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石勇
大隱靜脈曲張的臨床發病率較高,其可導致患者出現下肢酸脹及乏力等情況,后期可導致皮膚營養性改變,如色素沉著,甚至潰瘍。上述情況的出現對患者的下肢功能及生存狀態極為不利,故本病診治需求較高。與本病相關的治療研究顯示,不同治療方式對患者的影響差異較大,而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及完善,以及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對于本類患者進行療效提升的同時,對機體不良應激的控制需求也日益提升[1-2]。近年來臨床中采用激光閉合術聯合泡沫硬化劑治療本病的研究不斷增多,效果值得肯定的同時,研究結果的差異也普遍存在[3-5],且對不良應激的控制效果研究不足。因此,本研究現探究激光閉合術聯合泡沫硬化劑在大隱靜脈曲張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對應激狀態的影響,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 年1 月-2021 年12 月三明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收治的86 例大隱靜脈曲張患者。納入標準:年齡20 歲及以上;大隱靜脈曲張;單側發病者或雙側發病只行一側手術;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靜脈曲張手術史;合并感染性疾病;合并心肝腎肺等功能不全;合并先天性心臟病;認知障礙及溝通異常;藥物過敏史;凝血異常。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 例。本次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學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
1.2 方法(1)對照組進行大隱靜脈高位結扎聯合傳統剝脫術治療。常規術前準備,腰部麻醉后,于腹股溝內側做長度3~5 cm 的手術切口,依次分離各層組織,充分暴露大隱靜脈主干,將其分離及切斷,于股靜脈0.5~1 cm 處做結扎,然后將大隱靜脈遠端離斷及結扎,將靜脈剝離器送至患者膝下或內踝處,進行剝離處理,剝離完畢后將其病灶抽出,進行其他后期處理。(2)觀察組進行激光閉合術聯合泡沫硬化劑治療。常規術前檢查,進行靜脈的標記,然后采用激光治療儀進行治療,患者于仰臥位下進行治療,切斷大隱靜脈,進行高位結扎,內踝上方進行穿刺,以超滑導絲置入直至大隱靜脈結扎處,退出導絲后再以激光光纖置入,功率為16 W,發射激光進行治療,緩慢退出,然后以聚多卡醇10 mL(生產廠家:Siegfried Hameln GmbH,注冊證號:國藥準字HJ20160033,規格:20 mg/2 mL)注入主干及細小分支曲張血管,將其采用來回抽吸的方式(聚多卡醇和空氣按1∶4)制成乳白色細小泡沫硬化劑,進行推注。兩組的其他治療方式均相同。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統計及比較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并發癥發生率、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嚴重程度[靜脈臨床嚴重程度評分(VCSS 評分)]、血清皮質醇(Cor)及白細胞介素-6(IL-6)。(1)治療效果:于治療后1 個月評估治療效果,靜脈曲張的癥狀體征消失,彩超結果顯示為無血液反流為顯效;靜脈曲張的癥狀體征有所改善,彩超結果顯示少許血液反流為有效;以靜脈曲張的癥狀體征未見明顯改善,彩超結果顯示為明顯的血液反流為無效[6]。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并發癥發生率:統計兩組的各類并發癥發生率,包括神經損傷、皮膚灼傷、血栓等。(3)臨床癥狀嚴重程度: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1 個月各進行評估一次,采用VCSS 進行評估,本標準包括10 個評估項目,分別為疼痛、靜脈性跛行、水腫、色素沉著、潰瘍時間、潰瘍直徑、潰瘍數量、局部炎癥、病程與復發等方面,每個方面的評分均為0~3 分,分值越高表示越為嚴重,本研究統計其除病程與復發外的其他項目的評分[7]。(4)Cor及IL-6:于治療前及治療后1、3 及7 d 分別采集兩組的肘靜脈血,每次采集4 mL,醫用離心機常規離析后采集血清,采用酶聯免疫法進行Cor 及IL-6 的檢測。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中的數據檢驗軟件為SPSS 23.0,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你,行t 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男23 例,女20 例;年齡33~68 歲,平均(51.31±6.33)歲;病程3.5~12.5 年,平均(7.79±1.31)年;病灶部位:左側23 例,右側20 例。觀察組男25 例,女18 例;年齡32~67 歲,平均(51.35±6.26)歲;病程3.0~13.0 年,平均(7.91±1.36)年;病灶部位:左側25 例,右側18 例。兩組上述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081,P=0.030),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例(%)]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450,P=0.026),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例(%)]
2.4 兩組治療前后的VCSS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VCSS 各項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 個月,觀察組VCSS 各項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4。
表3 兩組治療前的VCSS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治療前的VCSS評分比較[分,()]
2.5 兩組治療前后的Cor 及IL-6 比較 治療前兩組的血清Cor 及IL-6 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3 及7 d,觀察組的Cor及IL-6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4 兩組治療后1個月的VCSS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治療后1個月的VCSS評分比較[分,()]
表5 兩組治療前后的應激狀態指標比較()

表5 兩組治療前后的應激狀態指標比較()
大隱靜脈曲張主要為大隱靜脈瓣膜關閉不全,患者除可表現出大隱靜脈擴張、迂曲及隆起外,還可出現局部疼痛、腫脹感等,嚴重影響到生存質量,同時本病對患者的外觀也有明顯不良影響。因此臨床對大隱靜脈曲張的診治重視程度較高[8-10]。臨床中與大隱靜脈曲張相關的診治研究中,關于各類治療方式的比較性研究多見,且比較性研究結果普遍存在差異[11-12]。既往臨床中采用大隱靜脈高位結扎聯合傳統剝脫術治療本病的效果研究較多,多數研究認為其對本病的治療效果值得肯定,但其對機體存在一定手術方面的不良影響,而近年來臨床中采用激光閉合術聯合泡沫硬化劑的方式對本類患者進行治療,取得較好的效果的同時,較多患者認為其可有效控制手術所致的不良應激反應,因此在患者術后恢復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13-15]。但是臨床中關于上述兩類治療方式對于患者血清Cor 及IL-6 表達的影響研究相對不足。
本研究現探究激光閉合術聯合泡沫硬化劑在大隱靜脈曲張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對應激狀態的影響,結果顯示,激光閉合術聯合泡沫硬化劑治療的效果顯著優于傳統大隱靜脈高位結扎聯合剝脫術治療,應用優勢體現在多個方面,表現為大隱靜脈曲張治療總有效率相對更高,并發癥發生率相對更低,同時治療后的Cor、IL-6 及VCSS 評分均相對優于大隱靜脈高位結扎聯合傳統剝脫術治療的患者(P<0.05),因此認為激光閉合術聯合泡沫硬化劑的可取性更高。分析原因,激光閉合術聯合泡沫硬化劑治療的方式,通過激光閉合術對血管內皮造成熱損傷的基礎上[16-17],泡沫硬化劑進一步增加了與血管內皮的接觸面積,更有助于提升血管的閉塞率[18-19],進而可有效控制多處創口及剝離創面等不足,更有助于不良應激狀態的控制[20-21],故相關應激狀態指標的表達相對更低。
綜上所述,激光閉合術聯合泡沫硬化劑在大隱靜脈曲張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較好,安全性較高,可有效減輕機體的應激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