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學體育來說,體育的教學過程不僅要讓學生養成基礎的運動技能,同時也要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身心健康水平,讓學生養成重視體育的意識,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掌握有效的鍛煉方法,為將來更好的學習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初中階段的學生身體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同時也是養成良好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意識,將會對學生一生的發展都有積極的作用,所以教師要重視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讓學生能夠成為一個綜合性的人才
體育競賽有助于學生增強身體素質,培養健全的人格,實現核心素養的發展。教育改革后,體育已成為中考科目之一,而且考試分數在不斷增加。通過分析發現,初中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身心健康發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體育競賽可以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進而不斷提高核心素養。
1 初中學生體育競賽的特征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體育競賽具有很強的應用價值,能夠有效提升教學質量。體育競賽主要以“競爭”為主,參與者需要做好準備工作,并根據比賽規則完成體育項目,這是對參與者技能和體能的考驗。初中體育競賽具有四大特征:
1.1 健身性
初中生身心處于發展階段,身體素質需要提高,在組織體育競賽活動時需要考慮學生的特點,這一方面是在強度上需要根據初中學生的體能來組織比賽,另一方面需要在平時的體育課程中即對相關的技能和體能進行訓練,以使得大部分學生具有參與相關比賽的體能和技能,從而實現一方面以體育競賽促進體能及身體發育的健身之目的,一方面通過多元化的體育競賽活動來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
1.2 參與性
在體育競賽過程中,如果學生對競賽活動較為感興趣,參與意愿濃厚,則可以營造良好的競賽氛圍。所組織的項目,如果是單人項目,則需要考慮每個班級都能有較多同學具備參與的體能與技能的程度與項目;如果是團隊項目,則需要每個班級都能組建起班級團隊以參與比賽。在體育比賽的組織中,考慮參與性是十分重要的,這能夠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其中,具有相關體能和技能的學生代表班級出賽,不具有相關體能和技能的學生成為班級的啦啦隊員,以另一種方式參與其中。
1.3 教育性
一方面,在學生參加體育競賽時,能夠接觸到不同類型的體育項目,增強對體育技巧的了解,進而提高體育綜合能力。這是體育競賽教育性的最直接的體現。另一方面,代表班級參賽的同學在參賽時就是班級的“小能手”,班級的“英雄”,這些學生能夠獲得較高的個人榮譽感與班級榮譽感,提升其主人翁精神,他們也會更加熱愛班級熱愛團體,這能夠在精神方面給予他們極大的振奮和鼓舞。最后一方面,即使是做為拉拉隊員的同學,也能夠提升其團隊精神與班級榮譽感,我們知道現今的社會是一個講究團隊合作的社會,體育競賽能夠在主科教育的知識學習之余做為一種提高團隊精神的方式,對于教育來說確實不可忽視。
1.4 調和性
雙減政策的推出,正是因為從黨和國家的整體考慮,從社會的各個層面觀察,初中學生的學業壓力還是不輕的。初中學生要很好的完成學業,一方面需要完成各個科目的學習這一任務,一方面需要克服學習的過程中面對的各種心理壓力,在面對心理壓力及抗壓能力方面,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特點:有的學生抗壓能力強,能夠不露聲色克服掉包括諸如學習成績正常波動、存在一些弱勢科目等各種情況;有的學生抗壓能力弱,面對學習成績正常波動、弱勢科目有時掉鏈子的情況比較焦慮。體育競賽對于這些方面具有較好的調和性。這體現在,一方面,參與體育運動本省能夠提升個人的精氣神等精神狀態,從而提升抗壓能力。一方面,體育運動能夠以各種方式促進學生與班級之間的融合、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從而消除在班級之間的孤獨感與無助感,從而使得心理狀態更加強大。
1.5 公平性
體育競賽是一場很能體現公平的比賽,這一方面是體現在體育項目都是直觀的、可衡量的,所有參賽的選手的成績都能用量化的數字來表示,而且比分反映了對于一項體育技能的掌握程度,成績高的常常意味著對于一項技能應用的更加熟練、更加成熟。這于初中生的核心素質發展是非常有好處的,因為體育成績非常容易衡量,且在轉化為數字的成績面前非常好比較,這一方面能夠讓大家能夠體會到體育競技的公平性,贏家贏得理所當然,輸家輸得心服口服。另一方面,這有利于學生正視差距,磨練逆商,我們知道,初中生還處于心智發育階段,以后的人生道路也可能還要面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狀況,那么今早磨練好面對落后的勇氣,則是很有必要的,體育能夠教會他們這一點,讓孩子們能夠正視差距,正視差距往往就是提高自己及獲得更好成績的開始,也許通過更好的練習,將來也就能夠獲得更好的成績。第三,體育競賽基本上能夠詮釋付出努力收獲回報的邏輯,這也是一種公平的體現。所以,我們看到的是奧運冠軍從小練習某一項目,也能看到一些同學對于某些項目練習的比較多在那些項目就能獲得好的技能與成績,在體育中間,辛勤的練習永遠是與獲得的成績成正比的,這能夠觸類旁通的啟發孩子們,如果在生活的所有項目上肯有更多的付出自然能獲得更好的回報。這也正是參與體育項目能夠對生活起積極的引導作用的原因。哪怕是成年人,也能夠明顯的感受到,如果自己最近鍛煉身體了,那么自己的精氣神都變好了,看待生活的態度也樂觀了,睡眠與飲食也變好了,對工作也更加充滿信心了,這對于初中生也是同樣適用的,這正是一種大的公平理念的所在,即:你愿意付出,你必將收獲。
