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騰
徐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中心 江蘇 徐州 221000
數據治理工作能夠對數據進行統一管理,實現數據的重構,保證數據的質量和提升數據的價值。在政務信息化領域,數據治理能幫助解決政務信息化所面臨的困難,以及更好地讓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融合到政務信息化系統中,提升政務信息化建設水平。
數據治理一般被認為是對數據資產根據一定權力進行控制的活動,包括進行數據管理的計劃、數據狀況的監控和使用數據的執行。也被認為是包括信息相關過程的決策權和責任制體系,治理的核心在于使用何種模型執行,以及針對不同的情況需要采取何種方式展開行動,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需要使用怎樣的方法,保證數據進行最高效的使用[1]。有些學者也認為數據治理是一種對數據信息進行組織和管理的能力,包括確定數據的來源,分析數據的結構是否符合公司的規則和政策,確定數據管理的實踐方式,建立一套數據管理的方法論體系,和確定數據治理的利用信息,幫助決策者了解數據治理的情況,并提升對運營的信心。針對行政單位的政務信息化建設,數據治理可以視為建立行政系統的數據管理體系,結合行政單位、事業單位的工作職能、工作流程確定數據的生命周期和數據的使用規劃流程,并梳理數據資產的清單,實現對政務系統數據的統一管理、強化數據在單位內部的共享,以及實現對數據的統一調度。
政務數據治理的目標在于建立起政務系統的數據標準和使用規范,通過對數據資產進行統一管理,實現對數據的統一調度,保證數據的可控性,提升數據的可用性、可信性。在建立數據的使用標準和數據規范時,要保證各個單位在對數據使用邏輯上的統一,不同單位數據的相互關聯,通過采用一致的數據格式和管理方式,能夠組合成統一的管理方式,最終組合形成大數據資產[2]。其次,也能促進業務協調,提升政務系統的數據流轉速度,推動政務系統達到一網通辦。在政務系統內部,利用數據治理可以建立起數據管理機制,從而推動數據的規范化生產、加工,采取標準格式儲存數據,以及在政務系統內部采取相同的模式進行數據分析。通過數據治理,也能建立政務大數據系統,方便進行政務大數據的挖掘工作,充分發揮數據的價值,推動政務系統和社會發展的結合。
政務信息化并不是簡單地將政府行政事務、日常事務轉移到互聯網上運行,而是要圍繞工作的需求、互聯網高速運行的而特點,對行政事務進行重新組織和改造,重塑行政事務的流程提升行政事務的運行效率[3]。通過政務信息化,能實現各項工作的信息化轉型,實現業務、體制、運行模式的革命。互聯網技術有利于推動政務資源充分整合,讓數據、軟硬件、日常業務、行政系統充分結合,建立起政務中心平臺,實現不同領域業務的銜接,從而實現業務之間的協同和數據共享,能提升政府工作效率,讓政府的日常決策更加科學化、政治治理有效性更強、推動政府采取更為合理的方式評估自身工作情況。
通過數據治理,利用信息化手段統一進行數據收集工作,能夠實現政務部門內部數據流的充分整合,政府辦公人員在辦公中可以獲得更為有效的數據支持,提升工作的質量,讓政務工作具有更高的效率。在集成化的信息支持下,政府工作可以實現范式上的而變革,突破傳統工作方式在工作效率上的極限[4]。
政務信息化系統進行數據治理,能夠將政務系統的各個部門都統一在同一個通信錄中,傳統的分層關系在新的模式下會成為網狀信息系統,每個用戶都會有獨立的權限,可以獲得對應的信息支持。不同機構都處于信息網中,可以實現業務系統之間的充分協同,推動政務數據的跨部門傳遞,突破過去地域的限制,而且在統一的系統下也能實現跨業務、跨系統的數據傳遞。
依靠數據治理進行政務信息化建設,所有工作人員都有統一的數據控制方法,能夠推動在政務系統你的全員參與。政務系統內的人員,都可以針對系統運行方式發表見解和意見,能提升政務系統服務的信息化水平,建設過程中可以了解基層人員對政務系統的看法,不斷推動系統的優化,讓數據運行效率更高。
通過對政務信息化系統進行數據治理,能強化對政務系統內各類數據的組織工作,從而提升政務公開的速度,讓所有的政務辦事工作都具有可追溯性,保證辦事流程的合理性,公開辦事進度,民眾也能對辦事的結果進行及時反饋[5]。通過全過程管理,可以保證對數據的監管和共享,避免出現人為干預的情況。
政務信息工作并非是一項簡單地將政務工作向互聯網遷移的過程,而是需要結合民眾的需求,對政務工作使用互聯網不斷優化,以及融合互聯網思維重新建立政務流程。所以,目前政務信息化工作還存在很多問題,影響著政務信息化的效果。
