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霞(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江蘇南京 211170)
我國農產品行業進入現代化發展軌道以來,消費者對于生鮮產品口感、品質的追求不斷提升,這也直接推動著農產品市場格局的變動。以陽澄湖大閘蟹為例,作為廣受各地人民青睞的生鮮食品,其產量與銷售范圍在很大程度上折射著社會消費水平與消費追求,但決定銷量的因素不僅在于產品本身,也與產品配送所需的冷鏈物流體系有著深度關聯。由于陽澄湖大閘蟹對物流環境、效率要求較高,常規物流體系難以滿足配送需求,可考慮借助大數據技術,搭建配套的冷鏈物流架構,并結合實際需求加以優化。
鮮活大閘蟹在出水后的存活時間約為72小時左右,相較于其他農產品其在配送時效性方面要求更高,如物流運輸時間超出平均存活時間,將可能導致大閘蟹大量死亡,增加成本損耗。因此,想要保證陽澄湖大閘蟹能夠在預期的狀態下送至消費者手中,就需要充分結合產品存活時間來對配送時效性做出要求,通過縮短運輸時間來降低損耗率。目前,幾大知名大型物流平臺已為此開設專門的生鮮專線,通過海、陸、空三線結合的運輸鏈條,來保障陽澄湖大閘蟹能夠及時運輸到目的地。
對于鮮活生鮮產品而言,全程冷鏈是保障產品新鮮程度、肉質品質的重要條件,尤其對于大閘蟹這類對生存環境要求較高的生鮮商品而言,如出現運輸環境中某一環供冷不足的問題,則有可能導致損耗率直線上升。譬如,在大閘蟹運輸過程中,如出現“冷藏——常溫——再冷藏”等現象,便容易使得大閘蟹在溫度變化過程中品質受損。為解決類似問題,一些大型物流企業采用專業訂單優化、全程不打開冷藏箱等舉措,來保證大閘蟹的鮮活程度,關于如何進一步優化冷鏈支持效果的問題,仍有待進一步探究。
較之傳統物流,生鮮產品所需的冷鏈物流成本更高,其中包括了低溫加工、低溫儲存、低溫運輸及低溫配送等環節,在環境控制方面需要以成倍的成本進行維持,因此,陽澄湖大閘蟹要確保銷售渠道暢通,就必須以更高的運輸成本為支撐。同時,基于消費者需求不斷升級的市場現狀,冷鏈物流體系還需要及時針對相關設備、技術進行更新換代,致力于最大限度保證大閘蟹的品質及新鮮程度,這也使所需的成本進一步增加。
結合陽澄湖大閘蟹的物流運輸現狀來看,除去產品跨區運輸所需的時間之外,“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問題較為突出,具體表現在產品送貨時間與消費者取貨時間難以相互匹配上。目前,陽澄湖大閘蟹的主要消費群體為城市地區25-35歲間的青年人群,受日常工作時間范圍限制,通常無法在物流派送的第一時間完成取貨,需要通過在配送中心增設具有冷藏功能的儲藏柜來進行配合,從而解決“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問題。
在物流體系中,信息的及時收集、匯總與分析是決定運輸效率的關鍵之一,因此,基于大數據技術優勢,可搭建起功能完善的大數據處理調度中心,進一步提高各物流環節的信息可視化程度,通過精準且有效的數據服務來應對各類復雜業務情況,同時也便于決策者、監管者更快地獲悉產品動態。大數據處理調度中心的具體功能又可細分為以下幾類:第一,自動預測。主要統計產品、倉庫、運輸、市場交易信息等情況,據此自動推算出價格趨勢、供需狀態等。第二,異常監控。實時跟蹤產品儲存、運輸狀態,監控其中的異常信息;第三,數據關聯分析。將陽澄湖大閘蟹的產地、流通環節等內容數據進行關聯分析,以便于后續的信息調取或追溯。第四,大屏可視化。將獲取到的物流運輸數據在互聯網移動平臺中進行可視化展示,讓商家、消費者能夠隨時查看。
陽澄湖大閘蟹對外銷售過程中,需要流經多個不同環節,打造統一的管理鏈條十分必要,使用大數據技術對于信息的統一收集、整合與調取有直接支持作用。從實際的產品管理內容來看,可具體分為以下幾類:第一,產品代碼信息管理。對陽澄湖大閘蟹的類別、規格、批次、價格等信息進行明確界定并上傳,防止假冒偽劣產品進入市場。第二,產品產地管理。根據陽澄湖大閘蟹產地所屬的省、市、縣、鄉鎮區域進行登記,使之能夠在大數據信息系統中被查詢到。第三,農戶編碼管理。對陽澄湖大閘蟹的生產養殖農戶相關數據進行集中管理,包括農戶信息、合作社信息、企業信息等,并對實時變動的生產過程、銷售數量等數據進行對應記錄。第四,流通環節管理。實施產品流通申報制度,對陽澄湖大閘蟹的市場經營者進行統一的信息管理,包括產品流入市場的數據、與經銷商的交易記錄、購進數量及價格等。
