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青青
在當前的小學體育教學中,具有多樣的教學方式,“快樂體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被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當中。“快樂體育”這一教育理念,充分體現了體育教學的知識性與趣味性。而通過“快樂體育”在小學體育課程中的運用,能夠拓展小學體育學科教育的知識領域,讓學生在“快樂體育”的理念下,更加深入地學習與掌握體育技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體育學習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小學階段,體育學科一直是一門重要的學科。體育不僅能增強學生的體質,還能開發與提高學生的智力,讓學生身心健康獲得成長。在當前的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體育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不適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及現實生活脫節等現象,因此,將“快樂體育”與小學體育融合課程相結合,可以不斷創新發展體育教學的方式,構建高效體育課堂,充分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習積極性。
1 “快樂體育”的內涵
“快樂體育”,簡而言之就是“快樂學習”與“體育活動”的有機融通,也可以理解為“玩”與“學”的有機融通,其基本形式是各種類型的體育活動,根本目標在于快樂學習,將體育活動借助“玩”的形式靈活開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使其獲取愉悅的學習體驗。很明顯,“快樂體育”更符合現代教育理念,也更契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它是一種教學指導理念,同樣也是一個有效的教學方法,與常規的體育教學活動有著形式上的區別,讓學生以發展的眼光認識體育活動,感受體育活動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切身體驗,培養其積極樂觀的心態和堅韌不拔的品質,從小就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這對于體育課程價值體現和學生身心發展都有重要意義。目前,“快樂體育”已成為當前小學體育課程開展的重要導向。
2 “快樂體育”在小學體育課程中的運用路徑
2.1 發掘“快樂體育”意義,展現體育融合課程的實效性
體育融合課程尋求不同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使學生在綜合活動中靈活應用各學科知識技能,促進所學習的知識彼此整合,更有利于實現綜合育人。為學生創設更加適切的學習內容,方式和環境,促進學科體育化、趣味化學習,培養體育情感。多學科表現體育,感悟體育知識、規則與文化;多維度的研究體育,在綜合運用中感悟體育文化與精神,提升綜合素養,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體育和學習,實現健康、快樂、自主、和諧地發展。
在小學教育階段,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較為注重文化學科的教育教學,師生之間將學習的重點置于文化學科學習當中,小學體育教學未能受到應有的重視。
2.1.1 確實轉變體育教育理念,倡導開展“快樂體育”教學
“快樂體育”秉持“以人為本、全面育人”的體育教學理念,指導與幫助學生構建起終身鍛煉的體育目標,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與體育能力,這是“快樂體育”中的重點內容。“快樂體育”注重在體育教學當中有效地滲透理念,使學生能真正地、發自內心地愛上體育,在體育教學當中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能在學習中保持愉悅的心情,快樂地進行體育學習。
2.1.2 有效整合多元課程資源,增強體育運動的趣味性
在小學體育課程中,體育教師應有效地整合多元的、多學科的課程資源,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在“快樂體育”理念的引領下,教師應該牢牢抓住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適合于小學生的教學方式,準確把握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方向,嘗試將語文、數學、英語、美術和音樂等學科的知識點與體育教學有機融合,讓學生在課堂中得到全面提高。
例如,在籃球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出示雙手胸前傳球、單手肩上投籃、三步上籃、帶球過人等籃球技術的圖片并加以講解、示范,接著,引導學生分組進行簡筆畫的繪制,標注場地大小、籃筐位置、出手距離,讓學生對各大技術有更加直觀認知的同時增添學習的趣味性。在學生“三步上籃”練習時,可以加入動感的音樂,讓練習變得更加有活力與趣味性。學生分成兩隊,從球場的左右邊線出發同時開展三步上籃練習,在5分鐘的音樂內,比一比哪個隊進球數多。通過音樂的引導與控制,能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趣味化的教學方式能有效地貫徹落實小學“快樂體育”的教學理念。立足于學校體育教育發展這一宏觀層面,科學合理地做好體育教學的發展規劃,在體育課堂教學中,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學科知識結構,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創新,可以讓學生在體育運動中體驗到參與、理解、掌握運動的快樂
