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云哲,徐偉豪,柳洪良,樸雪梅,白學峰,楊學智,金海強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農業科學院,吉林 龍井 1334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健康認識的逐步加深,大米的營養價值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1]。糙米是稻谷脫殼后不加工或較少加工所獲得的全谷粒米,與白米相比,其較高程度地實現了稻谷的全營養保留。綠米是因葉綠素大量沉積在種皮而使糙米呈淺綠色,其富含維生素、脂肪、葉綠素、膳食纖維及大量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2-3]。蘭艷等引進綠米稻品種并研究發現,綠米穎果中葉綠素a、葉綠素b 及總酚含量均隨著水稻籽粒成熟而降低,其中花后15~20 d 下降速率加快[4]。有關綠米栽培技術的研究集中在綠米稻品種的配套栽培上,利用普通水稻品種開發綠米的研究還是空白。本研究以普通水稻品種吉宏6 為對象,通過揭示其灌漿結實期穎果中葉綠素及總酚含量的變化規律,為綠米優質生產提供理論依據。
供試土壤為棕壤土。水稻品種為2014年通過吉林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中晚熟偏早品種吉宏 6,生育期 138 d,需≥10 ℃積溫 2 800 ℃左右,區試產量8 333.4 kg/hm2。供試肥料:尿素(N 質量分數46%),四川瀘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磷酸二銨(N質量分數18%,P2O5質量分數46%),云南三環中化化肥有限公司生產;氯化鉀(K2O 質量分數60%),中化化肥有限公司生產。
試驗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農業科學院試驗地(129°41′E、42°78′N)進行。0~20 cm 耕層土壤理化性狀:有機質含量18.2 g/kg,堿解氮含量89 mg/kg,有效磷含量86 mg/kg,速效鉀含量96 mg/kg,pH 值為 5.3。施肥量為純 N 150 kg/hm2、P2O546 kg/hm2、K2O60 kg/hm2。磷肥和鉀肥全部作基肥于翻耕地前施入,氮肥中基肥、分蘗肥與穗肥質量比為4︰4︰2。行、株距分別為30、15 cm。
1.3.1 穎果中葉綠素含量測定。水稻始穗期,在掛牌標記同日抽出的稻穗,分別于開花后10、15、20、25、30、35、40 d 取樣 3 穴。每次取樣于 8:30—10:30采標記稻穗,取上部籽粒(穗頂端3~4個一次枝梗)、中部籽粒(穗中部4個一次枝梗)、下部籽粒(穗基部3~4個一次枝梗)為測試材料,進行烘干。每次稱取0.2 g 穎果,分別放入25 mL 試管內,向試管內加入80%乙醇浸提液20 mL 浸提穎果中的葉綠素;將試管置于黑暗中,待穎果完全褪色后,用浸提試劑定容至25 mL。以浸提試劑為空白,分別在波長663、645 nm 處測定吸光度,并按以下公式計算:
葉綠素a 含量=20.21×D645nm;
葉綠素b 含量=8.02×D663nm;
葉綠素含量=(葉綠素a 含量+葉綠素b 含量)×提取液總量/穎果質量×1 000。
1.3.2 穎果中總酚含量的提取與測定。1)標準曲線的制作:稱取25 mg 沒食子酸,溶于50 mL 的50%甲醇溶液,配制成 0.02、0.04、0.06、0.08、0.10、0.15、0.20、0.25 g/L 的標準溶液,加入 1 mL 福林 - 西奧卡特(Folin-Ciocalteu)試劑,混勻后加入10 mL 7%Na2CO3溶液,最后加蒸餾水定容至25 mL,不時振蕩,2 h 后,在766 nm 波長下測定吸光度。空白對照為50%甲醇。
2)提取和測定:稱取 0.5 g 穎果,加 5 mL 的 80%乙醇溶液,用研缽磨并過濾,濾液放入100 mL 的錐形瓶中,加塞,放置20 min 后,吸取1 mL 樣品液,加入1 mL 福林- 西奧卡特試劑,充分混勻后加入10 mL7%Na2CO3溶液,最后加蒸餾水定容至25 mL,不定時振蕩,2 h 后在766 nm 波長下測定吸光度。空白對照為50%甲醇。用標準曲線來計算樣品中的總酚含量。
開花后10 d,每隔5 d 取標記的3 穴稻穗,105 ℃殺青30 min 后,70 ℃烘干至恒質量。取稻穗上、中、下部籽粒,稱千粒質量。
以對角線取樣法取5個點進行收獲、自然晾曬,在稻谷水份達到15%以下測定產量。糙米是取1 kg 稻谷用礱谷機脫去穎殼,制成糙米。糙米質量與稻谷質量的百分比為糙米率。
利用DPS 7.05、Excel 2016 統計軟件對試驗結果進行分析,比較各處理間的差異性。
如圖1 所示,穎果中葉綠素含量隨著籽粒成熟表現出降低趨勢,開花后30 d(蠟熟期),葉綠素含量為下部籽粒>中部籽粒>上部籽粒,分別為0.026 1、0.024 0、0.021 6 mg/g,平均葉綠素含量為0.023 9 mg/g;開花后 35 d,上、中、下部穎果中葉綠素含量分別為 0.015 5、0.011 1、0.009 7 mg/g,平均含量為0.012 1 mg/g,與開花后30 d 相比,葉綠素含量下降0.011 8 mg/g。

