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娟
幼小銜接中的前書寫準備受到家長和教師的高度重視,做好前書寫準備,有利于幼兒升入小學后的學習與發展,但在前書寫準備方面,教師和家長們還存在一定的認識誤區,指導方法不科學,導致幼兒的前書寫面臨許多阻礙。本文就目前幼兒在前書寫上存在的兩個突出問題,從四個方面梳理出科學的引導策略,匯集成前書寫準備攻略,從而幫助家長和教師掌握科學的引導方法,助力幼兒做好前書寫 準備。
近期,在雙向銜接聯合教研中,“前書寫”成了教研中的高頻詞。什么是前書寫呢?簡單來說是指幼兒所進行的非正式的書寫活動,它與正式的、系統的書寫有著較大的區別。可從表1中看出前書寫與正式書寫之間的差異。
《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指出“要保護幼兒的前書寫興趣,做好必要的書寫準備”。《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也提到“3-6歲兒童應當具有書面表達的愿望和初步的 技能”。
在此,我們可以把前書寫活動理解為幼兒用筆或者其他書寫替代物,通過感知、涂畫、涂寫、模擬運用文字或符號等形式,用圖形和文字向周圍的人傳遞信息、表達感情及構建前書寫經驗的游戲和學習活動。它可以是幼兒自發產生、自主進行的游戲活動,也可以是在成人的引導下進行的以游戲為主的學習活動。它能培養幼兒的興趣,讓其做好必要的書寫準備。
教師會關注幼兒的書寫習慣,握筆姿勢和坐姿是幼兒升入小學后較難掌握的環節。在幼小銜接家長會中,一些家長也提出擔心幼兒不會寫字,擔心幼兒升入小學后跟不上,很多家長對于幼小銜接的做法就是讓幼兒學習拼音、寫字、書法等,殊不知,不科學的刻意練習會嚴重影響幼兒的身心發展且影響幼兒的學習興趣。
經過觀察與調查了解,我們發現幼兒在前書寫準備中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困難。
一方面是幼兒的握筆姿勢存在問題,幾乎有一大半的幼兒執筆有困難。經過統計,常見的錯誤握筆姿勢有6種:橫搭型,大拇指包住了食指;扭曲型,拇指扭曲頂著筆桿;扭轉型,寫字時整個手腕扭轉,筆尖朝向自己;睡覺型,寫字時手腕和手邊會貼著桌面,遮住自己的視線;拳頭型,執筆時好像握著拳頭一樣;彎曲型,寫字時手腕往里彎,沒有保持直線。可見握筆姿勢問題突出,需引起教師和家長的重點關注。另一方面是幼兒的坐姿不正確,有些幼兒寫字時會趴著,有些頭離書面太近,有些坐得歪歪扭扭,等等,這些錯誤的姿勢不但影響前書寫能力,還會影響視力健康與身體發育。

表1 前書寫與正式書寫間的差異
許多幼兒在圖畫表征或書寫文字符號時會發現太過用力,導致紙易被戳破,寫起來容易累,容易失去書寫興趣。還有一部分幼兒在大班下學期不能完整書寫名字,寫數字容易寫反,數字筆順不正確,以及無法通過自己的圖畫、符號表達自己的想 法等。
針對幼兒遇到的書寫困難,我們將幼兒的前書寫能力培養融入日常生活,給幼兒提供大量游戲、繪畫、表達的機會,梳理出幫助他們提升前書寫能力的 幾大攻略,有效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
1.握筆姿勢要正確。握筆姿勢是幼兒學習書寫的難點,需要通過較長時間的練習。教師可以在環境中展示正確的握筆姿勢圖片,讓幼兒通過教師示范、握筆器輔助,自己嘗試練習等方法,逐漸掌握正確的握筆方法。教師可以利用兒歌,幫助幼兒理解握筆的技巧,《握筆姿勢兒歌》內容如下:“老大老二捏成圓,兩指相對不相連,老三靠在筆桿后,筆桿躺在圓中間,老四老五往里卷。”教師可以讓幼兒在練習中尋找身邊的榜樣示范,鼓勵幼兒觀察榜樣的握筆姿勢,同伴相互指導,將正確握筆姿勢圖片展示到環境中,讓幼兒感受榜樣的力量。教師可以投放握筆姿勢記錄表,記錄每名幼兒掌握正確握筆姿勢的時間,誰在什么時候能正確握筆了,就記錄下來,這樣可以激勵幼兒關注自己的練習過程。教師可以提醒父母在家關注幼兒的握筆姿勢,借用幼兒園的引導辦法進行家庭教育指導,待到幼兒大班畢業時可以通過記錄紙了解到有多少幼兒可以正確握筆了, 有多少幼兒需要在假期繼續練習。教師要尊重每名幼兒的練習進度,從小班開始引導,長期堅持,這樣每名幼兒終究會克服這一大難關。
2.坐姿要端正。如果坐姿不端正,骨骼會扭曲發育,易形成含胸駝背、烏龜脖體型。為此,教師和家長應該從小班就開始關注幼兒的坐姿,幼兒在活動中身體要坐直,看書時眼睛與書保持適當距離,不趴在桌上看書、畫畫等。教師可以通過與幼兒共讀相關繪本《如果你坐得歪歪扭扭》,了解坐不直的壞處,當幼兒認識到坐姿不對的壞處時,同樣可用環境與榜樣的暗示,時刻提醒幼兒注意自己的坐姿。教師還可通過兒歌的方式,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坐姿習慣,如《書寫兒歌》:“小朋友要記牢, 畫畫姿勢很重要,畫畫時,腳放平,頭不歪來身坐正,眼離本子一尺遠。”
