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冉
淮南市特種設備監督檢驗中心 安徽 淮南 232000
我國電梯安全管理存在非系統性和低效性的問題。與現行的安全管理體系相比,更嚴格、更有效的安全管理體系是預防電梯事故發生的有效手段之一。
電梯控制系統可以分為拖動系統和控制系統,電梯拖動控制系統在經過長時間的發展開始從簡單的系統構成發展到復雜的系統構成,整個系統的智能化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電梯拖動和控制系統包含單速交流電動機、雙速交流電動機、直流發電機、變頻變壓調速拖動系統等。電梯工作原理如下所示[1]:電梯曳引繩的兩端分別是轎廂和對重,繩索會纏繞在導向輪和曳引輪上,曳引電動機通過減速器速度的變動來帶動曳引輪的轉動。曳引繩和曳引輪發生牽引后會產生動力,轎廂由此實現上下運動,完成一系列運輸。轎廂上固定的導靴會沿著固定導軌上下運動,能夠有效防止電梯轎廂在運行的過程中隨意擺動。常閉制動器在電動機工作的時候松閘,由此使得電梯在得電的狀態下能夠運動,同時,電梯的轎廂還會精準地停留在用戶指定的樓層,并保持靜止的狀態。轎廂是運載物品和乘客的重要部件,對重能夠用來平衡轎廂載荷,減少電動機的功率。電梯的補償裝置用來補償曳引繩上下運動時產生的重力和張力變化,使得電梯的動力裝置負載穩定。
首先,是電梯安裝性能出現問題。當前,電梯已經成為我國高層住宅的標配裝置,特別是當前我國大力開展舊小區改造工程,為一些老舊的小區住宅安裝了電梯等特種運輸設備,這些新裝的電梯在安裝時,可能存在著安裝不到位,或者是性能等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這樣檢驗作業人員在用電梯檢驗時,很容易發生電梯的急速下墜,從而發生電梯檢驗墜落傷害問題。
其次,爬梯設計存在問題。從電梯頂層到進入機房的樓梯,很多時候都沒有安裝防護欄,也沒有設置燈光,同時,爬梯之間的設計也不夠合理,間隔大小不一。當檢驗作業人員從底樓乘坐電梯到達頂樓后要想進入機房,必須從這種無防護欄也缺乏燈光照明的樓梯攀爬進機房,如果不熟悉環境,再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稍不留心就會導致檢驗作業人員從這些沒有護欄的樓梯上墜落,導致傷害事故的發生。此外,還有部分建筑中進入機房的梯子是臨時性的,安裝并不牢固,很容易發生翻轉、滑落等事故。而且,大多數機房和樓頂都存在著一定的高度差,檢驗人員在檢驗作業時,必須攜帶檢測工具等物品,這樣也會導致他們在攀爬梯子時出現重心不穩的現象,從而導致墜落傷害問題的發生。據不完全統計,在所有電梯檢驗中發生的墜落傷害事故,梯子設計安裝不合理,加之人員自身的失誤導致的墜落傷害事故比例較高。
再者,在轎頂檢驗時發生的墜落傷害事故。在電梯檢驗工作中,爬上轎頂是工作人員必不可少的作業內容。一般情況下,當電梯門打開時,轎頂不一定停留在合適的位置上,如果這時候檢驗作業人員輕易邁進電梯門,就容易發生墜落轎頂或底坑的現象,從而導致墜落事故的發生。而且,電梯中很多設備器械都安置在轎頂,檢驗人員在用電梯進行檢驗時,在進行移動時,稍不留意就可能被絆倒,從而從轎頂滑落造成墜落傷害問題。此外,在轎頂檢驗時,檢驗人員還極易碰觸到四周的墻壁或者其他的建筑設施,從而發生高空墜落,造成人身傷害。
最后,是在坑底檢驗過程中發生的墜落傷害事故。當前,很多建筑物在安裝電梯時,坑底的梯子安裝得并不規范,不便于檢驗人員攀爬,如有的梯子角度和高度設置存在問題,離層門較遠,檢驗人員需要花費很大力氣才能夠到,或者是梯級緊挨著墻壁,檢驗人員只能依靠腳尖支撐全身的重量,這樣就很容易導致墜落傷害問題的發生。
由電梯設備運行所造成的機械事故,主要是指在檢測過程中,由于電梯設備的非常規化運行,造成人員未能對此類異常行為進行感知,這就產生設備故障對人員本身所造成的傷害[2]。與此同時,電梯設備本身屬于一個復雜性的運行狀態,每一個部件在運行過程中所起到的功能均具有差異性,如果部件所產生的隱性安全隱患達到設備承受的極限值時,其將呈現出瞬發性的特點,將令電梯設備的組件產生損毀或者是脫落的問題。對此,在實際檢測過程中,必須針對設備運行模式來設定出相對應的檢測工序,保證各類預防措施的建設及落實,可以對人員起到一個全過程防護的效果。
電氣系統是電梯設備運行過程中的主要驅動元件,其本身是以電力線路來實現指令操控與電梯設備終端運行之間的有效對接,保證承接電梯設備運行的各個載體,可以通過電子化控制來實現對相關功能的精度化管控。如果電梯系統出現問題時,則檢測人員應針對每一條線路進行排查,當檢測人員在實操過程中未能清楚認知到線路接電端與當前驅動部件所呈現出的關鍵性能,則極易引發觸電風險,或許是電氣系統設備突然破裂對人員造成一定的傷害。這就需要在實際檢測過程中,必須針對電氣系統及相關控制功能來進行逐一防護,以保障檢測人員的人身安全。
