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在廣西南寧召開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現場會。會議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意見》《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有關要求,系統總結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部署安排下一階段重點工作,并現場參觀南寧市武鳴區畜禽糞肥還田示范基地。
會議強調,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關心的民生實事,上連養殖業下接種植業,關系到人居環境、耕地保護、清潔能源等多個領域,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堅持種養結合、政策支持、市場引導、就地就近的原則,創新利用模式,保持戰略定力,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推動畜牧業生產方式綠色轉型。
會議要求,要統籌畜牧業生產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繼續組織開展規模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核查,推動提高畜禽糞污處理設施裝備水平。構建長效機制,創新政策支持,加快培育糞肥還田社會化服務組織,促進畜禽糞肥科學還田利用。加強指導服務,把更多養殖戶納入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支持范圍,促進養殖戶與現代畜牧業發展有機銜接。堅持問題導向,配合開展京津冀及周邊區域氨排放控制試點,支持符合條件的養殖場建設減排設施,探索氨氣等惡臭氣體減排路徑。做好頂層設計,協同推進畜牧業減污降碳,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來源: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
近日,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正式認定“浙江慶元林—菇共育系統”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截至目前,我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增至19項,數量居世界首位。

“浙江慶元林—菇共育系統”位于浙江省的西南部,歷史可追溯至13世紀。千百年來,當地居民合理利用森林資源發展食用菌產業,創造和發展了以“林—菇共育技術”為核心的森林保育、菌菇栽培、農業生產有機融合的山地農林復合生產系統,形成了森林、梯田、村落與河流相互協同結構合理的土地利用類型和生態景觀,至今保留了從剁花法到段木法再到代料法的食用菌栽培技術完整演化鏈。綿延千百年生生不息的林—菇共育系統,在傳承中煥發新活力,不僅為當地百姓的食物與生計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還形成了菇民戲、菇山話、菇神廟會、香菇功夫等豐富多彩的地方特色香菇文化,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范。
來源: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
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河北省承德市農廣校和承德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于11月11日在高素質農民教學實訓基地聯合舉辦了高素質農民兵支書培訓班。承德市農廣校黨委委員、副校長楊立興,承德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副局長王海,興隆縣農廣校校長李志強,承德樺維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司鐵柱等領導出席了第一期開班典禮。高素質農民兵支書培訓班分兩期共100人,每期50人。主要對村黨支部書記、主任以及村“兩委”班子成員的退役軍人等鄉村振興帶頭人開展培訓。

王海強調,要通過培訓繼續傳承兵的情懷,激發兵的斗志,錘煉兵的本領,彰顯兵的價值,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好的示范引領作用,帶領村民共同致富。希望大家正確處理好工作和學習關系,珍惜學習機會,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嚴格遵守培訓紀律,搭建交流平臺,確保學有所獲。楊立興對兵支書培訓班提出要求:一是深刻認識新形勢下高素質農民培育的重要意義。二是要加強管理、嚴格要求,確保培訓達到預期效果。三是要珍惜機會,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此次培訓聘請了河北旅游職業技術學院教授和市級知名專家及具有生產實踐經驗的鄉土專家授課。重點講授中央一號文件、推進鄉村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鄉村基層組織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基層治理、農民智能手機應用、農產品電子商務、農產品市場營銷及鄉村產業發展等課程內容。在理論授課同時,還將組織學員到產業園區、專業合作社、美麗鄉村等進行參觀學習,目的是提高認識、更新理念、拓展視野、增長見識,學習先進經驗和好的做法。
培訓班將采取“專題授課+現場教學+經驗交流+線上學習”培訓模式,強化培訓效果。正確引導高素質農民退役軍人在鄉村振興中發揮示范、帶動引領作用,帶領群眾發展產業,建設美麗鄉村,實現共同富裕,為鄉村振興作出貢獻。
來源:承德市農廣校

11月3日,河北省衡水市棗強縣農廣校高素質農民培訓開班。2022年棗強縣新冠肺炎疫情不斷,給高素質農民培訓工作造成了很大困擾,新形勢,新要求,結合棗強縣防疫部門禁止人員聚集和農民培訓方案要求,棗強縣農廣校積極探索新方法,力爭年底完成培訓任務。
棗強縣農廣校共承擔350人培訓任務,其中經營管理型50人,技能服務型300人,全部實行線上線下融合培訓,為了既保證避免聚集、又完成培訓任務棗強縣農廣校采取了幾種方式:
接受學員電話報名,錯峰辦理報名手續。為了降低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影響,棗強縣農廣校今年采取通過鄉鎮向村莊發放招生通知,接受學員電話報名的方式進行招生,棗強縣農廣校根據電話報名登記基本信息,建立微信群,通知學員錯峰辦理高素質農民和中專學員辦理入學手續。先將學員錄入農民培訓管理系統,開通網課,學員先在網上學習,待棗強縣疫情平穩,安排開展線下課程。
針對村莊中人員流動性小的特點,進村辦班。為防止造成疫情傳播,棗強縣農廣校根據村莊中人員流動性小造成疫情傳播風險小的特點,進村辦班,讓農民朋友在自己家門口參加培訓,不擴大學員的活動范圍,從而把風險降到最低。
截至目前,棗強縣農廣校已安全完成300人的培訓學員招收任務,沒有造成任何疫情傳播風險,網課學習都在進行中,已有80%學員完成網課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