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莉萍
(容縣中醫院婦產科,廣西 玉林 537500)
卵巢儲備功能指卵巢產生卵子數量和質量的潛能,直接反映女性生殖內分泌功能與生殖潛能。女性卵巢儲備功能下降表現為卵巢內卵母細胞的數量和質量低下,引起女性內分泌失調,性激素水平降低,生育能力下降,影響女性身心健康。目前臨床常采用雌孕激素序貫治療卵巢儲備功能下降,可有效改善內分泌功能失調情況,但長期激素治療可能會導致乳腺增生、子宮內膜增生等,因此需慎重使用。有研究表明,中西醫聯合用藥治療可有效彌補單純激素用藥的不足[1]。中醫認為,卵巢儲備功能下降屬于“臟躁”范疇,腎精虧損、肝腎陰虛是發病之根本,氣滯、血瘀、虛實夾雜是該病發病之因。補腎調經湯融合多種藥材的藥效,經口服用藥治療,具有補腎養血、溫經散寒等功效[2];溫針灸是針灸后結合艾灸協同作用,能夠對重要穴位進行刺激,具有活血化瘀、溫陽通絡的功效,對卵巢儲備功能下降具有一定的療效[3]。故本研究旨在探討補腎調經湯口服聯合溫針灸治療前后卵巢儲備功能下降患者性激素及抗苗勒管激素(AMH)、竇卵泡數(AFC)、卵巢體積(OV)水平變化,分析其臨床治療效果,現將本研究結果整理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容縣中醫院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220例卵巢儲備功能下降患者參照隨機數字表隨機分為對照組(采用雌孕激素序貫治療)和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補腎調經湯口服聯合溫針灸治療),各11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7~37歲,平均(31.02±2.53)歲;體質量指數21~25 kg/m2,平均(22.63±0.84) kg/m2;不孕年限1~10年,平均(4.13±1.15)年。觀察組患者年齡26~38歲,平均(31.12±2.47)歲;體質量指數21~ 24 kg/m2,平均(22.59±0.81) kg/m2;不孕年限1~11年,平均(4.28±1.17)年。兩組患者基線資料經統計學計算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符合《婦產科學(第8版)》[4]《中醫婦科學(第2版)》[5]中的相關診斷標準,并辨證為肝腎陰虛證者。納入標準:所有入組患者均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年齡在26~38歲者;近期未服用過激素類藥物治療者;性生活正常,有生育需求者等。排除標準:合并生殖器官器質性病變者;手術或先天因素導致的卵巢功能不全者等。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雌孕激素序貫治療,經期出血第5天,給予戊酸雌二醇片(Jenapharm GmbH & Co.KG,注冊證號J20171038,規格:1 mg/片)口服治療,1 mg/次,1次/d,連續用藥3周。并于月經周期第11天開始口服黃體酮膠囊(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902,規格:50 mg/粒),100 mg/次, 2次/d,以30 d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觀察組患者在其基礎上采用補腎調經湯聯合溫針灸治療。補腎調經湯中藥方劑為山茱萸、熟地黃、川香、香附、丹參、菟絲子、山藥、甘草各10 g,白芍、當歸、益母草、補骨脂、炙黃芪各15 g。使用自動煎藥機將上述藥材熬制,煎煮時水面高出藥材5 cm,煎好后分裝,100 mL/袋。口服用藥,100 mL/次,2次/d,早晚各1次,經期停用,治療3個月經周期。溫針灸治療:取穴關元、血海、足三里、三陰交、腎俞、次髂、太溪,指導患者排空尿液后選取仰臥位,常規消毒針灸針,使用0.35 mm×40 mm一次性針灸針針刺關元、血海、三陰交、足三里1寸(1寸= 3.33 cm),得氣后留針,后選用2 cm艾條段點燃后插入針柄,30 min后取針;轉換體位至俯臥位,同法選取腎俞、次髂、太溪穴治療。隔日1次,每灸10次可休息2~3 d。經期時停止,治療3個月經周期。