1.控筆游戲——提高肌肉控制能力。重復的書寫練習,會讓幼兒逐漸失去興趣和耐心,所以需要把書寫的過程變成游戲的過程,幼兒就會在其中收獲快樂和成長。比如有的幼兒的控筆能力較弱,容易過于用力或線條不直,教師可以投放多樣控筆材料,如連點游戲、描畫游戲、“復印漢字”、格子對稱畫、描長線、線描畫等。幼兒在各種趣味線條的練習中掌握控筆的力度和流暢度,還提高了注意力及手眼協調能力。
2.花樣名片——掌握姓名書寫。關于寫名字的練習,可以融在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如:晨間簽到可以簽名字,幼兒通過設計名字標識放在自己的收納柜,便于管理;在搭建區可以用倍數積木拼搭名字;在美工區可以設計名片,創意名字,用扭扭棒做名字;等等。幼兒在多種練習中,對名字的形狀、結構、筆畫觀察得更仔細,這能幫助他們書寫名字。
3.趣味材料——激發書寫欲望。在區域中投放象形字的演變過程,幼兒通過操作感知圖畫與漢字的聯系,初步了解象形字;在閱讀區投放《漢字是畫出來的》《我的第一本漢字書》激發幼兒的書寫欲望,提供繪畫工具將閱讀感受用繪畫的方式表達出來;還可以投放“報紙圈字”,幼兒尋找相同的字或自己認識的字,互相交流;投放各種趣味圖畫識字材料,如“粘貼書”“火車詞語接龍”“磁性拼字游戲”“一起說相反”“釣魚識字”“蒼蠅拍字”等。教師要激發幼兒識字的興趣,從而增強其書寫的欲望。
4.符號傳情——保護書寫興趣。當幼兒有強烈的書面表達欲望時,就喜歡寫寫畫畫,這時可以引導幼兒通過書寫、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例如,我們和幼兒共同閱讀了《點點和多咪的來信》,學習了寫信的格式,用箭頭標記表示事情的順序,幼兒學會了寫信之后,興致高昂,每天都會在自主活動時間給自己的好朋友或爸爸媽媽寫信,在寫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到許多漢字的書寫。我們還鼓勵幼兒做游戲計劃、時間計劃、閱讀感受記錄、觀察記錄、游戲活動記錄等,給幼兒提供充足的書寫時間和空間,通過圖畫、文字、符號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內心的情感等。教師可以讓幼兒做趣味標識,如:值日生標識,幼兒畫出值日生可以做的事情,用名字或學號標識預約要做的事情;物品登記標識,今天帶來哪些物品,離園時需要帶哪些物品回去,通過標識來提醒自己保管好自己的物品。幼兒通過寫寫畫畫表達心聲、傳遞情感,從中獲得互動和反饋,這會激起他們濃厚的書寫興趣。
5.認識工具——了解書寫規則。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認識各種常見的筆,了解這些筆的功能,還有橡皮、刨筆刀、小尺的使用方法,筆袋、文具盒的保管。在大班下學期,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帶自己的筆袋,嘗試用自己的筆書寫,自己體驗刨筆、用橡皮擦。教師要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的方向感,讓其對上下、左右、中間、旁邊、里外有明確的概念,然后在集體活動或區域活動中引導幼兒認識田字格。
6.游戲情境——練習基本筆順。幼兒對書寫順序并沒有太多概念,他們在寫寫畫畫時有時沒有按照從上到下、從左至右的順序,更多是按照自己的習慣。這時教師需要幫助幼兒了解正確的筆順,可以設計添畫游戲,如用畫“人行道斑馬線”學寫“一橫”,用畫“圍欄”學寫“一豎”,用畫“魚鉤”學寫“豎鉤”,用畫樹葉的脈絡學寫“撇、捺”,用畫樓梯學寫“橫折”等,在練習時引導幼兒按照從左至右、從上至下的順序書寫,通過用數字提示練習筆順。如“你會左右畫線嗎?請你按魚骨頭上的箭頭和數字提示把魚骨頭畫出來”等。幼兒在這種練習中不僅掌握了正確的筆順, 還練習了常見的筆畫,提高了書寫技能。
總之,前書寫是幼兒一種自發的表達內心的途徑,是幼兒對周圍生活認知的一種再現。幼教工作者和家長應激發幼兒的書寫興趣,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尋找適合幼兒的生活化、游戲化的學習方式,建構前書寫到書寫的自然過渡橋梁,讓幼兒在原有基礎上不斷發展、逐漸進步、全面提升,為升入小學做好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