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鐘智明

體育鍛煉具備增加心肺功能,改善機體代謝,提升大腦活力,調節精神情緒等功能。一直以來,“強身健體、育人強國”就是中華民族的強國精神,隨著社會經濟水平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我國越來越重視身體素質的養成,人們已經不僅僅滿足于通過合理飲食來改善健康,積極參加體育運動成為越來越活躍的健康生活的一種方式,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強身健體的全民健身計劃,推動我國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擁有好的身體是各項事業的基礎保證,高職院校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陣地,提升大學生的身體素質,積極參加課外體育鍛煉成為學生強身健體的重要手段。有效的體育鍛煉能讓學生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中去,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為迎接未來的挑戰奠定堅實的基礎。
2020年,我國發生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全國各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口呈現增長。經過國家與人民的共同努力,當前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但必須堅持疫情防控常態化。為此,對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學生體育鍛煉的實踐性研究顯得尤為重要,并值得我們對此進行深入的調查與討論。廣西高職院校在教學中致力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不斷為加強學生自覺投入體育運動做出努力。但在疫情影響下,體育課程線上化、體育鍛煉場地受限等因素,已對學生的體育鍛煉帶來新的影響因素。對此,廣西高職院校學生體育鍛煉也應該以此為背景,積極呈現出符合自身特點的有效的體育鍛煉方式。
廣西高職院校在讀學生。采用抽樣調查法,隨機選取廣西高職院校各年級在讀學生進行調查,其中男生1637名,女生1029名,剔除無效問卷后共得到有效結果2666份。
(1)文獻法:通過對國內外有關學生體育鍛煉、疫情中鍛煉形式與體育教學優化相關的文獻資料進行查閱和分析,了解當前相關研究的現狀,總結各學者研究的重點與不足,為本文的寫作提供理論上的支持。
(2)個案分析法:選擇了成功實施體育鍛煉課程構建的相關案例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此個案的跟蹤分析研究,對高職學生體育鍛煉構建方案做總的分析與梳理。
(3)調查問卷法:通過前期積累的相關文獻結合自身政策與院校特點,并以當前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為基礎,開展調查活動,設計調查問卷,并向學生及相關教師進行問卷發放,對當前學校體育鍛煉開展的情況及學生對當前體育鍛煉的自我評價進行調查,分析當前存在的問題。
(4)訪談法:根據研究需要,針對需要開展的體育鍛煉課程及活動等,對學校一些有代表性的管理者和體育教師、學生,就本次課程活動開展前后,針對其對活動開展前期的建議以及活動開展后期在高職院校的實施情況進行訪談,總結歸納其建議并總結成功與不足之處。
在調查過程中,由學生根據自身的鍛煉意愿進行的自我評價,其鍛煉態度分為非常消極、消極、一般、積極、非常積極五個等級。根據表1調查結果顯示,疫情防控期間;有49.59%的學生選擇了非常積極的體育鍛煉;有31.66%的學生選擇了積極的體育鍛煉,只有0.23%的學生沒有體育鍛煉的意向;且有0.34%的學生選擇了消極體育鍛煉;有18.19%的學生選有一般的態度。其中,選擇非常積極和積極鍛煉的人數總和達到了總人數的81.25%,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認可體育鍛煉的重要性,這說明在疫情防控期間,學生們大部分都渴望進行鍛煉,而對于選擇一般的學生來說,有效地推動和幫助能夠提高其積極性。對體育鍛煉持有消極和非常消極態度的人數占了總人數的0.57%,對于這部分學生,需要進一步進行教育和知識普及,讓他們能夠認可體育鍛煉,并積極的投身其中。

表1 高職學生疫情期間體育鍛煉態度

根據表2調查結果顯示,疫情防控期間,有15.64%的學生每周進行5~7次體育活動,有26.41%的學生每周進行3~4次體育活動,有53.6%的學生每周都會進行1~2次活動,且有116名學生表示幾乎不做運動,占比為4.35%。很多學生都有較為科學的鍛煉,但大部分學生不能堅持每天都鍛煉,因此引導其積極的展開體育鍛煉,達到每天都堅持鍛煉的頻率必須有教師進行指導和協助。

