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寧琳琳 吳春玉
研究生教育是國家的戰略資產,需要投入戰略性資源,而最關鍵的戰略資源就是高水平的教師特別是導師隊伍。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與本科階段相比,研究生的培養規模小,導師對學生的指導時間長、投入大,與學生的互動雙向,不管是學術上的問題還是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導師與學生的聯系都更加密切,總體而言,導師對研究生的影響是廣泛全面的。
2020年召開的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提出,要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嚴格質量管理、校風學風,引導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這意味著提升導師指導能力進而提高導師隊伍水平成了目前研究生教育中亟待解決的問題。近幾年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問題已經被普遍關注與重視,加大導師培育力度,不斷提升導師隊伍的整體質量和水平已成為當務之急。
通過搜索我國教育部網站,以“研究生導師”為關鍵詞,搜索總結近五年教育部發布的5部政策文件,發文機構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辦公廳。5部政策文件均提到高校或研究生培養部門加強導師隊伍建設、提升導師指導能力的相關舉措。

表1 政策文件中關于高校加強導師隊伍建設的舉措
通過提煉5部國家政策文件中的關鍵詞,總結出關于高校提升研究生導師指導能力的舉措集中在導師遴選、導師培訓、評估與考核、監督管理機制幾大方面[1-5]。導師隊伍的質量和水平事關整個研究生教育的水平,事關研究生教育強國建設戰略能否順利實現。因此,導師的培養工作,保障研究生導師指導工作的質量,成為目前高校重視的問題。
國家與高校有關研究生導師崗位職責的政策文本,充分說明了導師的崗位職責不同于一般高校教師的崗位工作,在研究生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中“培養機制”是依據國家政策文件對高校提升導師指導能力的要求以及導師自身專業發展需要,研究黑龍江高校目前采用的導師培養具體政策內容和方法手段,以及各類導師培養平臺的建設與完善,在本文中主要體現在黑龍江高校在導師遴選、導師培訓、評估與考核、監督與管理機制等方面的具體措施。
目前黑龍江省有本科高校39所,公辦類27所,在查閱官網資料后,發現設有研究生院(部/處)的共有19所。在黑龍江省高校研究生院網站的調查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導師的遴選與聘任、導師培訓、導師考核與評估和監督與管理機制。
在導師遴選與聘任方面,研究生導師任職資格的遴選,有利于構建素質精良、結構優化的研究生導師隊伍,有利于提高導師隊伍水平,進而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有14所高校在導師遴選與聘任上有專門文件或條例作為支撐。在導師培訓方面,有15所高校都在官網明確表明開展過研究生導師培訓活動,并把培訓分為崗前培訓、在崗培訓、專題培訓三種類型。但僅有4所高校制定了專門的導師培訓管理的相關文件,僅占總高校數量的21.1%。在導師考核與評估方面,有10所高校制定了專門的考核評估文件或在導師管理條例中提到了導師考核與評估方面。
通過調查分析黑龍江省部分地方院校研究生院關于研究生導師管理條例發現,部分高校存在對導師培養重視度不夠,培養機制不完善等問題。
科研指導者與研究者不同,并不是具備強大的學術科研能力就等于可以高效指導學生。研究生導師的標準不應只是科研能力,還應重視導師指導能力方面的培養。但在查找黑龍江省各高校官網或研究生處網站后發現,僅有8所高校設立關于導師隊伍的版塊,未達到整體數量的一半。剩余高校則并未在網站上設立專門的研究生導師板塊或者導師隊伍板塊中內容缺失,將研究生導師的相關文件零散分布在通知公告、學科建設或者研究生培養等板塊中。由此可見高校在導師培養、導師隊伍建設方面重視度不夠,培養工作只圍繞著研究生來進行,而忽視了研究生導師培養。
國家近幾年出臺的關于導師培養的相關政策文件,要求各地各校貫徹落實準則情況,并制定相關的實施細則,但以《教育部關于全面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的意見》為例,僅有10所高校在官網中曾明確將其列舉出來,其中僅有5所高校明確提出要切實制定與實施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相關細則,如哈爾濱工程大學的《哈爾濱工程大學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實施細則》。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都有對于國家政策響應不及時,響應度不夠的問題。