影響電梯運行的零部件一般包含限速器裝置、安全鉗和緩沖器。限速器在電梯運行的時候能夠根據內外因素變化將電梯的運行速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并在電梯運行的過程中對電梯的運行速度進行實時性的檢測。安全鉗體系是限速器使用的一個輔助體系,在安全性的作用下能夠更好地規范和約束電梯的運行,在出現電梯運行故障的時候及時制停電梯。在使用安全鉗的時候需要密切關注限速器的應用狀態,因為從實施操作上來看,一旦限速器出現故障問題,無法正常運行,與限速器相關的安全鉗聯動體系也會立刻失去自身應有的作用,由此會為整個電梯的運行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安全鉗本身是電梯轎廂緊急制動導軌的一個安全裝置系統,對整個電梯系統的運行安全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使用的時候深刻關系到整個電梯的運行安全。因此,在電梯投入社會應用到一段時間之后需要相關人員對安全鉗進行必要的潤滑處理,最理想的潤滑操作頻率是每個月一次,在潤滑處理之后還需要后續進行緊固處理,確保電梯提拉力的傳輸力量能夠傳遞到安全鉗拉桿上。另外,在電梯運行的過程中還需要對電梯的彈簧、螺釘等零部件開展必要的檢查,確保彈簧和螺釘的使用不會出現松動問題。如果發現螺栓、彈簧出現了松動問題需要相關人員及時予以處理。
在用電梯檢驗工作中,檢驗人員還必須提高對電梯檢驗環境的關注。在實際操作中,首先,檢驗人員必須提前檢驗電梯環境是否符合檢驗工作標準,如電梯內的光線是否充足,照明裝置設置是否合理,是否有防護欄,如果存在光源和防護方面的問題,必須及時予以解決,避免檢驗人員因照明或防護欄問題而導致墜落傷害問題的發生;其次,檢驗人員在進行轎頂檢驗之前,還應該把無關的設備搬運到其他的地方,以免檢驗人員因無心碰觸而絆倒發生墜落事故,威脅檢驗人員的生命安全。如果進行超載裝置檢驗時,檢驗人員還應提前與同伴打好招呼,做好協同工作;在進行箱體操作和底部工作時,兩名檢驗工作人員也要及時進行溝通,防止墜落傷害事故的發生[3]。最后,進行機械鎖設備檢驗過程中,檢驗人員應該觀察轎門是否有電線裸露或者轎頂護欄漏電,以免發生電擊后造成高空墜落,腳下的鉤絆要及時清理干凈,落腳點不能有雜物,兩名檢驗人員要配合檢驗完成后以同樣安全的方式回到頂部。
檢驗維修人員在開展工作中,需要根據電梯技術信息,了解電梯鑰匙的相關管理制度,無論是檢驗維修期間,還是解救被困人員,要由專業的工作人員使用鑰匙打開廳門,然后在進行相關工作。一旦將鑰匙分配到非專業人員中,自身不具備專業的技術能力,可能會發生更加嚴重的電梯事故。因此,必須制定嚴格的電梯鑰匙管理制度,相關的檢驗維修人員也要嚴格按照規章制度開展工作,明確鑰匙的管理與使用制度。另外,電梯鑰匙需進行備份,避免因鑰匙發生丟失,無法及時展開檢驗維修與救援工作,保證電梯檢驗維修的效率,在最短的時間內保證電梯的正常運行。
針對高層建筑的電梯設備,在安裝制停裝置過程中,由于坑底與門之間的距離較遠,電梯開啟后,電梯可能會無法直接進入坑底,從而無法開啟制停裝置。在這一情況下,檢驗維修人員需要進入坑底,但缺少針對性的處理對策,電梯層門在開啟后,關閉電梯門后,一旦有人進入存在問題的設備中,由于沒有開啟制停裝置,將會造成安全事故的發生,對乘坐者人身安全造成威脅。所以,檢驗維修人員要注重對制停裝置的安裝位置進行檢測,檢驗制停裝置實際運行是否具有靈活性,一旦制停裝置發生失靈,便要及時采取措施,迅速更新裝置,以免對電梯的正常運行造成影響,從而保證電梯運行的穩定性與安全性。
在電梯檢驗工作實施中,如果需要爬梯,檢修人員需要正確佩戴相應的安全防護設備,包括工作手套與安全帽,穿上防滑鞋,最后才可以爬梯工作。在電梯檢修過程中,若在機房內部實施工作,則需要在機房內平臺安裝護欄,確保檢修人員的人身安全。如果缺少護欄,檢修人員應該在廂內站立,避免在平臺邊緣站立,隨時保持高度的安全警惕意識。在交替工作狀態中,進入轎頂將層門開啟,身體禁止向廳門外側斜靠,為避免發生墜落,同時應該觀察井道內的情況。必須要有護欄安裝,以此保證檢修人員的人身安全。在檢查工作的檢修人員同樣應該佩戴相應的安全防護裝備,特別是頭部要佩戴安全帽。在檢查中,工作人員應該避免隨意走動,防止電梯因故障發生碰撞等情況。在機房內工作時,人員需要將機房內部的空間防護措施做到位,及時修補與完善存在漏洞的位置,避免掉落零部件,發生砸傷等情況。
電梯檢驗過程中事故傷害的產生,將對檢驗人員以及電梯設備等造成嚴重的損害,這就需要采取相對應的預防措施,對事故風險問題進行全面防控。為此,在制定安全防控舉措時,必須立足于電梯設備運行模式之上,結合電梯運行原理,制定出多元化的檢驗工序,強化實際檢驗效果,保證電梯設備的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