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學院管理學院 董盈,杜春玲,陳清怡
隨著文化強國戰略的提出以及國家對文化事業發展的日漸重視,文化事業的建設與發展的地位也日益突出。隨著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自身精神文化需求也日漸旺盛。開展廣西文化事業建設工作,對廣西的社會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文化軟實力成了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1],國家也越來越重視文化事業的建設。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偉大目標。在部署“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任務中強調,“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2]。發展文化事業,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的內在要求。在文化強國的大背景下,各個地區的文化事業建設的成果影響著國家文化事業建設的發展。因此各地區的文化事業建設受到了高度重視。《廣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提出發展目標,到2035年,廣西社會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而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文化事業更加繁榮,充分滿足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3]。由此開展好廣西文化事業建設的工作,著力提升廣西文化事業建設水平,對于國家文化事業的建設有著關鍵的助推作用。
我國已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并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道路上前進。在這個過程中,既要讓人民群眾獲得充足的物質生活,也要讓人民群眾擁有健康豐富的精神生活。在黨的文化建設歷程中,人民的主體性地位被不斷夯實提高,人民的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根本保障,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4]。而我國發展文化事業的總政策:為人民服務的方向,決定了文化事業必須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發展目的[5]。開展廣西文化事業建設的工作,能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人們會獲得精神的陶冶、素養的提升,進而使廣西人民的整體生活水平得到提升,從數量和質量上更充分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和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的文化權益。
雖然現階段文化事業的建設與發展在逐步推進,但廣西的文化事業建設還是存在城鄉差距較大、資源分布不均衡的問題。首先在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城鎮的經濟社會發展較好,發展空間也比較大,城鎮的文化基礎設施相比農村更為齊全,種類更多,廣場、公園、圖書館、電影院、博物館等可供進行文化活動的場所設施豐富,甚至每個社區里都會有專門開展文化活動的場地。而很多農村的文化設施種類少,數量有限,大多數行政村就只有籃球場、農村書屋這兩種可供進行文化活動的設施,文化事業建設的場地不夠大,且文化設施老舊、可用性低,不能在硬件設施上保證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不利于農村文化事業的發展。
其次是在各類文化活動的開展上,城鎮文化活動匯演的種類、形式、舉辦的數量比農村要多,而農村文化活動形式、種類比較單一,舉辦的數量較少。城鎮因其較好的優勢,能更好地發展文化事業建設,開展文化活動的種類繁多,除了唱歌、跳舞等文藝匯演、親子活動,還會舉辦各種文化類和體育類賽事,而且數量較多。反觀農村則需要在某一個特定的節日、重要的時間點才會開展一些簡單的文化活動,一年內開展文化活動的數量屈指可數。這種農村文化活動的內容比較單一,文藝匯演、民間藝術表演等是農村文化活動的主要形式。長此以往,內容和形式的單一化,極大降低了農村人民的參與度,影響了人民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滿足程度,導致農村文化失去吸引力和競爭力[5],影響了農村文化事業的建設,阻礙了文化事業的建設成效。
最后造成以上困境的原因在于城鎮經濟發展、地域空間的優勢優于農村,而農村由于缺乏資金、自然地理條件欠佳、道路不通暢、人口分散等因素,導致文化事業發展受到阻礙。一方面,城市的經濟發展更繁榮,地域空間大,擁有的資源更豐富,在文化事業建設的資金投入上更多,既有足夠的資金保證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有足夠的資金支持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化活動,開展活動的文化資源充足;而另一方面,農村的經濟發展較差,對于文化事業資金投入較少,擁有的資源稀少,導致文化建設方面的工作特別薄弱。
文化事業的建設不僅在城鄉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地區之間的差異也比較大。廣西一共有14個地級市,它們在文化事業建設方面是存在一定差距的。首先是存在著區域之間文化事業投入不平衡的問題,造成文化事業整體發展水平不均衡。(見表1)

