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 姜娜
Hp感染主要引起消化系統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胃MALT淋巴瘤,其他系統疾病如皮膚科的慢性蕁麻疹,血液系統的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缺鐵性貧血等也與Hp感染相關。有報道顯示,感染幽門螺桿菌后多數感染者無癥狀和并發癥,15%~20%的感染者可能會出現消化道潰瘍,5%~10%的患者可能會出現消化不良,不到1%的患者可出現胃癌、胃黏膜相關組織淋巴瘤,但幾乎所有患者均可出現慢性活動性胃炎。
一方面,Hp在胃里非法定居的時候,會把我們的胃黏膜屏障弄出破洞,這樣本該被隔絕在外的胃酸就會漏進去,腐蝕胃壁。另一方面,幽門螺桿菌會引起免疫反應,它產生的氨和毒素也會直接傷害胃壁,進而導致炎癥,并引起其他問題。
大部分感染者在早期沒有什么癥狀,只是表現出輕微胃部不適、食欲下降等癥狀。少部分患者在幽門螺桿菌的侵襲下,胃黏膜因炎癥不斷損傷修復,由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慢發展成為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屬于癌前病變),意味著患胃癌的風險提高。還有部分患者的典型癥狀表現為上腹痛,發展為消化性潰瘍。
清除幽門螺桿菌,很多朋友聽說過“四聯療法”。這是一種聯合用藥方法,可以用來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需要四種藥物同時服用。
質子泵抑制劑(PPI)(抑酸藥)可以抑制胃酸分泌,為抗生素殺菌創造適宜環境。常用埃索美拉唑、奧美拉唑、泮托拉唑等。
兩種抗生素可以殺滅幽門螺桿菌。依據患者是否對青霉素過敏和是否存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耐藥來選擇抗生素。常用藥物有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
鉍劑有輔助殺菌作用。常用藥物包括果膠鉍、次碳酸鉍、膠體酒石酸鉍、枸櫞酸鉍鉀。
根除治療療程為10~14天,質子泵抑制劑和鉍劑建議飯前半小時口服,兩種抗生素建議餐后口服。
一般第一次根除治療成功率在80%—90%。服藥過程應嚴格遵守醫囑,不要漏服或自行停藥。期間要絕對禁酒,戒煙。如果服用呋喃唑酮,建議盡量避免進食新鮮豆類、香蕉和動物內臟等。
有些人發現自己幽門螺桿菌感染,害怕得胃癌,要求治療,其實對所有感染者都進行治療意義不大。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感染后能否發展為胃癌與患者自身許多因素相關。如胃癌家族史、基因多態性改變、環境因素、遺傳因素等。因此,臨床上大部分醫生主張對沒有消化性潰瘍病史、胃癌家族史、胃部分切除術后的患者,如果沒有胃部不適的癥狀,不一定要殺菌治療。
無癥狀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可考慮行胃鏡檢查,進一步明確有無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癌、淋巴瘤、消化性潰瘍等疾病。
關于螺桿菌感染的治療,一般認為,對18歲以下無癥狀感染者大部分專家不主張治療;而對18到45歲的感染者即使無預警癥狀,如消瘦、貧血、吞咽困難、大便出血等,主張可以直接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對45歲以上感染者不主張直接除菌治療,建議內鏡檢查后再決定是否要治療。
感染幽門螺桿菌確實會增加胃癌的風險,但并不意味著就一定會得胃癌。幽門螺桿菌可以進行根除治療,也能夠預防,注意衛生,理性對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