1.3 觀察指標①依照《中醫婦科學(第2版)》[5]中的標準評估臨床療效。月經周期、經量恢復正常,各癥狀基本消失,中醫證候積分降低>70%,判定為顯效;月經周期、經量改善,各癥狀消失或減輕,30%≤中醫證候積分降低≤ 70%,判定為有效;月經周期、經量及癥狀無改善,中醫證候積分降低<30%,判定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依據《中醫婦科學(第2版)》[5]中的標準,對患者的主要癥狀進行評估,包括月經周期異常、月經量異常、經血顏色異常、頭暈耳鳴、腰骶酸痛、潮熱多汗、性欲減退、失眠健忘,各個癥狀按照無、輕、中、重分別記0、1、2、3分。③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所有患者外周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15 min分離留取上層血清,分別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化學發光法檢測血清AMH水平與性激素水平,其中性激素包括卵泡生長激素(FSH)、促黃體生成素(LH)、雌二醇(E2)、睪酮(T)水平。④使用陰道超聲診斷儀(上海歐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型號:GE VolusonE8)于排卵期檢查患者AFC、OV。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臨床療效)以[ 例(%)]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中醫證候積分、性激素與AMH、卵巢功能超聲檢測指標)均符合正態分布,以(±s)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分別為89.09%、97.27%;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月經周期異常、月經量異常、經血顏色異常、頭暈耳鳴、腰骶酸痛、潮熱多汗、性欲減退以及失眠健忘等中醫證候積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治療后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s)

表2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s)
注:與治療前比,*P<0.05。
2.3 兩組患者性激素與AMH水平比較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E2、AMH水平均升高,血清FSH、LH、T水平均下降;且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血清E2、AMH水平升高,血清FSH、LH、T水平均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性激素與AMH水平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性激素與AMH水平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P<0.05。FSH:促卵泡生長激素;LH:促黃體生成素;E2:雌二醇;T:睪酮;AMH:抗苗勒管激素。
組別 例數 FSH(IU/L) LH(IU/L) E2(pg/mL) T(IU/L) AMH(n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110 16.80±4.34 9.01±0.92*13.74±2.09 7.62±1.79*35.79±3.12 65.74±9.23*1.42±0.38 0.80±0.24*0.86±0.21 2.15±0.36*觀察組 110 16.25±4.37 6.38±1.16*13.86±2.18 6.33±1.95*36.13±3.23 80.05±7.62*1.46±0.31 0.52±0.18*0.91±0.23 2.46±0.34*t值 0.937 18.631 0.417 5.111 0.794 12.539 0.855 9.789 1.684 6.56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兩組患者卵巢功能超聲檢測指標比較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AFC增多,OV增大,且觀察組多于/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 表4。
表4 兩組患者卵巢功能超聲檢測指標水平比較( ±s)

表4 兩組患者卵巢功能超聲檢測指標水平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P<0.05。AFC:竇卵泡數;OV:卵巢體積。
組別 例數 AFC(個) OV(cm3)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110 1.48±0.37 3.96±0.53* 3.13±0.34 4.21±1.36*觀察組 110 1.52±0.33 5.98±0.69* 3.08±0.41 5.24±1.31*t值 0.846 24.350 0.985 5.721 P值 >0.05 <0.05 >0.05 <0.05
