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建功(膠州市發展和改革局 山東膠州 266300)
現代農業產業園對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著重要影響,在政策、資源等層面均獲得了較大力度的扶持,作為實現產業興旺的重要路徑、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亟需在未來建設道路上做出進一步優化。山東省作為蘋果生產大省之一,本身具有獨特的自然環境優勢與社會經濟優勢,所代表的地域品牌價值、經濟價值十分可觀。結合鄉村振興背景,在山東省現有的蘋果產業鏈基礎上,有必要進一步分析現實產業短板,以針對性的優化措施夯實發展根基,通過提質增效來迎合更深層次的鄉村振興要求,帶動當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根本提升。
蘋果的種植對于氣溫、氣候條件要求較高,既需要保持環境的低溫干燥,又需要足夠的光照時間與光照質量,這些因素都將直接對產出的蘋果色澤、品質、重量產生影響。山東省是我國蘋果主產區之一,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在氣溫、氣候條件上能夠充分滿足蘋果生產的需求,有益于產量與質量的把控。首先,山東省全年平均氣溫約在13℃左右,全年光照時間約在2400-2900小時之間,一方面可滿足蘋果果樹對于冬季休眠的要求(>-12℃),另一方面,在秋冬采收季節,晝夜溫差稍大,有助于蘋果糖分的積累,口感與甜度在這樣的條件下也會更佳,加上山東省全年無霜期較長,蘋果果蔬在冬季也不易受損,規避了一些成本上的損耗。其次,山東省年均降水量相對充足,且四季氣候分明,河流數量多,河網密布,能夠更好地滿足蘋果種植的水量需求。發生洪澇時,大量的河流還有助于快速排除多余降水,水利條件良好,在防旱防澇方面均有著天然的地理優勢。另外,從山東省的整體自然格局來看,除去部分海拔較高的山體之外,大部分地區地勢起伏平緩、海拔較低,土壤種類豐富,其中棕壤、褐土這類利于蘋果樹生長的土壤類型占比較高,總體上更加適合蘋果的種植與生長。
從山東省所處的地域情況來看,位于中國東部沿海,呈三面環海之勢。黃河、京杭大運河等主要運輸河流流經其中,飛機航線連接著國內外大部分大型機場,鐵路上有京滬線、膠濟線、京九線經過。由此可見無論是海、陸、空,它都有著明顯的運輸便利條件。同時,山東省近年來在公路建設方面也日趨完善,城鄉公路網覆蓋面越來越廣,位于全國領先地位。得益于上述條件,山東省蘋果在外銷過程中能夠與其他地區進行有效的連接與配合,在積極開拓市場的前提下,可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另外,因山東省有著悠久的蘋果種植歷史,從事相關行業的人才資源相對充分,且平均素質較高,能夠在蘋果產業鏈條中帶來可靠的人力基礎,對于新型種植技術的研究與引進也領先于其他地區。目前來看,山東省社會經濟狀況良好,蘋果消費市場廣闊,加上毗鄰京、津、大連等大市場,社會經濟優勢明顯,且隨著人們消費需求的提升,整體產業鏈也將處于不斷優化的趨勢當中。
山東省蘋果以質優著稱,但從種植特征來看,屬于高投入、高產出類型,栽培總成本上遠高于全國平均值,包括生產成本與土地成本。其中生產成本約占96%左右,含人工成本、物質成本與服務費用成本。近年來,隨著物價水平的上漲,山東省蘋果生產成本也因此居高不下,呈逐年上升趨勢,帶來的成本上漲壓力十分明顯,且基本處于不可逆狀態。同時,目前山東省蘋果產業鏈中,管理技術的滯后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成本上漲問題,造成資源的過度損耗。一方面,山東省在蘋果種植品種的規劃上,存在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如栽培區域大部分用于種植紅富士,金冠、花紅、秦冠等品種所占的栽培面積總比例僅為15%左右。另一方面,由于蘋果的生產與出口需要以先進的冷藏技術為支撐,因此近年來山東省飛速發展冷藏業,但部分果農在入庫、存儲等環節缺乏合理規劃,致使蘋果存儲質量不佳,加上冷藏企業常在蘋果產量下跌時大量收購,庫存積壓現象嚴重,不利于保本增收。
山東省蘋果生產農戶多為分散經營,依托于外部的營銷流通組織進行銷售,部分則以合伙組織形式為主,總體來看,市場體系發育尚未健全,難以應對市場風險的沖擊。同時,受單一交易模式的影響,蘋果果農多以散戶形態進入市場,與其他集團化企業相比缺乏競爭力,這意味著農戶的利益空間較小。在未完善的標準與制度的前提下,企業、農戶及中介組織等主體之間的關系容易走向失衡,需要在未來建設過程中針對管理的問題作出統一改進。
