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強云
進入新時代,高等教育現代化進程得到穩步實施,高校教育體系得到深化,治理能力得到提升,對思想政治教育評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評價與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緊密相關,同時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發展具有導向作用,是引導大學生培養健全人格的思想標尺。完善立德樹人機制,堅持教育評價要具有科學性、實效性、加強過程性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提高教育評價的客觀性、科學性和專業性。思想政治教育評價是檢驗高校思政課質量和實效的一種方式,也是教學實踐的出發點和“指揮棒”。
高校作為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主渠道,深刻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換言之就是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養人,培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人。規范學科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評估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發展起主導作用,為實現高校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制度保障。思想政治教育評價是思想政治教育評價主體根據一定的標準和要求來進行評估的,它的評估內容包括評估主體、評估客體、評估環體、評估介體、評估載體、評估內容、評估方式和評估效果等,可以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效果諸方面實行全面評估提供標準。
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立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服務,需要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評價可以促進實際工作中的各要素的協調配合,做到教育主體、教育客體、教育對象三位一體,教育的內部因素和外部環境各盡其職,統籌兼顧、協作一致。體現評價主體之間的客觀性與評價客體的民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評價的重要指標,可以科學合理地把行政主管單位、學校、教師、學生維系在一個體系中,使其各司其職各盡其責,達到全方位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評價在各學科評價中起著思想指引和價值追求的作用,綜合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各學科發展歷程中的基礎地位和自身的重要價值。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評價發展的同時也進一步鞏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在全部的學科發展及國家和社會的發展中不可缺失且越來越重要,要用科學的評價來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評價過程中,工作評價和效果評價是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堅持問題導向,要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與高校存在的不利因素等實際情況相結合,采取新對策來解決新時期所要面臨的新問題。然而評價技術手段比較單一、評價標準整體性不足、評價主體單一等問題,這些問題仍然是限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評價科學發展的主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評價技術手段貫穿于整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評價的歷史發展之中,評價技術手段資源的豐富性根源于人的思想的內在性與主動性,而評價技術手段應用的單一性主要是由于在具體的教育環境中沒有得到普遍實踐,這就導致了豐富的評價技術手段資源與單一的評價技術手段應用的不協調發展。人的本質屬性是社會性,人的思想也會受到其所處的環境的影響,這種影響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轉移而改變,但是這種影響會受到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相互作用而變化?,F行評價技術手段就是試圖倚重量化方法來揭示評價對象的確定性,雖然這種方法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象的精確性有一定程度的反映,但它反映的僅僅是人的思想穩定的一面和有序行為的一面,很難只通過一些具體的、量化的東西得到全面的解釋。所以,堅持評價技術手段向多樣化、差異化、復雜化發展,是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學發展的現實需要。
評價信息是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評價時所產生的內容,對評價主體結構的保持與功能的發揮起基礎性作用,能夠確切地反映評價主體的運行和效果。然而部分高校存在的問題是思想政治教育評價信息不夠全面,這一問題已經制約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評價的科學發展,進而也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一方面評價信息資源的豐富與主體收集信息的局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評價系統具有資源完整性的優勢,但其也受到資源信息在時間與空間上分布不均的影響,再加上評價主體認知的不全面和技術手段單一的影響,評價主體所獲得的信息是局部的、主觀的,這些局部的信息不能準確地反映存在的問題,主觀的評價信息不能滿足評價主體對客觀信息的需要。一方面評價信息文字材料的主觀性過強。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評價信息以文字材料為主和通過對文字材料的一系列加工,而經過這一過程得出的評價信息還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主觀性、局部性等不足,而這些文字性的評價信息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情況不能做到及時、客觀、全面的反映。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評價主要以行政認可為主要依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評價中的突出問題是行政力量仍然是學科評價的主導,而本應該服務于學科建設的行政管理卻成為了學科評價的主要組成部分。評價主體的單一導致評價效果的全面性不足,讓更多的評價主體參與進來,可以提高評價的全局性,避免了評價成為單一主體的“一家之言”。未來學科建設與評估要以多元化評價主體為方向,讓各評價主體能夠科學、合理的參與到學科評價中去,這樣有利于在評價中來促進學科的發展。因此,實行評價主體多元化是學科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評價的現實問題是如何提升評價的科學性、規范化和主體的多元化,這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與時俱進的必然選擇。推進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評價,應從明確價值目標,堅定價值追求、堅持基本原則,構建科學評價、優化運行機制,規范評價模式、推進評價主體多樣化等方面進行優化。評價在學科發展中有紐帶和橋梁的功能,它既可以對上級的行政分管部門負責,對上級的相關政策堅決貫徹執行,又可以廣泛接納社會各方資源,以獲取更廣泛的社會基礎和專業力量支持。
學術標準和社會價值標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評價最重要的評價標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評價也受到這兩大標準自身界定不清晰的影響。結合時代的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評價主要是分“組織”進行的,這種分“組織”進行的學科評價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與以思政共同體為依托的知識形態分離了,不利于相對獨立的知識形態的評價的發展。明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學術性標準與社會價值性標準,即學術性標準是通過合理的學科評價促進思想政治學科理論的發展和實踐的意義;社會價值是采用全方位的評價助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對當代社會主義青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植有著積極的引導作用。
評估方法多種多樣。實行過程性評估,“采取目標與過程并重的價值取向?!痹u估方法兼容并包,不一而足。在評價原則方面可以借鑒和吸收高校思政課評價基本原則,這一原則的設計具有全局的宏觀把控還有部分的微觀補充。深刻認識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基本要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評價要以學科的基本要素為基礎,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的歷史與潛能,促進其更科學更合理的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評價要堅持與時俱進原則,在學科數據收集中更應堅持這一原則,因為數據是評價的基礎,所以要采用最新數據、技術和理念,能更好的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評價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每一門學科的內涵都要全面考慮,其獨特的規律是經過多重實踐的結果,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也具有自身的獨特性,要充分認識到這些規律的獨特性對學科發展的重要性,并利用這種規律來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高校思想政治評價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對象、發展規律、價值追求、學科建設、理論支撐等作為評價的參數,再結合評價的價值導向,得出更科學的評價結果。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是一門主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載體的教育類科學,其內涵包括科研理論成果的顯現,更重要的是它在對人文社會的貢獻和自己學科價值追求的堅守。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在自身評估指標體系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還需要更多的專家和學者堅持不懈的探索。
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已經發展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評價的一種主流形勢,在充分發揮評價主體、評價客體、評價對象的功能,合理實行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對提高評價結果信效度和使用率都有重要價值。評價主體不同利益訴求也就不同,每一種評價主體側重的標準不一樣,這就導致評價主體的價值需求不一致,要協調好不同評價主體間的價值追求是推進評價主體多樣化的現實要求。要統籌協調好不同評價主體間的關系,推動不同評價主體間的相互配合,共同促進評價目標的實現。多元評價與單一評價相比,就是一種通過平等交流、協商理解、兼顧公平的集團活動與自上而下的控制活動的對比,很顯然前者較之后者更科學合理。因此,要推進以教育行政部門、高校和社會等為主體的多元評價體系,而以高校作為評價主體在多元評價體系中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它既有利于對教育管理部門和相關政策的貫徹落實,又有利于對社會資源的吸取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