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領導干部;抓落實
習近平總書記在《關鍵在于落實》中指出,抓落實,從領導干部工作方面講,就是抓黨和國家各項方針政策、工作部署和措施要求的落實。總書記的這番話為我們明確了抓落實的科學內涵,并為領導干部指明了落實的方向,就是落實到實踐中去,落實到基層中去,落實到群眾中去,以確保黨和國家目標任務的順利實現。
對于抓落實的極端重要性,我們黨的主要領導人先后都有很多精辟闡述。毛澤東同志要求共產黨員一定要有“認真實干”的精神。例如在井岡山時期,他曾講道:“一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人民看得見的物質福利。”在黨委工作中他更強調:“什么東西只有抓得很緊,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緊,等于不抓。”在改革時期,鄧小平就告誡全黨:“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來的,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1992年在深圳調研時,他就指出,深圳發展這么快,都是干出來的,更要求領導干部在工作中要“少說空話、多干實事”,凡事都“要落在實處”。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牢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的道理,堅持知行合一、真抓實干,做實干家。”
抓落實是被實踐證明的成功經驗,過去我們的事業靠抓落實取得成功,未來我們也要繼續發揚優良傳統,讓它成為我們成就偉業的重要保障。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總結了過去十年的偉大變革,概括了歷史經驗,明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部署,更發出了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要用新的偉大奮斗創造新的偉業的光榮號令。時不我待、催人奮進。當下,我們更要埋頭苦干,狠抓落實,才能把偉大夢想轉化為生動的實踐。
首先,要加強理論學習。學習是貫徹落實的前提,領導干部如果能將理論的高度與實踐的深度有機統一起來,就能更好地做好領導工作。一方面,領導干部要堅持讀原著、學原文,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提高政治站位,堅定政治方向。要時刻關注黨中央在關心什么、強調什么,對于新的決策部署、出臺的新文件、重要會議精神要第一時間學,還可以通過學習強國、人民日報等主要媒體,線上線下同步學,吃透中央精神,以及省委、市委最新精神。只有自己先學明白了,才能給下級把政策文件要求講明白,更能帶領廣大干部和群眾把工作干明白。另一方面,要加強對于業務知識和分管領域專業知識的學習,尤其是要結合自己負責的具體工作,努力學習與崗位職責相關的知識、技能。總之,不論是學中央決策部署,還是業務知識,學習的目的在于知行合一,為的就是能夠提高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在實踐中創造出優異的工作業績,把理論學習轉換為工作實效。
其次,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抓落實過程中,不同的政績觀會有不同的抓法、不同的結果。”在過去,一些干部就在“發展”的問題上產生了一定的誤區,甚至直接把經濟的快速發展與GDP數值增長直接畫等號。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一些地方出現了以經濟數據、經濟指標論英雄的片面政績觀,大搞裝點門面、徒有其表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結果不僅沒有帶來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反而帶來了一些隱患和問題,并引發了類似土壤污染、霧霾、水源污染等諸多社會矛盾和問題。正確的政績觀,在政績的內容上,要有利于國家、地方和單位的建設與發展,符合長遠發展;在創造政績的途徑上,要在“真”字上下功夫,腳踏實地,而不能投機取巧,以犧牲后代利益、浪費資源為代價;在創造政績的目的上,更要為了黨、國家和人民,而不是為了個人職務的升遷。
再次,要發揚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人民日報》上曾經登載的一篇文章講了這樣一件事:有個貧困地區,為了讓上級考察時能夠看到自己的扶貧成績,便安排一些披著白色化肥袋的小學生趴在領導路過的山坡上,領導遠遠望去,山坡上盡是美羊羊,大加贊許。地方干部也喜洋洋,最終是皆大歡喜,這就是典型的假落實。真落實就是要領導干部發揚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把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多去困難較多、情況復雜、矛盾尖銳的地方調研,掌握真實的情況,解決實際問題,不能走馬觀花、高高在上,更不能脫離實際、脫離群眾。