山東省蘋果果農所占的耕地面積一般規模較小,且多以家庭為單位,耕地連片較少,家庭種植規模在2-5畝之間的約占55%左右。在小規模生產組織形式下,農戶在蘋果種植中的資金投入相對受限,缺乏科學有效的總體性組織,直接影響著產量的提升與質量的控制,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劇,品牌競爭力也因此被削弱。同時,山東省以蘋果加工為主的龍頭企業相對較少,加上開發深度明顯不足,導致加工效率、轉換率都較為低下,進而導致蘋果汁、蘋果醋等加工產品的附加值難以得到根本提升。較之其他國有企業,民營龍頭企業本身面臨著較大的經營風險,隨著融資成本的上升,企業間的競爭也日益激烈,因自律意識的匱乏,導致一些惡性競爭現象泛濫,加上農戶、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貿易壁壘增高,企業在蘋果產業開發方面的余力也日漸不足。
受物流環節繁雜、產品增值能力弱等因素限制,山東省農產品的流通目前仍存在較大阻礙,致使銷售范圍始終難以快速擴大。目前,山東省蘋果流通模式大致分為以下幾類:第一,批發商收購。由蘋果收購中介組織為蘋果批發商提供關于蘋果產地的相關資料,來幫助批發商完成蘋果收購過程,實現蘋果的流通,這是當下山東省蘋果主要采用的流通模式,但因中介組織與批發商構成利益共同體,不利于果農獲取準確信息,造成交易成本的增加;第二,龍頭企業收購。由蘋果加工企業將殘次蘋果進行收購并加工銷售,但由于加工能力有限、加工深度不足,對產品附加值提升作用有限;第三,個體戶自行販運。部分農戶選擇利用自身資金、信息優勢進行蘋果販運,但對市場風險應對能力不足,流通量也較小;第四,農戶自產自銷。果農完成蘋果種植后,將果品帶至市場銷售,但在運輸、存儲等成本的壓力下,一般需要承擔較大的交易成本。
在高昂的栽培成本下,山東省蘋果產業要提高收益,可從縮減存儲、流通、管理成本的角度出發,搭建現代化果品物流體系,進一步完善管理技術建設。首先,結合蘋果的實際種植區域,優化物流體系的頂層設計,在集中生產區域搭建大型配送中心,功能涵蓋果品出口、加工、存儲、保鮮、運輸等,配合山東省蘋果產業發展路徑。其次,以縣域為單位,設立配套的小型配送中心,負責蘋果的收購、分選、包裝、短期存儲等環節。針對交通不便利的區域,還可通過建立特定分揀中心的方式,來為農戶與大型配送中心搭建起連接關系,讓農戶及時獲悉蘋果需求信息。另外,圍繞山東省蘋果產業鏈,搭建集中的信息管控中心,用于定期調查、分析市場信息,規避供需不平衡問題,緩解庫存積壓現象,減少多余的成本損耗。
山東省蘋果產業鏈要實現根本性優化,還需從加大監管力度、完善行業標準的角度,保障產品品控,遏制不當競爭現象。首先,針對產業鏈中的包裝、加工、運輸等環節,進行行業標準建設,積極引進先進設備,確保技術能夠滿足生產需求,提高蘋果加工品的附加值,加大開發深度,使蘋果汁、蘋果醋、蘋果酒等衍生品類的經濟價值得以同步增長。其次,推進果農素質培訓,逐步提高果農的管理水平,深化蘋果生產種植中的先進技術應用,通過高水平的人才梯隊與技術儲備來快速占領中高端市場,同時聘請蘋果產業專家進行實地指導,完成技術示范,最大程度為農戶提供科技支持。另外,不斷完善市場體系建設,結合蘋果產區分布實況,合理選點,建立批發市場或跨區市場,對蘋果的供需信息與價格信息進行統一調控,加大監管力度,形成良性循環鏈條。
“科教興農”理念導向下,山東省必須將科學技術視為蘋果產業發展的第一生產力,推動生產組織規模的擴大,以及產業鏈條的全方位升級。一方面,加大技術創新層面的資金投入量,通過采用噴灌技術、生物防治技術、科學分級技術等舉措,來達到合理灌溉、降低損耗、分類銷售的目的,最終促成各個生產環節的科學運作與管理,將創新性技術的功能落于實際。另一方面,通過有序的宣傳推廣工作來積極開拓新的蘋果銷售市場,如舉辦蘋果展銷會、成立代表性品牌等,發揮互聯網的作用,開展網絡營銷,提高山東蘋果的認知度與市場認可度,進而帶動組織化程度的提升。最后,支持新型果農發展,引導農戶積極參與到自主組織中,脫離傳統果業模式的桎梏,在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的過程中實現經驗的共融。
龍頭企業在蘋果產業鏈建設中占據重要地位,其生產規模、業務范圍及抗風險能力均直接影響著蘋果產業的發展。因此,山東省相關龍頭企業應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借助政策方面的大力扶持,與農戶建立起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為農戶提供果種、技術、信息方面的便利優勢,以“共擔風險,共享利潤”的模式達成雙贏目標。另外,由當地龍頭企業牽頭,發揮蘋果產業化發展的導向作用,積極貫徹落實相關政策,避免盲目跟風,保障產業有序發展,對蘋果種植生產中出現的問題與難點進行針對性研究,最后將研究成果作用于后期改進工序中。
綜上所述,山東省蘋果產業鏈的優化關系著當地產業興旺發展,也直接影響著鄉村振興戰略在當地的落實成效。目前,山東省在蘋果產業發展中,雖坐擁良好的自然環境、社會經濟優勢,但在管理技術、市場體系、組織規模、銷售范圍等方面仍存在明顯短板,亟需通過針對性優化方案來改進整體產業鏈,充分發揮現有的產業優勢,進一步拓寬鄉村振興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