卵巢儲備功能下降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遺傳因素、生理因素、卵巢破壞性因素及感染性因素等均與其相關,但具體發病機制目前尚未明確。若未經及時治療,可發展為卵巢早衰,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往臨床采用的雌孕激素序貫治療雖可以緩解卵巢儲備功能下降患者的癥狀,但長時間應用不良反應較多,且停藥后易復發,增加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等的發生風險。
中醫認為,腎虛精虧、天癸不足是卵巢儲備功能下降的發病原因,需以健脾疏肝、活血行氣為治療原則。補腎調經湯君藥為菟絲子、炙黃芪,在益腎陽、補腎陰方面均有顯著功效,補陰而不膩、補陽而不燥;山茱萸、補骨脂、山藥及熟地黃共為臣藥,山藥補氣養血,山茱萸滋補腎陰,促進排卵;補骨脂可固精縮尿,熟地黃滋陰補血,諸藥合用,共奏養血生精、補肝益腎之功效,契合腎精虧虛之本;中藥方劑中,另以丹參、川芎、香附、益母草、白芍、當歸等為佐藥,其中丹參、川芎、益母草具有活血祛瘀、行氣止痛之功,香附可行氣開郁、調經止痛,白芍可養血調經,當歸可活血補血,諸藥加以甘草調和,全方共奏補腎益精、活血調經之功效,促進氣血調通[6]。溫針灸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傳統療法,較為安全舒適,通過點燃的艾條刺激主要穴位,起到溫經通血的功效,進而提高卵巢功能。針刺關元穴能夠補充元氣,有利于卵巢保養;針刺血海穴可促進內分泌調節,改善女性生殖系統功能;針刺足三里穴具有疏通經絡功效,促進人體血液循環,調節氣血;針刺三陰交穴能夠有效養護卵巢;針刺腎俞、次髂、太溪穴能夠補腎養血、活血疏肝,調整卵巢功能,促使生殖激素分泌恢復正常,有助于患者臨床癥狀的緩解[7]。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上升;中醫證候各項積分均降低,提示補腎調經湯聯合溫針灸治療可改善卵巢儲備功能下降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卵巢儲備功能下降患者常伴有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功能衰退,導致性激素水平異常,表現為血清FSH、LH、T水平升高,E2水平降低;AMH是女性分泌的一種性激素,其主要作用為促進卵泡成熟,是反映卵巢儲備功能的有效指標,若其水平異常降低,則表示機體卵巢儲備功能障礙。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與AMH水平均較對照組改善更為顯著,提示補腎調經湯聯合溫針灸治療可改善卵巢儲備功能下降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升高AMH水平。究其原因在于,補腎調經湯對下丘腦-垂體促性腺功能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能夠刺激垂體對促性腺釋放激素反應,從而改善性激素水平,促進卵泡發育;同時有相關研究證實,臨床上采用溫針灸治療,能夠溫腎暖宮、活血化瘀,這是因為針刺、艾灸可通過信號傳導,刺激中樞神經,誘發腦內神經遞質的分泌,調節“腎-天癸-沖任-胞宮生殖軸”恢復平衡,改善患者子宮內膜容受性,調節性激素水平,繼而恢復卵巢 功能[8]。
AFC可反映卵巢功能,若單側卵巢AFC應小于4個,即卵巢功能下降;卵巢大小可直接反映卵巢的功能是否正常,OV過大可能存在多囊卵巢的情況,過小說明體內性激素水平相對較低。本研究結果顯示,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AFC增多,且觀察組多于對照組;治療后兩組患者OV增大,且觀察組大于對照組,提示卵巢儲備功能下降患者經補腎調經湯口服聯合溫針灸治療,可有效緩解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的卵巢儲備功能。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補腎調經湯口服治療立足于月經周期身體狀況變化,兼顧活血化瘀、充溢氣血、滋腎填精等綜合治療,從而促使月經、排卵及性激素恢復正常,可使患者的卵巢功能恢復[9]。此外,溫針灸在中藥湯劑治療的基礎上通過穴位直擊痛點,疏經通絡,同時協同艾灸散寒祛濕,起到對卵巢的保養作用,調節月經周期和月經量,防止卵巢功能減退[10]。
綜上,卵巢儲備功能下降患者經補腎調經湯口服聯合溫針灸治療,可有效緩解臨床癥狀,調節性激素及血清AMH水平,提高患者的卵巢儲備功能,且療效顯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