2.2 科學設計課前熱身,促使學生產生快樂的意識
有趣是打造快樂體育課堂的基本要求,在此要求下,整個體育課堂都應保持趣味性。而熱身環節最容易被教師所忽略,沒有一個快樂的開頭,學生的快樂體驗必然會有所減少。因此,教師要科學設計課前熱身活動,在常規的慢跑、關節運動基礎之上增添一些有趣的熱身活動。很多體育教師對此做出了深入探索,嘗試將舞蹈、唱歌、游戲等形式融入到熱身環節,根據不同的體育活動內容選擇恰當的熱身形式,學生的反饋比較積極,參與積極性普遍較高。例如,在籃球教學中,教師采取游戲化熱身形式,按照籃球運動的投球、運球、傳球動作設計多人傳接球、運球障礙跑等熱身活動,將枯燥的動作技巧練習融入到有趣的游戲活動中,讓學生先簡單接觸籃球的基礎動作,為其后面的正式學習做好鋪墊;在短跑運動教學之前,教師可播放《奔跑》這首歌曲,隨著“速度七十邁,心情是自由自在……”的旋律響起,學生的身心會放松下來,會唱的跟著一起唱,不會唱的也可一起律動,教師再引導其配合音樂完成一些簡單的跑前熱身運動,幫助其調整呼吸,活動身體關節,講授短跑的基本動作要領。相較于講解和示范,這種有趣的形式更容易被學生接受,他們理解起來也更容易,學習體驗比較快樂。
2.3 采用情境教學法,將快樂滲透到體育課程當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時,興趣也是學習中的內在驅動力。在興趣的引領下,學生在體育課堂中,能充分感受到體育學習所蘊含的快樂。教師在教學中應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依據體育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結合小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愛好,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融入其中,學習與掌握更多的體育知識與體育技能。
例如,在進行《快速跑》的教學時,教師可結合五年級語文教材中《松鼠》一課,這篇課文詳細地介紹了小松鼠的外形、習性和生長環境,為學生創設“小松鼠學跑步”的教學情境一定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讓學生頭戴小松鼠的頭飾,裝扮成小松鼠的樣子開展教學并進行比賽。在練習起跑時,學生在起跑器的輔助下,教師可引導學生模仿小松鼠跑動的時候用力地用后肢蹬地,讓自己快速地向前奔跑的動作。通過這樣的趣味模仿,學生自己視為一只小松鼠,在練習中更具代入感,腳掌用力蹬地、從腿部將力量逐漸傳遞到下肢、背部、手部,并通過這樣的推動力,迅速地進行起跑。在途中跑的過程中,教師再教授學生們要模仿小松鼠快速跑的步頻,同時,教師也要教授給學生如何在途中跑的過程當中,通過應用快速跑的方式,加快自己的步頻,從而較好的完成途中跑。通過這樣的體育游戲學習活動,學生們能夠融入到情境化的游戲活動當中,更好地理解與掌握體育運動項目的知識技能。
學習完沈石溪的《生命橋》一課,學生對文中的羚羊印象深刻。在途中跑練習時,步幅的訓練必不可少,羚羊是以大步幅的跑動方式進行跑步的,教師可讓學生模仿羚羊的動作,帶領學生嘗試以空中弓箭步跳動的方式感受如何加大步幅進行跑動。在實際跑步過程中,再讓學生感受途中跑加大步幅的跑動方式。結合語文的教學內容合理創設教學情境能讓學生鞏固語文知識的同時鍛煉身體,使學習融會貫通,實現知識的延伸與再生長,充分體現出“快樂體育”在小學體育融合課程中的運用的實效性。
2.4 利用體驗式學習方式,讓學生能夠快樂學習體育
以往傳統的體育教學大都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由體育教師根據體育教學內容,對學生開展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學生缺乏對體育學習的興趣,不具備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因此,采用體驗式學習方式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充分體會到體育教學中所蘊含的趣味性,并能夠快樂學習體育知識與體育技能。通過體驗式學習方式,學生能夠進行實際體驗,更好地理解與記憶所學的體育知識。
例如,傳統體育教學模式下的彎道跑教學,教師大都會簡單地講解動作要領,此種“灌輸式的理論講解”讓學生難以有效地理解與掌握彎道跑相關的知識與動作技能。教師可借助于參與“彎道駕車體驗”“火車駛入彎道山洞”等體育游戲活動,在這些體育游戲活動當中,教師可巧妙地滲透彎道跑的理論知識與運動技能,如,當教師進行體育游戲活動演示時,教師可講解彎道跑的理論知識,讓學生能夠對于彎道跑的運動理論知識獲得初步的認知與了解。接下來,在體育游戲活動當中,當學生們進行跑步練習時,可不斷踐行理論知識,從而真正的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充滿趣味性的體育教學活動中,通過學習實踐,能夠逐漸地體驗到體育運動的樂趣。在充分激發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同時,深入地學習與掌握彎道跑技術,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體育學習的能力。
2.5 開展體育分層教學,讓學生體會到“快樂體育”含義