2 體育競賽在提高初中學生核心素養方面的策略
2.1 加強學生引導,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指導,鼓勵學生主動參加各種形式的體育競賽,進而提高體育鍛煉效果。具體而言,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組織競賽活動,使學生在競賽活動中掌握體育技能,并形成自主鍛煉意識。同時,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幫助學生認識自身的不足,加強有針對性的培訓。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健美操競賽視頻,通過觀看來學習健美操基本步伐、隊形變換等技能。在學生觀看視頻時,教師可以通過自身示范為學生講解健美操動作要領,引導學生認識到標準動作在健美操競賽中的重要性,進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思維能力。
2.2 落實因材施教,強化學生體育技能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對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可以利用體育競賽來提高教學質量,以滿足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在設計和組織體育競賽的過程中,教師應全面分析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育能力,使競賽活動貼近學生的能力水平,真正實現因材施教,以發揮體育競賽的作用。同時,教師應科學合理地制定競賽規則,鼓勵學生挑戰自我,有效提高身體素質。
2.3 巧借體育競賽,樹立學生合作精神
在傳統的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通過反復訓練提升學生的體育技能,忽視了體育競賽的重要性。同時,部分教師與學生缺乏溝通,無法掌握學生的學習能力,導致教學效果不佳。針對上述問題,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體育競賽活動,優化課程教學模式,增強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此外,教師應注重小組競賽形式的運用,打造良好的競賽氛圍,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促使學生不斷發展核心素養。
例如,教師可以開展“多人多足”體育競賽活動,要求學生每十人為一組,綁腳跑100米。這就需要學生充分體現團隊精神,默契配合控制節奏、速度,快速達到終點。通過這種團隊形式的競賽,不僅可以起到體育鍛煉的效果,而且能夠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
2.4 公平開展競賽,增強學生競爭意識
體育競賽可以激發學生的競賽精神,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良好的鍛煉。體育競賽具有競技性特征,同時體育競賽的公平性也是廣大學生喜愛參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師在開展體育競賽時,應注重突顯競賽的公平性,使學生憑實力獲得勝利,進而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
例如,在乒乓球競賽過程中,應當區分初級選手和高級選手,實現公平分組對抗,增強學生競爭意愿。同時,應確保判罰的公平、公正,消除外力的影響,使學生真正感受體育競賽的魅力,進而收獲成就感,促進核心素養的發展。
2.5 優化評價方式,實現學生全面發展
有效的評價有助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以有針對性地加強體育訓練,實現全面發展。每個學生的體育能力都存在差異,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科學組織體育競賽活動。具體而言,教師應合理確定評價主體、內容、標準,轉變以往的單一評價方式,以提高學生參與體育競賽的積極性。同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互評,真正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以提高學生的體育評判意識。
