼兒可以將泥巴直接放在場地上的任何一個地方,這一創新給了他們更多充分利用場地的機會?;顒又?,我最大的困惑是:花朵是否一定要開在泥板上?針對我的困惑,其他教師給了我建議:泥板可以用其他材料比如KT板之類的物品代替。總之,我深刻體會到花朵的制作給了幼兒更多探索的機會和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