表2 高職學生疫情期間體育活動的頻率
由表3調查結果顯示,疫情防控期間,有25.06%的學生 選擇了每次體育活動的時間在30分鐘以下,有46.81%的學生選擇了每次體育活動的時間在30~60分鐘, 有18.23%的學生選擇了每次體育活動的時間在1~2小時,有9.9%的學生選擇了每次體育活動的時間在2小時以上。此結果表明有1/4以上的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時可能存在應付交差的情況,這可能與鍛煉習慣有關,由此可見,學生良好體育鍛煉的習慣有待培養。

表3 高職學生疫情期間體育活動的時間
(1)在進行體育鍛煉時,人體血液循環會不斷加速,從而使肌肉和骨骼能得到更多的營養。經過長時間堅持鍛煉后,韌帶也會更堅固。高職學生往往處于邁向成年階段,或者剛剛成年,其擁有強健的體魄和積極的鍛煉精神十分重要,不僅有利于學生們的身體健康,也有利于其心理健康發展。在高職階段,學生剛剛結束較為繁忙的高中或中職生活,期間體育鍛煉的實踐被不斷壓縮減少,因此進入高職后,學業壓力較之前相比大幅度減輕,也具有了較多的空閑時間,這一時期是學生們加強體育鍛煉的最佳時期。特別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時期,很多時間需要在家中進行線上學習,就擁有了更多的空閑時間,且居家隔離階段外出較少,很容易產生較為消極的心態,此時體育鍛煉能夠更好幫助學生們擺脫消極情緒,有利于身心健康。
疫情防控期間,學生們更要緊緊把握機體健康觀念,明確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生理健康是一切個人發展過程中的基礎條件,也是心理、社會關系發展的有利保障。不僅如此,加強鍛煉還能有助于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防止出現懶惰、散漫的習慣。堅持體育鍛煉,能夠增強自身免疫力,消除焦慮,培養自身頑強的意志品質,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疫情防控期間,很多體育鍛煉都是居家完成,在這一過程中,很多學生的鍛煉行為都是由家長鼓勵支持,或者共同參與進來,這一情況能夠很好的凝聚家庭力量,以避免因為長時間居住在狹小空間中產生的摩擦。此外家長和學生共同進行體育鍛煉,能夠大幅度的提升家庭和諧度,形成良好的家庭環境,在共同鍛煉中也能互相激勵,增加鍛煉的有效性和趣味性,也相對應的提升了家長的身體健康情況。

