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楊帥
體育課外作業是體育課堂教學內容的一個延伸和補充,是在非教學時間體育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以及教學需要有計劃、有目的所布置的,由學生在課后時間需完成的學習內容,達到增強學生身心健康,強化課堂學習內容,補充鞏固知識技能,提高學生身心素質,鍛煉激發學習興趣,培養終身體育習慣的目的[1]。而終身體育的培養又與體育課外作業密不可分,通過布置體育課外作業的方式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對體育運動的熱愛。體育課外作業是提升中小學生體育成績的主要渠道,本文將重點針對中小學生進行家庭體育運動作業,并研究其對體育成績提高的成用,從而加深對體育課外作業的研究和加強體育課外作業的實施。
選擇了大連市中山路小學六年級一班、二班、三班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選取了六年級一班和六年級二班學生為實驗A組和實驗B組,以六年級三班學生為對照組。實驗A組:50米(10.29±1.30)s;立定跳遠(143.55±18.68)cm;實心球(5.70±1.31)m。實驗B組:50米(10.32±1.29)s;立定跳遠(141.80±19.25)cm;實心球(5.53±1.14)m。對照組:50米(10.27±1.46)s;立定跳遠(140.15±15.84)cm;實心球(5.88±1.09)m。數據符合統計學要求。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數據庫,選取“課外作業”和“體育課外作業”為關鍵詞進行文獻檢索,并對檢索結果進行歸納和整理。查閱書籍文獻,以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為依據,設計課外作業內容,為本次實驗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1.2.2 實驗法
利用對照組和實驗組的實驗資料加以比較,分析研究了體育課外作業對小學生體育成績的影響作用。在保證常規課程的情況下,實驗A組由老師制定體育家庭作業并加以設計,學生完成功課后向老師做出反映;實驗B組由學生查找有關資料,自己制定體育家庭作業,自我監督且不需要反饋;對照組不作任何要求。十二周后通過測試學生的50米跑、立定跳遠、實心球等成績進行測試和比較。
1.2.3 數理統計法
將實驗前后得到的測試數據結果進行整理,并利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到的相關數據進行相關數理分析,最后得出統計結果。
根據科學實驗的需要,由一名體育老師對三個年級孩子根據課標中的需要開展同樣類型的常規教育教學,不存在任何偏袒和不平等因素。實驗日期:2019年9-12月共十二周,每天三次,共三十六學時。實驗地點:學校以及完成體育課外作業的場所。實驗數據采集:50米、立定跳遠和實心球。實驗要求:實驗A組教師在每天的周一、周三和周五三天內有計劃的安排任務,同時讓孩子們每次完成訓練并反饋,由老師根據體育課外作業訓練計劃的訓練任務,家長督促學生進行并和孩子們一起簽字,將訓練任務表提交交給體育教師。體育課外作業的基本要求如下圖所示,實驗B組學生在無家長和教師監督下自主進行設計并完成體育課外作業[2]。對照組則進行了正常的體育課教學,沒有課外作業。
對實驗前各組間運動成績對比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實驗前后運動成績配對檢驗
根據實驗的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從實驗A組、實驗B組和對照組在50米跑、立定跳遠、實心球運動的三種測試中,在實驗前與實驗后進行配對的樣本t試驗結果均得出P值<0.01,從而看出,在實驗前后三個組的測試成績方面都具有顯著性差別。實驗A組、實驗B組和對照組在五十米跑項目中在試驗前后時間內分別提高了1.29s、0.93s、0.81s,在立定跳遠項目中分別提升了15.48cm、10.20cm、8.30cm,在實心球項目中提升了1.62m、1.28m、0.61m,通過得到的統計我們能夠發現實驗A組學生在三個項目中的成績提高的幅度最高,然后是實驗B組,而對照組提高幅度最少,表明了家庭體育運動作業對學生體育成績的提高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師布置的體育運動家庭作業對學生體育成績的提高比較明顯,而學生自行設計的體育運動家庭作業對學生體育成績的提高比老師布置體育運動家庭作業的成績提高相對較差。而對照組學生沒有作業成績就有所提高,由此可見體育課上教學對學生的體育成績的提高非常關鍵,絕對不能忽視。

對實驗前各組間運動成績對比分析如表2、表3所示。

表2 小學生運動成績的單因素方差分析

表3 組別之間的多重比較分析
通過對實驗后A組學生、B組和對照組學生的50米跑、立定跳遠和實心球結果的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學生50米跑的P值大于0.05,立定跳遠和實心球的P值均小于0.05。可以發現,測試后的A組、B組與對照組在50米項目總分上并不存在明顯性差別,但立定跳遠和實心球項目上出現了明顯性差別。通過均值可以發現,老師布置作業通常要比學生自己設計作業的效果要好,不過學校體育課外作業對50米項目成績的影響效果并不突出,因為50米項目是一個集速度、能力和反應敏捷于一身的綜合體育項目,所以在這短時期的學生提升50米成績不太容易[3]。對于立定跳遠和實心球比賽來說,A組的成績明顯好于B組和對照組,說明老師布置得作業也發揮了很大的效果,比較有針對性。學生自主設計的作業對成績的提升效果微乎其微,原因可能由于學生知識匱乏布置的作業存在問題,也可能是完成作業缺乏監督或者對自己要求較低根本沒有完成,因此導致成績的提升不是很明顯。

利用科學研究與實踐中的對學生課外作業的外加干預,學生在50米、立定跳遠項目和實心球運動的體育效果都得到了不同層次上的改善。老師設計的訓練任務對他們體育能力的提高作用顯然優于他們自己設計的,因為他們了解的運動理論知識能力有限,對體育項目的訓練沒有針對性的設計,所以他們自己設計課外作業時,教師應給他們進行專業有針對性的輔導,更有利于學生在運動成績上的提升。通過本次實驗結果也可以看出,體育課外作業的反饋評價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由教師所設計的體育課外作業,學生運動成績提高的幅度較為明顯,顯然是家長監督、學生反饋以及教師評價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由學生自己設計的體育課外作業雖然有提高,但是提高的幅度不明顯,并且自我監督反饋效果一般,可能由于小學生自律性較差,并不能按時完成自己所設計的體育課外作業,因此家校師生聯合的反饋評價讓學生完成體育課外作業的效果更好。對照組學生雖然沒有布置體育課外作業,也沒有做任何要求,但是運動成績也有所提高,雖然成績提高的不是很明顯,由此可見課堂教學對體育的成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可忽視。
體育課外作業能夠有效提高學生體育成績,因此提倡體育教師應當合理、正確、及時的為學生布置好體育運動家庭作業。作業布置的形式也應該具備靈活性、選擇性,設計上也要多樣化。針對學生的身體狀況、興趣和進行作業的場所等具體狀況進行實施,從而保證了體育課外作業的有針對性和趣味性。還要保證學生完成的程度以及完成的時間等,盡可能不給學生和學生家庭帶來負擔和影響。教師評價應及時,防止將作業流于形式。教師評價也起到了鼓勵學生積極完成作業的目的。同時,需要家校聯合共同監督。這不僅能夠利用父母來監督幫助孩子高效的進行體育課外作業,而且能夠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也可以利用手機體育運動的應用進行打卡來監控孩子的功課完成狀況,通過不定期的和父母交流來掌握他們在校進行體育課外作業的狀態以及運動狀況,進而加強學校與家長之間的聯系。體育課外作業的布置還可以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運動表現和運動短板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強化學生體育運動能力和動作技能的熟練程度,進而提升體育課外作業實施的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