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應從娃娃抓起。近些年,中小學德育經歷了從“學科德育”到“課程思政”的轉向。伴隨這一轉向,課程思政逐漸將中小學德育內容細化落實到各學科課程、滲透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全面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將社會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家安全、生命安全與健康等重大主題教育有機融入課程,增強課程的思想性。自此,中小學課程思政以“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之態勢,為青少年的成長成人保駕護航。
思想啟迪與成人教育并非僅來自學科教師的課程教授,它還廣泛地存在于學生的交往與實踐中。因此,課程思政全員育人是指班主任、學科教師、非學科教師、學校及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家長、學生實踐活動參與者,甚至社會全體在班級引領、學科教學、學?;顒?、教育規劃、家庭養育、社會實踐、氛圍營造中有意識、高能力、潤物無聲地將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品質錘煉、心理健康、法治修養等內容教育引導于學生,切實實現學生身邊所有人都是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課程思政全過程育人可從縱橫兩方面著手??v向上,在遵循學生成長規律的前提下,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各有側重地做好幼兒適應集體→小學啟蒙德智→初中打牢基礎→高中提升素養→大學增強擔當各學段的銜接與貫通。橫向上,同一學段一面在學科、活動、主題日及其他課程學習與參與中,依照課程規劃→課程設計→課程教學→教學研討→教學反饋→教學總結進行切合學科特點與活動主題的思政教育;一面形成教育行政部門頂層設計→學校管理規劃→年級主管執行→班主任全面陪同→學科及各教師親身執行→學生全程參與的育人體系,縱橫結合、分類有序地浸潤學生思政。
學科課程與主題活動實是通過知識學習與能力鍛煉,促成學生的世界認知與自我反思,繼而付諸實踐。學科教育與主題活動自帶“思政”屬性,全方位育人切實可行。學科課程中的文史類不自覺地培育學生的愛國情懷與文化自信,理科類自然引導學生嚴謹務實、創新求真品性的養成,藝術類潛移默化地熏陶學生的創造與真誠本性,而主題活動則或以勞動教育讓學生體驗生活艱辛與獨立人格,或以生命教育讓學生感受人生意義與珍惜當下,或以法治講座讓學生學會保護自己與懂得權責,或以各類表彰激勵學生積極向上與努力拼搏,或在研學旅行中讓學生學會和睦相處與快樂溝通,甚至在置身其中的校園環境、言行儀式與建筑風格中感受自身與學校的命運連接與獨特美韻,這些都是課程思政全方位育人的應有之義。
戴圣云:“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闭n程思政是集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于一體的立體化、多層次、全過程的系統明德育人工程。
魏冰娥? ?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