陽澄湖大閘蟹從生產到進入消費者手中的過程,需要經由不同的運輸環節,根據實際內容,可將運輸數據的管理分為以下幾類:第一,運輸車輛動態管理。首先,登記可用于運輸的車輛信息,包括使用狀態等,并開設對應查詢功能。其次,結合客戶需求、派送距離等情況,智能化分配適宜車輛,并為其規劃好既定路線與先后順序,形成最優化配送方案。另外,進行行車日志管理,全面記錄運輸配送的全過程,包括運輸成本、位置信息等。第二,配送事故信息管理。開設車輛事故登記與查詢功能,對配送過程中發生的車輛事故、產品損失、賠償處理情況等數據信息進行記錄。第三,貨物交接與中轉信息管理。實時上傳貨物交接情況,如出現未送達或被拒收等情況需要進行對應登記,同時,針對部分無法直接送達,或需要在臨時倉庫中進行中轉的貨物,需要對其臨時堆放、分類等情況進行及時上傳。第四,業務單據與財務管理。對實際發生的業務單據進行錄入、審核、分解、下發、追蹤反饋,并定期統計、核算企業與客戶之間的結算金額,生成結算賬目,便于后期查詢。
陽澄湖大閘蟹的倉儲管理環節也涉及諸多信息數據,具體包括:第一,出入庫信息管理。對貨物的出入庫情況進行實時登記,并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對應的入庫和出庫調度計劃,并明確標注貨物的價格、重量等信息;第二,庫內信息管理。對庫內貨物交易、結算、循環盤點等情況進行實時監測,以數據化方法了解各個庫位使用狀況,并實時更新庫存余量;第三,倉庫環境管理。對倉庫溫度、濕度等環境信息進行統計管理。
市場供求情況可通過大數據信息分析得出,具體可應用如下:第一,市場成交管理。采集并統計產品的銷售價格、地區及主要消費人群等信息,在充分了解市場成交動態的前提下優化現有資源配置;第二,物流資訊管理。對當前物流行業的最新資訊進行匯總分析,及時了解市場供求變化,以便促成有效交易;第三,內部信息管理。定期發布、上傳行業內政策法規、公告通知、研究成果等相關信息,并以公眾號、短視頻等形式擴大宣傳覆蓋面,使交易雙方能夠及時接收。
目前,我國冷鏈物流體系的建設仍處于亟待完善的狀態,一些大數據新興技術在其中應用程度不足,全過程監測的準度還需要提高。陽澄湖大閘蟹屬生鮮品類,對儲存、運輸過程中的溫度、濕度等環境因素較為敏感,可利用大數據技術加強實時監測、優化控制手段等形式來進行調整。一方面,將傳感器網絡與檢測技術運用到冷鏈物流體系中,將經過加工處理的大閘蟹運往目的地之前,貼上RFID電子標簽,用于采集環境信息變化數據,利用車載終端的讀寫器將數據上傳至冷鏈信息平臺,用戶可在賬號登錄的基礎上查詢所需信息。當產品環境發生較大變化,致使溫度、濕度與所需范圍不符時,可直接觸發報警機制,用于提醒處理。另一方面,在倉儲中心冷庫中配備RFID設備、控制器、信息化冷庫管理系統等,使陽澄湖大閘蟹運送至銷售地之后,能被及時讀取對應標簽,同時通過讀寫系統與溫度傳感器,將產品信息及時傳輸至信息管理中心,再輔以遠程調控等功能,實現對產品儲存環境溫度、濕度的實時調控,防止因外界環境因素影響而導致產品品質受損。
為解決陽澄湖大閘蟹“最后一公里”配送問題,可在智慧城市、智慧社區范圍內增設更多的生鮮自提區域,為一些無法及時領取貨物的消費者提供更大便利,保障產品到手質量。在常規自提柜的基礎上,生鮮自提系統可借助大數據技術,在功能方面作出適當升級,與生鮮產品所需的保存環境相匹配。譬如,生鮮自提柜內部可加設溫度傳感裝置,將柜內貨物的實時溫度反饋到檢測系統當中,方便隨時檢測保鮮情況,如出現異常現象則自動向客戶手機APP及數據中心發送警報,使消費者與商家能夠最快做出應對。同時,通過生鮮自提柜的應用,還可對既定區域內的陽澄湖大閘蟹存放數據做出精確的收集與統計,這些數據信息被反饋到冷鏈物流信息平臺之后,商家可更精準地獲悉市場供需變化情況,從而控制產量,防止供不應求或供大于需等情況的發生。
預警機制是用于應對突發情況、保障消費者體驗的重要環節,在傳統物流體系中并未被廣泛應用,得益于大數據技術支持,可考慮在未來的冷鏈物流體系中進一步深度普及,降低負面因素影響,減少因環境不宜或操作不當引發的成本損耗。譬如,在冷鏈物流服務功能基礎上,提前建立預警分析模型,設置對應的預警參數,對監測數據的變化規律進行分析與推測,并搭建相應的信息反饋系統,在監測到數據異常變化時,直接追溯至問題源頭,查找出發生問題的環節,采取對應處理措施,如及時退換貨物、取出貨物等。總之,智能化冷鏈物流的建設是大數據背景下的必經之路,預警機制的設置對于成本的控制及品牌口碑的維護而言均至關重要,也直接關系著陽澄湖大閘蟹的銷量,值得作為一個關鍵突破點。
綜上所述,陽澄湖大閘蟹作為具有代表性的暢銷生鮮產品,對于冷鏈物流有著較高的要求,需在已有的體系基礎上進行與時俱進的轉型升級。大數據應用已普及,在冷鏈物流體系的現代化建設與完善中也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可在搭建起基本應用架構的基礎上輔助運輸工作的有序開展,同時結合消費者的需求變化,進行不斷的優化改進,切實提升生鮮運輸效率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