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和《國務院關于促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推動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科技部近期編制印發《“十四五”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規劃》。
規劃提出,到2025年,國家高新區、自創區布局更加優化,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體制機制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明顯改善,高新技術產業體系基本形成,高新技術成果產出、轉化和產業化機制更加完善,攻克一批支撐產業和區域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研制一批兼具原創性和先進性的高水平標準,形成一批自主可控、國際領先的產品,涌現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和產業集群,對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保障作用明顯增強,綠色低碳和智能化轉型成效顯著,中關村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取得重要進展,建成若干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高科技園區和一批創新型科技園區、創新型特色園區,對國家重大戰略的全方位支撐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
率先成為支撐科技自立自強的創新高地。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不斷聚集壯大,關鍵核心技術、前沿引領技術和顛覆性創新取得重要突破,涌現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重大原創成果,在更多戰略領域構建先發優勢。
率先成為更具有吸引力的人才高地。在關鍵領域集聚一大批戰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企業家隊伍和高水平創業群體加快成長,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
率先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高地。產生一批具有強大國際競爭力的科技領軍企業和世界一流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群體持續壯大,科技、產業、金融循環更加順暢,成果轉化效能顯著提升,形成若干世界級創新型產業集群,培育一批未來產業。
率先成為服務新發展格局的開放高地。東西合作、南北互動等跨區域園區合作取得顯著成效,“一帶一路”科技園區合作取得重大進展,全球創新資源集聚輻射能力顯著增強,創新環境的國際化程度大幅提升,開放合作水平明顯提高。
率先成為制度與政策創新的改革高地。管理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突破性、首創性、引領性改革持續探索,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先行先試政策,專業化、市場化服務能力持續增強,適應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的制度環境不斷完善。
近日,首都之窗公布《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2021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切實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加快建設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市政府決定,對為科學技術進步、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首都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和組織給予獎勵。
根據《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經市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委員會評審、市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審定,市政府批準,授予謝曉亮院士北京市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授予肖云峰、高揚等9位青年科學家北京市杰出青年中關村獎;授予阿爾門·謝爾蓋耶夫教授等6位外國科學家北京市國際合作中關村獎;授予“黑洞搜尋與吸積物理研究”等5項成果北京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授予“高溫超導體中壓致超導再進入現象的發現與機理研究”等25項成果北京市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授予“非結構光場智能成像關鍵技術與裝備”等3項成果北京市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授予“多光源可調節的面曝光3D打印關鍵技術及應用”等9項成果北京市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授予“全系統全頻北斗厘米級高精度定位芯片研發及產業化”等37項成果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授予“北斗高精度大氣探測系統關鍵技術及應用”等112項成果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日前,中國證監會正式批復同意,在北京市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并啟動認股權登記和轉讓綜合服務試點,這也是該項綜合服務在全國的首個試點。業內人士表示,開展認股權綜合服務試點是完善區域性股權市場生態體系,解決行業實際需求,加大科技創新支持力度的重要舉措,將有助于解決科創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根據證監會批復,北京股權交易中心將依托區域性股權市場,作為法定私募證券交易場所的功能定位和基礎設施,依法合規、積極穩妥建設認股權的確權、登記、托管、結算、估值、轉讓、行權等一系列綜合服務的試點平臺。
所謂認股權,是指企業或相關方按照協議約定授予外部機構在未來某一時期認購一定數量或金額企業股權(或股份)的選擇權。一般情形,是指出資者給融資企業提供債權類資金時雙方約定在未來某一時期出資者可以選擇認購融資企業一定的股權。
近年來,科創企業已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動力來源之一,但“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科創企業發展初期面臨的老大難問題。科創企業普遍存在研發投入大、盈利能力弱、抗風險能力差等特點,發展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很難獲得單純的債權融資或股權投資資金的支持。而通過認股權,采取“先債后股”的融資方式,科創企業可以選擇出讓部分未來可能的股權溢價以獲得信貸資金支持,從而更加順利跨越創業初期融資難關。
以北京地區為例,截至今年二季度,北京私募股權、創投基金管理人超過2700家,管理基金規模超3萬億元。全國創投基金在北京的投資項目1.2萬個,在投本金超過2200億元,其中投向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的本金占到一半以上。各類銀行對科創企業積極給予信貸支持,北京地區科創企業貸款余額超過8000億元。北京各類市場主體開展了大量認股權業務,目前存量認股權協議約3300筆。
北京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在公告中指出,認股權綜合服務試點聚焦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圍繞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針對各類主體在認股權業務中面臨的痛點難點問題,通過搭建第三方服務平臺,為各類主體提供認股權業務全鏈條綜合服務,打造以股權服務為核心的金融服務體系,探索區域性股權市場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發展新模式。
近日,北京市推進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已有落地案例——首都師范大學的發明專利“階梯加熱紅外熱波技術測量厚度的方法”通過先使用后付費方式許可給海淀區中小微企業北京維泰凱信新技術有限公司使用,為中小微企業承接高校院所、醫療衛生機構科技成果的渠道不暢、許可費用高等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本次先使用后付費案例,從協商到最后簽訂協議前后不過半個多月的時間,簡化了流程,加快了效率,更加堅定了我們和高校合作的信心。”談及此次承接首都師范大學的這項專利,北京維泰凱信新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毅感慨道。
《關于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開展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醫療衛生機構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政策的適時出臺,為科技成果供需雙方開展合作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提高了科技成果轉化效能,優化了轉化過程中的談判流程,在雙方有轉化意向的短短半個多月的時間內,就簽訂了專利實施許可合同。
作為中關村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配套政策,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聯合市教委、市經信局、市財政局、市衛健委及海淀區政府出臺了“先使用后付費”的改革試點實施方案,該方案鼓勵高校、科研機構、醫療衛生機構采取“零門檻費+里程碑支付+收入提成”或“延期支付許可費”等方式授權中小企業先行試用科研機構的科技成果,打消了維泰凱信的顧慮,卸下思想負擔后的雙方,從協商到最后簽訂協議,僅用了半個多月。
“希望北京市能出臺更多有效的政策,如學校和企業聯合申請項目給予更多的政策傾斜、建立更多的高校專利開放性和共享性平臺、給高校教師創業或者與高校有密切合作的企業更多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加快高校和中小企業合作的步伐,開創高校與企業協同創新、科研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的新局面。”何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