在傳統的小學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通常會組織學生開展集體活動。即是為學生創設相同的教學內容,制定相同的教學目標,學生單一地進行體育學習。由于小學生在身體體質、學習水平、運動能力、興趣愛好等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如果教師完全采用一種“統一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難以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學生也難以進行有效地體育學習。這樣的體育學習方式,其學習效果并不明顯。教師應依據學生的學習實際、體育學習水平,為學生創設一個分層教學的目標。
例如,在快速跑、耐久跑教學中,教師可為處于不同體育學習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為了增加體育教學的趣味性,教師可讓學生們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并扮演“獵豹”“雄鷹”“小熊”“大象”“海獅”等動物角色,使之成為不同的小動物隊。不同的動物擁有不同的跑步速度,給予學生直觀的感受,這樣分組之后,學生就能較好地達成學習目標,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同時,這樣的分組學習活動,學生們能夠為本小組去努力拼搏,并取得良好的比賽成績,這樣就能夠通過體育游戲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通過這樣的體育教學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學習與掌握相關的體育知識技能,還能夠較好地培養學生的精神與意志。
分層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傾向與能力差異,著眼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性。在開展體育分層教學時,也可進一步細分為分類學習。一個班集體中,男女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是不同的,教師在制定體育教學的目標與任務時,可依據男女生特點進行分層教學下的任務分類學習。例如,同樣是制定增強學生跳躍能力的教學目標,教師可安排男生通過跳臺階、蛙跳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可安排女生以跳繩、跳皮筋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在培養球感的教學中,男生可以選擇籃球運球、投籃等項目,女生可以選擇排球墊球、傳球來實現效果。如此一來,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男女生都能高效地達成目標并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快樂體育”的含義。
3 “快樂體育”在小學體育課程中運用的注意事項
為了讓快樂體育與傳統體育教學真正區分開來,教師在設計體育教學活動時務必要注意以下事項:
第一,突出學生主體性。在體育課堂上以靈活有趣的活動為引領,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師要采取“放手”策略,僅需完成必要的示范和點撥即可,讓學生自由參與,舒緩他們本身存在的緊張、畏懼心理,使其個性充分體現出來,有意識的培養其體育意識和運動習慣。
第二,保持體育課程的娛樂性。“快樂體育”建立在有趣的體育活動之上,教師須依據小學生的身心特征與真實興趣來設計體育活動,保證形式靈活多樣,內容生動有趣,如此,體育活動便有明確目標,且兼具快樂的特征,學生能進一步享受快樂,并在玩樂中鍛煉身體。
第三,彰顯體育活動的適用性。現在的體育教學采取的都是大班教學模式,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往往面向的是全體學生。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本就有限,教師不宜過度要求他們掌握高難度的運動技巧,而應將重心放在提高其身體素質方面,利用快樂的體育活動培養其體育興趣,觸發其學習動機,在適用性較強的體育活動中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第四,關注活動過程的公平性。小學生的玩性較重,他們希望嘗試各種新奇有趣的體育活動,但教師一個人面對的是幾十個學生,在教學中難免出現一些不足之處,比如有些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不高,有些學生沒有參與某些活動,實施的評價不夠全面客觀等,教師須盡量避免這些現象的出現,必要時采取小組合作形式,由小組長代行一些工作,體現活動過程的公平性。
4 結語
在當前的小學體育教學中,融合課程、情境教學、體驗式學習方式和分層教學的運用,能提高體育教學的效率與趣味性。通過對“快樂體育”在小學體育課程中的研究與運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既要傳授學生相關的體育知識,帶領學生深入地學習與掌握體育知識與體育技能,讓學生體會到體育運動的快樂。教師要指導與幫助學生構建起終身體育的良好意識,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體育學習水平,讓學生能夠獲得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宿遷市泗洪姜堰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