政府部門信息化建設多年,但是在基礎網絡布局、政府機關內不同部門的跨網跨地域層融合應用、業務體系融合性信息化布局、不同區域信息化融合、基層單位建設方式等還存在一些的問題,并且成為政務信息化建設的瓶頸。導致這些原因的本質上來自于一些地區對政務信息化的認識不足,所以提供的解決方案存在系統性的問題,難以進行針對性的治理,很難滿足系統性控制要求。
大數據技術的出現并非僅僅增加了數據的獲得量,更給了人們重新審視數據的角度,尤其可以從總體上分析數據和業務之間的關系,研究業務的開展規律,并根據大數據的分析結果進行業務的優化工作。一定程度上,大數據成為工作的主體,很多工作都可以直接從大數據出發,進行工作方式的優化[6]。但是在政務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由于對大數據的業務形態、特征、影響等因素缺少深入研究,并且很少從大數據的角度開展業務狀況分析工作,導致業務流程數據化不足,業務體系知識也缺少系統化建設,針對業務的評估也缺少高端應用,會影響行政信息化的建設水平。
行政信息化建設需要進行統籌布局,結合各部門的政務流程、信息化需求構建行政信息化系統,但是目前的行政信息化建設有部門各自為戰的特點,很多部門都僅僅建立了自己的政務信息化系統,而且更看重技術驅動。從總體上看,政務信息化建設存在頂層設計不足,尤其在頂層設計的方向、方式上不合理,直接影響了部門之間的技術融合和業務融合。部門在獨立謀劃政務信息系統時,并沒有考慮協同設計的要求,也極少和其他部門合作推動跨業務整合,一些部門過于看重基層需求導致設計師對整體需求忽視嚴重,最終在政務信息化建設后也未能性能跨部門協作的機制。
建立政務信息化的整體架構,可以推動政務系統內的其他部門也投入到政務信息化建設當中,并確保各部門使用同一架構,為部門直接的合作、政務系統之間的串聯提供良好基礎。但是,目前缺少統一的架構設計,或者架構設計中,并沒有考慮規范化的業務要求,在數據應用上缺少統一,安全管理機制協調性不足,會影響不同系統之間人員工作的默契性。
政務信息化是一項事件性工作,但是實踐的同時也要進行理論研究,形成政務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和方法論,方便政務信息化建設水平的提升,也能讓不同部門在政務信息化建設中使用相同的理論開展工作,解決政務信息化的問題。
政務數據治理的主體是數據治理的組織者、決策者、操作者等,具體而言,包括了政務部門的領導、專家、工作人員等。客體包括了政務系統的工作流程、目標、工作方案、日常事務流程。在政務信息化系統中開展數據治理時,應該明確政務信息系統數據治理的主客體,并做好數據的采集工作,給數據分析提供基礎。
數據標準是數據治理依據,也是數據治理工作開展的基礎。數據治理中需要建立數據的通用標準和行業標準,其中通用標準是政務系統內各個部門都要遵守的數據標準,滿足數據在不同系統內傳輸和使用的需要,行業標準是部門內部的特有標準,方便部門內部根據工作特點完成對數據的快速解析,提升數據的處理效率[7]。行政信息化系統中需要建立數據標準規范,才能確保各部門人員在遵守規范使用數據。
數據的質量對發揮數據治理作用、提升行政系統的信息化建設水平有著突出作用,需要保證數據的完整性,也要確保各類數據在使用中的規范性,以及數據的及時性、一致性,并確保數據的準確性。所以,需要在日常工作中開展對數據質量管理的工作,例如解決數據缺失問題,保證數據是使用統一的命名格式,保證數據的邏輯統一性,確保不同們之間數據的聯系。政務系統人員可以根據數據的產生量定期開展數據質量的評估工作,并采用可視化的方式,展示數據的質量情況。
通過建立數據調度中心能夠對政務系統內的數據統一調度,采用中心化的管理方式推動數據的共享,根據數據標準、規范,通過加工和清洗,建立起具有相互關系、字段唯一的數據總庫,實現對不同部門數據信息的臺賬管理。建立數據調度中心后,要保證各部門數據及時向數據中心同步,確保數據的完整性、統一性、一致性。日常工作中應做好對數據調度中心的安全管理工作,確保數據的保密性,并且不能篡改和泄露數據,保證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
在明確數據的格式和標準后,可以比較好地使用大數據技術,政府工作人員可以結合治理對象、治理模式、治理方式等等,使用大數據技術優化治理流程和數據的分析流程,實現政務信息化建設水平的全面提升,也能推動政務工作的重構,形成信息化的業務體系。
數據治理側重于對數據的管理和控制,建立起統一的數據系統,在政務信息化系統中,數據治理工作可以解決不同部門之間數據不流通的問題,并建立起統一的數據系統,推動部門之間的數據同步和分享。所以,在政務信息化建設中,應該加強數據治理工作,幫助突破政務信息化工作的瓶頸,提升政務的工作的效率,更好地為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