例如,在跳繩競賽活動結束后,教師應及時開展活動評價環節,組織學生回看錄像來觀察自己在比賽中的表現,如跳繩節奏、搖繩幅度、起跳高度等,開展綜合性評價。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相互評價,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提升學生的體育綜合能力,從而實現核心素養培養目標。
2.6 開展團體競賽,提高學生班級榮譽感
開展團體競賽,能夠提升學生的班級榮譽感,這種團隊榮譽感對于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是很重要的,即使將來學生走向設備,具有好的集體榮譽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融入團體,大型的團體競賽分為足球、籃球、排球,通過組織班級足球賽、班級籃球賽、班級排球賽來促進班級內部的協作,同時也能促進班級與班級之間的交流。這些團體賽事需要最大限度的吸引全班學生的參與,具有競賽技能的同學可以上場參賽,不具有競賽技能的學生可以充當啦啦隊員,為自己班上的同學鼓勁加油。通過這種方式加強班級凝聚力,提升班級榮譽感,使得每個學生都能更好的融入班級,能夠明白自己是班級的一份子。通過一輪又一輪的競賽,能夠讓學生明白榮譽來之不易。
例如,在足球競賽活動結束后,教師應及時開展活動評價環節,組織學生回看錄像來觀察自己在比賽中的表現,如傳接配合、射門角度、行進路線等,開展綜合性評價。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評價隊友的表現,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提升學生的體育綜合能力,從而實現核心素養培養目標。
2.7 開展體育競賽,提升學生主人翁精神
開展體育競賽,能夠對提高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具有非常良好的促進作用,這體現在,一方面,一部分學生具有良好的組織能力,他們能夠幫助體育老師或者班主任老師進行體育運動的組織,借體育器材,協調比賽時間、比賽場地,這一部分學生在參與組織的過程中會獲得良好的組織認同感和主人翁精神。一方面,一部分學生在班級之間的比賽中,講代表班級“出戰”,這本身就能夠提高這些學生對班級的榮譽,提高主人翁意識,他們將為了班級盡全力,揮灑汗水,釋放活力,在比賽場地上,他們就是班級的明星。另一方面,一部分學生雖然沒有直接參賽,但是通過班級的每次比賽,能夠獲得對班級的認同,培養對班級的感情。明白自己是班級的一部分。特別是現在,一部分初中學生的主動意識不強烈,主人翁精神有待提高。那么通過體育比賽,促進學生的主人翁精神,于眼下或者長遠來看都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將促進學生的長期身心健康。
2.8 開展體育競賽,釋放學生學習壓力
學生每天進行的所有活動中,學習占據了絕大部分時間,在我們的傳統認知中,學生就要好好學習。然而學生在一天一天的學習中,也容易積累一些心理壓力和緊迫感,這使得學生日常生活的“弦”始終是繃緊的,對于心理壓力的處理,也因人而異,一部分學生具有很好的心理壓力釋放能力,他們能夠進行良好的自我調節,消除心理壓力,而另一部分學生,其處理心理壓力的能力相對較弱,久而久之就容易造成心理障礙,出現厭學心理,通過開展體育競賽能夠使得學生的心理壓力得到釋放,從而獲得一個更加健康的學習狀態。因此,通過間隔一段時間組織一些體育競賽,通過學習與體育活動一張一弛,在學習之余調節心理狀態與心理壓力,對于中學生的學習狀態的調節,是非常有幫助的。
2.9 開展體育競賽,促進親子互動
從另外一個方面看,啦啦隊員不一定僅限學生參與,為什么我們不能邀請家長來成為啦啦隊員呢?這對于家庭來講具有十分有益的促進家庭和諧的作用,我們知道,現在家庭父母普遍較忙,再加上因為含蓄的傳統,親子之間很少會進行直接的情感表達與交流,多少家庭父母沒法對孩子說一句“我為你感到驕傲”,在日復一日的工作生活中,父母忙于工作,孩子忙于學習,彼此之間好像生活在不同的平行世界,一部分家庭,親子之間甚至還有代溝和隔閡,那么,邀請家長參與啦啦隊,給家長一個機會喊出“孩子,加油”“孩子,你真棒”,這能夠在一方面促進父母對孩子的真實的感知,明白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學習團體和朋友圈,從而促進父母對孩子的尊重。也能夠在另一方面,促進孩子對父母的愛的體驗,一句“孩子,加油”有時候就能讓一個孩子熱淚盈眶。這種方式,對整個家庭氛圍的調節是非常有幫助的,學校通過一種新的方式促進了親子互動,而這種互動最終也將體現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學習狀態上。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體育競賽可以提高初中體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發展良好的核心素養。因此,教師應科學組織體育競賽,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能力、興趣愛好等,設計形式多樣的競賽項目,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使學生感受體育競賽的魅力,真正提高核心素養。
作者簡介:羅虹霞(1984.9-),女,漢族,湖南邵陽人,廣州體育學院,中二,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
(作者單位:湖南師大附中星城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