圖1 穎果葉綠素含量變化
如圖2 所示,穎果中總酚含量隨著籽粒成熟表現出降低趨勢,開花后30 d(蠟熟期),總酚含量為下部籽粒>中部籽粒>上部籽粒,分別為24.4、23.5、22.5 mg/g,平均含量為 23.5 mg/g;開花后 35 d,上、中、下部穎果中總酚含量分別為16.4、15.7、14.7 mg/g,平均含量為 15.6 mg/g,比開花后 30 d 的總酚含量下降7.9 mg/g。

圖2 穎果總酚含量變化
如圖3 所示,隨著籽粒成熟,千粒質量呈逐漸增加趨勢,開花后25 d,上、中、下部千粒質量分別為 17.5、15.5、10.5 g,平均為 14.5 g;開花后 30 d,上、中、下部千粒質量分別為 21.5、20.5、19.5 g,平均為20.5 g,與開花后25 d 上、中、下部千粒質量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開花后 35 d,上、中、下部千粒質量分別為 22.9、22.6、20.5 g,平均為 22.0 g,與開花后30 d 上部籽粒千粒質量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但與中、下部籽粒質量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籽粒于開花后30 d 趨于飽滿狀態。

圖3 籽粒千粒質量變化
如表1 所示,綠米的產量和糙米率隨著籽粒成熟而增加,開花后30 d(蠟熟期),綠米產量為4 865.4 kg/hm2,糙米率為 63.1%;開花后 35 d(完熟期),綠米產量為5 793.1 kg/hm2,糙米率為65.0%。

表1 綠米產量及糙米率的影響
葉綠素是植物中特有的色素成分,具有抑制致癌物質、解除體內藥物殘渣、排毒造血、降低膽固醇等作用[5]。顧蘊潔等研究表明,水稻穎果在發育初期呈綠色,這是果皮中層細胞中含有葉綠體的緣故[6]。柳敏研究發現,在黑米穎果發育過程中,穎果發育前中期葉綠素含量較多,往后逐漸減少[7]。本試驗中吉宏6 穎果中葉綠素含量同樣隨著籽粒成熟出現降低的趨勢,因此,為保證穎果中葉綠素含量及色澤,收獲期不宜太遲。根據本試驗結果,以開花后30 d 收獲為宜,此時上、中、下部葉綠素含量平均為0.023 9 mg/g,比開花后 35 d 高出 0.011 8 mg/g。
酚類物質具有抑制人類腫瘤發展、防治心腦血管疾病以及抗炎、抗癌、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8-9]。總酚廣泛存在于蔬菜、水果、豆類和谷物等植物中[10]。研究發現,水稻籽粒中絕大多數次生代謝物隨籽粒發育呈顯著下降趨勢[4]。本試驗中總酚含量隨生育期的推進而下降:開花30 d,穎果上、中、下部總酚平均含量為23.5 mg/g,比開花后35 d 高出7.9 mg/g;說明開花后各個時期對總酚含量的影響比較大。
千粒質量表示種子的飽滿程度,也是構成產量的因素之一;千粒質量高,說明籽粒飽滿。本試驗中千粒質量、產量、糙米率均隨著籽粒成熟出現增長趨勢。開花后30 d 的平均千粒質量為20.5 g,產量為4 865.4 kg/hm2,糙米率為63.1%,比開花后25 d的千粒質量高6 g,產量高38.2%,糙米率高6.3%。
本試驗表明,利用吉宏6 水稻品種生產綠米時,開花后30 d 葉綠素平均含量0.023 9 mg/g,比開花后35 d 的高 0.011 8 mg/g;總酚平均含量 23.5 mg/g,比開花后35 d 的高7.9 mg/g;千粒質量平均20.5 g,比開花后 35 d 的僅低 1.5 g;產量為 4 865.4 kg/hm2,比開花后35 d 的低927.7 kg/hm2;糙米率63.1%,與開花后35 d 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因此,綜合考慮葉綠素含量、總酚含量、糙米率等指標,開花后30 d是吉宏6 水稻品種生產綠米時的最佳收割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