表1 廣西各市生產總值和文化支出統計表
以廣西各地公共圖書館的建設為例。公共圖書館是城市文化事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圖書館的建設成效,影響著城市文化事業的建設效果。那么從各市的公共圖書館相關情況來看,南寧市從整體上來看是發展相對比較好的,但具體到某一方面來說,各個市都有發展得好的一方面,例如桂林市的機構數比較多,但是從業人員相對來說較少。通過數據的對比,每個方面上的極差還是很大的。首先是在各個市的圖書館組織讀者各類活動上來看,賀州市組織講座次數僅有南寧的十分之一不到,而參與人次南寧市是來賓市的28 倍。其次在本年支出合計上,計算得出本年支出的方差為2196073.5。由此可以看出,各市在公共圖書館上的支出相差很大。最后從各市圖書館的基本情況的數據來看,總的來說,廣西各個地區之間的文化事業建設是不平衡的。(見表2)

表2 廣西各市圖書館基本情況統計表
造成以上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各地級市的經濟發展狀況、地域優勢和擁有的資源以及社會發展情況等,都會對它們的文化事業建設產生一定的影響。一方面經濟發展較好,就能更好地促進文化事業的建設發展,對于文化事業建設的投入相應會多,能保證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到文化事業建設中,舉辦的文化活動也會比較多。另一方面是各個地區的地理環境都不太相同。由于歷史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因,擁有的文化資源也是不同的,這些都會影響著各個地區的文化事業建設。例如南寧市的社會和經濟發展情況相比較來說是最好的。南寧是廣西的首府,政府對于其各個方面建設的重視,文化事業的建設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南寧在文化事業建設的資金投入較多,很多的文化活動都在南寧舉辦,相對來說,南寧市的文化事業建設是最好的。河池市的經濟發展情況較差,地理位置不好,河池在文化事業建設的資金投入最少,不利于河池市的文化事業建設。
廣西文化事業建設各項政策的落實以及文化事業建設的進一步發展,需要專業人才隊伍的帶領。當前,文化事業建設的隊伍建設還不夠完善,導致文化活動無法高水平、高質量地發展,缺乏專業的工作人員對人民群眾進行科學指導。特別是農村地區文化事業建設隊伍的不專業性尤為突出。一是文化事業建設從業人員較少,無法滿足農村文化事業發展工作的需求;二是文化事業建設的隊伍缺乏專業性人才的指導和監管,導致少數低俗文化的出現,對文化事業高質量的發展產生影響;第三對文化事業工作人員隊伍缺乏有效的培訓機制和平臺,很多文化事業建設人員只是受到簡單短時的培訓,就參與文化事業建設工作,不能對高水平文化活動的開展進行指導。
造成以上困境的原因主要在于經濟和文化事業的不均衡發展。在以經濟發展工作為中心的情況下,就容易忽視文化事業的發展,導致從事文化事業建設的人員數量較少,專業性的文化事業人才建設欠缺。首先,農村地區條件相對艱難,薪資普遍較低,文化事業建設的條件艱苦,相當一部分工作人員不愿意去農村地區從事文化事業工作,導致文化事業建設人員數量較少。其次,由于農村的歷史原因和管理的缺失,還存留著很多不良的習俗和文化,專業性人才對這些地區文化事業建設的指導難度很大。最后是對于文化事業建設人員的培訓上,缺乏資金的投入,導致文化事業建設人員不能獲得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加大對農村文化事業的建設,完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實施高雅文化進農村等文化惠民工程,促進農村文化事業更好地發展,縮小城鄉文化事業建設的差距,從而促進廣西文化事業的建設。一是廣西各地政府要投入更多的資金去保證農村文化設施的建設,保證文化設施的種類、數量能滿足人民的文化需求,健全完善農村書屋、籃球場等文化設施,有效促進農村文化事業的建設。二是完善對于文化設施的管理,定期派人檢查、整修老舊的文化設施,保證文化設施的完整完善,讓群眾有更多的機會開展文化活動。三是相關的政府部門要增加文化下村、下鄉的次數,普及文藝惠民工程,利用農村的特色優勢,創新文化活動的種類,讓群眾豐富多彩的精神和文化生活得到保障。加強鄉村文化事業的建設,努力縮小城鄉文化事業建設的差距,促進廣西文化事業的建設與發展。
加強對文化事業建設薄弱地區的發展,促進各地區文化事業平衡發展,從而提高廣西文化事業的建設成效。一是加大對文化事業建設薄弱地區的資金投入,構建文化事業發展財政保障長效機制,保證有足夠的資金能舉辦和開展各類文化活動,組織豐富的文化活動,加大對人民群眾的宣傳,讓更多的群眾參與到其中,更好地促進文化事業的建設。二是各地區利用地域優勢發展文化事業,挖掘各地區的特殊資源進行文化事業建設,利用地域的資源最大限度發展文化事業。例如百色市是紅色革命根據地,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和廉政教育基地,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政府可以對這些紅色資源進行建設和發展,從而促進百色市的文化事業建設。
為了進一步提高廣西文化事業特別是農村地區的文化事業建設水平,應加強文化事業隊伍的建設力度。一是政府適當提高文化事業建設從業人員的工資待遇,提供各種福利待遇,鼓勵更多人進入到文化事業建設隊伍中。二是建立完善的人才引進機制,為文化事業吸引更多有特長、又有能力的專業人才,也可以從民間組織中尋找優秀人才,進行系統培養[6]。三是加強對文化事業建設在職人員的培訓,根據在職人員的情況制定針對性的培訓方案,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增加對文化事業建設從業人員培訓的經費投入,保證工作人員接受更專業的培訓,使其掌握更多更先進的文化事業建設前沿知識,激發工作人員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