最后,要培養責任擔當的膽略和氣魄。責任擔當是領導干部必備的基本素質,也是優良的政治品質。如果干部都缺乏戰勝困難的勇氣、得過且過、渾渾噩噩,那我們的藍圖再清晰、規劃再有力、部署再嚴謹,也很難轉化為實效。任何事物都處在矛盾中,并且都是在矛盾中發展進步的,抓落實也不例外,領導干部在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矛盾,要敢于正視矛盾,用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去戰勝困難、化解矛盾,更要緊緊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發揮民智求得矛盾和問題的及時正確解決。而且,面對歪風邪氣,要勇于亮劍出擊,面對艱難困苦,要敢于挺直腰板,面對棘手難題,要不怕承擔風險。
抓落實不能光憑一腔熱情,還要講究科學的方法,才能把握抓落實的“金鑰匙”。
首先,要提升創新創造力。領導干部不僅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更是政策方針落到實處的關鍵環節。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前所未有的展開,我國也已經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關鍵時期,前進道路上可能會遇到種種風浪,這就迫切需要領導干部在工作中有意識的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創新創造力,在風險挑戰中高質量完成發展的重任。例如:逆向思維。逆向思維是最典型的創新性思維。它是指人們在思考時,能夠跳出常規,有意識地改變事物發展的順序,從反方向尋找解決辦法。在日常工作中,領導干部可能會被各種事務、問題所擾亂思緒,出現“鉆牛角尖”的現象,但逆向思維可以打破思維定式,從源頭尋找破解問題的癥結所在,往往可以打開解決問題的新局面。發散思維,是從一個信息源中導出多種不同結果的思維方法。它的主要表現特征就是發揮創新力,“大膽地設想”。領導干部在實際的工作中要努力利用創新思維來解決具體問題,最終提高落實水平。
其次,要提高抓重點的能力。抓重點是指能快速地在各種混亂的表面現象中,尋找規律,從而把表面現象歸納總結為結構清晰的事物特征,也就是快速抓住事物的根本、問題的關鍵,并確定工作重心的能力。現實中,我們要落實的工作肯定紛繁復雜、困難重重,這就要求領導干部要能夠在統攬全局中找到問題所在,從解決要害問題來推動工作落實。
最后,要提高動員溝通力。抓落實如果僅有領導骨干的積極性,不能把身邊的人、把廣大的人民群眾發動起來,那么就會成為少數人的空忙,任務也會落空。古人講“乘眾人之智,則無不任也;用眾人之力,則無不勝也”。歷史唯物主義的群眾史觀告訴我們,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增加都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人民群眾才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黨的群眾路線更要求我們,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緊緊依靠群眾。所以,我們廣大領導干部要善于團結群眾、發動群眾,激發群眾干事創業的熱情,和群眾一起匯聚落實工作的強大合力,提高落實水平。
制度具有穩定性、全局性和長期性。任何一項工作任務的落實,都必須提供相應的制度保障。科學有效的制度不僅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更能激發領導干部抓落實的熱情和積極性。
首先,要建立嚴格的目標責任制度。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制度的不合理,職責劃分不明確,導致許多工作出現同一任務多人負責的現象,最終結果就出現了“要么都不管,要么都來管”的尷尬局面,落實效果打了折扣。究其本質原因就是“共同負責等于無人負責”。所以,要建立嚴格的目標管理責任制,把復雜的目標任務落實到具體的部門、崗位和個人,逐步形成環環相扣、層層抓落實的工作局面。例如在扶貧工作中,我們為每一位貧困戶確立了幫扶責任人,由責任人為貧困戶量身制定減貧方案直至貧困戶脫貧摘帽,這就是把扶貧目標量化到個人,用責任制促進脫貧工作的落實,取得了良好成效。
其次,要建立嚴格的督查制度。現實中,如果工作有了詳細地安排部署,但缺乏相應的檢查,就很容易走過場,虎頭蛇尾,最終的結果便是不了了之。一方面,對于每一項工作的檢查督導,督查人員都應當深入現場,了解真實情況,反映客觀問題,用事實說話,不以偏概全、不帶個人主觀色彩。另一方面,我們一般需要督查落實的工作通常阻力大、周期長,涉及人員范圍廣、協作部門多,處理起來比較繁瑣、棘手。但督查人員仍要破除萬難,敢于督查,敢于批評,對于工作落實不到位、出現失誤的單位和個人要堅決追究責任,一查到底。除此之外,針對一些季節性、時效性較強的工作,領導干部都要超前介入,及時進行干預、督促,來確保落實。如疫情防控、洪澇災害、抗險救災等等,如不及時預判、抓緊落實,就會導致工作落空,甚至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總之,只有干出來的精彩,沒有等出來的輝煌。大有可為的時代,更呼喚大有作為的人,廣大領導干部,要鉚足干勁,干在實處,以崇尚實干的精神狀態和奮斗姿態自覺投身到我們偉大事業中,只有這樣,才能不負這個偉大的時代。
參考文獻:
[1]王玉堂.練好抓落實的“硬功”[J].秘書之友,2020(1).
[2]習近平.關鍵在于落實[J].求是,2011(3).
[3]熊項斌.新時代領導干部創新動力與提升機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1).
(作者單位:中共運城市委黨校 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