疫情防控期間學生的體育鍛煉不僅發生在家庭當中,也存在于班級當中。其中很多學生在體育鍛煉時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常常出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情況,但如果能夠和同學一起相約進行鍛煉,則能夠大大的提升鍛煉的頻率,延長鍛煉的時間。不僅如此,在鍛煉的過程中,同學們也會互幫互助,增進有益,多人共同鍛煉更有利于班級凝聚力的提升。
疫情之前的體育鍛煉常常是以線下的形式展開,大多屬于實踐鍛煉。而當前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很多情況只能進行線上教學,這也為體育課程知識的細化傳授提供了條件。因此,從操場走進教室,能夠協助教師將體育實踐與理論知識聯系起來,給學生們更多的了解和思考實踐。線上教學中就要求教師必須對體育鍛煉的理論知識進行細化,并結合標準的動作示范,讓學生們實施同步進行學習,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通過問卷調查可以知道,很多學生內心十分了解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則表現不盡人意,這是由于學生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不高。疫情防控期間,學生們大部分時間在家進行線上學習,很多學生鍛煉的機會不多,因此教師必須進行正確的引導。例如將體育鍛煉視頻作業作為考試,要求學生在每周都完成最少兩個小時,至少三種運動,例如跑步、球類、體育舞蹈、跳繩等;也可以進行走路比賽,每天走完一萬步的前幾名學生給予相應獎勵。除此之外,結合疫情線上學習對視力、腰椎的影響,也可以積極鼓勵學生們進行瑜伽、太極拳等鍛煉。在疫情防控較為緊張時期,室外運動也可以替換為仰臥起坐、俯臥撐等室內運動,將鍛煉任務進行靈活變通,提升其積極性。
在學校層面,可以通過開展專題講座,邀請專家進行線上體育知識講解,通過學習通、QQ等方式進行體育知識普及等方式進行健康教育,引導高職學生們樹立正確的運動理念,形成積極的運動意識。除此之外,鼓勵學生組建體育社團,包括足球、籃球、氣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武術等各項項目,并積極組織體育比賽,班級間或不同年級之間展開角逐,也可以邀請教師、管理者參與活動,營造出良好的全民運動氛圍。
除教師和學校之外,家庭體育教育也十分重要。家庭作為特殊的存在,其教育意義十分深刻,因此學校和家庭合作,共同協助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是十分有效的手段。良好的家庭環境會對子女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關注高職學生的體育鍛煉越多,則越有利于其家庭體育鍛煉和諧氛圍的營造,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與家長的線上交流,協助家庭組織體育活動,邀請家長共同參與鍛煉,使其在運動中體驗到親情和關愛,提高其對體育鍛煉的熱愛,提高其積極性。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 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于2020年1月30日正式發布下發《關于大力推廣居家科學健身方法》的具體相關工作通知,要求各地各級體育行政部門要在當地各級黨委、政府及新冠肺炎防控防治工作領導指揮小組的大力支持和統一組織引導下,積極主動參與居家科學健身。在此基礎上,很多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但是關于高職院校的研究相對較少,主要是從大學生體育鍛煉的角度進行研究。
鄭勇等人提出許多學生由于是通過網課的形式開展體育鍛煉,在家中許多學生感覺沒有了學校和老師的束縛,加上自身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導致自身的積極性非常不足。他們在完成相關的鍛煉動作時會故意偷懶、動作不標準以及展現出懶散的行為等,這都說明了許多學生自身沒有真正意識到體育鍛煉的作用,自身的訓練強度不夠。張紅升等人認為由于在疫情防控背景下,通過開展網課雖然能夠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但是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網課的開展并不能夠按照固定的時間段開展,所以教師的訓練計劃缺乏長期性和系統性,加上每個學生個體的情況不同,這些學生的體育鍛煉計劃也就缺乏了針對性。長此以往,學生的積極性就會下降,意志力的堅定性不足,學生的身體素質難以提升。
周山山表示在疫情防控下,開展網課教師的主導性下降,許多學生感覺網課的形式比較輕松自在,減少了在學校對于體育教師的“言聽計從”,所以許多學生在開展熱身運動或者其他運動時自身的積極性不夠,專注度不夠,而且面對體育教師發出的指令也是沒有積極遵守,從而導致了體育課的質量的下降,學生的身體素質訓練強度等不能夠和在學校時相提并論。丁俊團隊研究指出,受疫情的影響,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明顯下降,其中一方面則是不能參與集體性的活動,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學生自身比較懶惰。劉云峰則認為體育鍛煉對大學生情緒、睡眠質量顯著正向影響,睡眠質量顯著影響情緒;體育鍛煉量在睡眠質量與情緒上存在顯著差異,大運動量的學生相比小運動量的學生睡眠質量更高,情緒控制能力更強。
綜上所述,國內關于如何開展體育鍛煉的研究相對較多,但是結合高職院校進行研究的相對較少。為此,本課題的研究重點在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范圍內,對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廣西高職院校學生體育鍛煉的實踐性研究,結合高職院校職業教育和體育教學的特點和學習的內容,注重通過案例化教學的形式來提升學生的鍛煉意識;注重結合不同的課程特點來強化大學生的鍛煉強度,并進行相應的監督,這樣不僅可以彌補相關理論研究的不足,也可以結合后疫情時代的背景和廣西高職院校的特點,開展更為多樣化的體育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