在導師遴選方面,大部分黑龍江省高校都制定有專門的導師遴選標準或在導師管理手冊里有遴選條件,僅有3所高校查詢不到關于導師遴選的相關文件,但查看導師管理手冊后發現部分條款的規定比較概括,措辭上存在模棱兩可的傾向。在導師培訓方面,19所高校里有5所高校制定有導師培訓手冊或導師培訓工作要求,有10所高校雖然日常有導師培訓活動,但并未制定相關文件,并未對培訓的標準有具體的規范說明。這表明大部分高校雖然進行培訓,但沒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學化、規范化的培訓體系。各項政策文件制定的標準和細則太過籠統,無法落實到位,導師想提高指導能力得不到系統幫助,無法有效提升導師隊伍水平。
考核結果無法對導師起到激勵作用是目前黑龍江省大部分高校存在的問題。考核與評價是研究生導師衡量自身發展的關鍵,建立真實有效的考核評價機制,是提高研究生導師指導能力的重要保證。部分高校雖然在導師管理方面有具體文件作為支撐,但閱讀文件內容后發現,文件中對于導師職責、導師管理等方面的條款比較含糊,措辭過于籠統。19所黑龍江省高校中有9所并未在研究生導師考評的標準有具體的說明,這表明近一半的高校缺乏具體的考核標準。未建立起規范的導師考核評價機制,研究生導師考核結束后沒有相應的獎懲措施,導師評價無法真實反饋導師的情況,導致考核評價結果不被導師重視,很難對研究生導師發展起到激勵作用。
針對各高校在導師培養過程中出現的這些現象及問題,同時基于導師自身專業發展的需要,各高校應進一步加大對導師培養力度,完善各項機制,重視導師指導能力提升和研究水平提高。在認識層面,高校需引導研究生導師正確認識指導職責,認識導師指導能力體系建構的重要性,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發展,突破唯學術成果論。
各大高校應把研究生導師指導能力提升納入研究生導師專業發展的重點領域之中,高校需認識到研究生導師對研究生培養的重要性,認識到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各高校應將提升導師指導能力作為學校加強導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高校要加強對研究生導師培養的投入,豐富導師發展的形式,整合導師指導的資源,完善相關機制。高校各部門和各研究生培養單位要通力合作,不斷加重研究生導師在各項政策中的比重,組織推動研究生導師各項政策的制定與落實。
為了加強導師隊伍建設,高校要切合學校實際,細化落實相關政策。高校要加強對研究生導師培養的資金投入與精力投入,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的同時切實制定相關細則,使政策可以落實到位。在國家政策公布后,高校首先應積極響應并組織研究生指導教師進行學習,保證導師隊伍對于政策的了解與熟悉,其次應加快對于政策的細化落實,在結合高校自身實際的基礎上,貫徹落實國家政策方針,保證國家政策落實的同時加強導師隊伍建設。落實國家政策,制定實施相關細則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高校與研究生院及各二級學院共同努力,高校應促進多方協作,保證國家政策的有效落實到位。
促進遴選與培訓一體化,“先培訓,后上崗”,哈爾濱醫科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和黑龍江大學,都明確在培訓文件中提出新聘任導師必須參加崗前培訓和上崗資格考試,考試合格方可指導研究生。除此之外,文件中還要求導師做培訓總結,對導師培訓工作進行考核等。遴選培訓一體化將有助于提高高校學研究生導師的指導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確保其指導效果[6]。同時,將研究生導師指導方面的知識考核納入遴選標準,也有助于導師對于自身指導能力的重視[7]。高校應設計具有針對性、差異化、個性化的導師培育體系,提高培訓內容的科學性,開展多模式培訓形式,同時充分考慮導師群體特征,針對不同的培訓對象制定不同的培訓內容,培養導師的指導技巧,包括組織教學能力、日常指導和論文指導能力。
考評機制不只是評估研究生導師招生資格、評優、獎懲的客觀依據,更可以激發導師持久的學術活力和科研創新激情,提高導師責任感。強化競爭、激勵、約束機制,建立研究生導師的動態管理,有助于促進高質量的研究生導師隊伍的形成[8]。審核與評估應強調對研究生導師指導能力、指導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評價。高校要注重探索對優秀導師的激勵措施,推動構建完整的導師評估體系,強化優秀研究生導師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全體研究生導師不斷發展。
總體而言,各高校要高度重視導師培養,加緊制定和完善研究生導師職業行為規范及導師培養的相關機制,促進導師隊伍建設。高校要注意培訓和遴選的有機結合,對導師定期培訓考核,進一步完善導師崗位管理制度,明確導師崗位職責,建設一流研究生導師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