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何佳強
高校公共課體育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不同,接受的教育背景和專業方向存在較大差異,在教學方式和教學重點各有側重。其中包括有豐富的籃球執裁經驗的老師,可以根據學情對學生裁判技能進行培養,對學生進行指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但也存在對籃球裁判不了解,理論知識較少,同時實踐技能更加缺乏的老師,無法很好地教給學生籃球裁判相關經驗,學生不能全面了解掌握科學的籃球裁判知識和能力。教師存在較大差異,導致培養出學生存在籃球裁判能力的差異,教學質量無法保證。
籃球裁判能力培養被忽視。高校公共體育籃球裁判教學中,大多重視理論和基本知識,實踐方面較多講授籃球技術動作相關內容,裁判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較為忽視。學生也無法掌握籃球裁判相關技能。
籃球課程的學生一部分對籃球裁判的相關知識表現出較高的學習興趣。但是以往的籃球課程考核主要是圍繞籃球技能方面展開,實踐機會很少,使得學生對于籃球裁判的學習雖然感興趣,卻只是停留在最初級的階段。另一部分學生對打籃球的相關技能、投籃的帥氣動作及打籃球技巧較為感興趣,認為這些能夠得到同學的更多重視,對未來人際和求職有所幫助,而對籃球裁判技術較為忽視,想要融入同學間打比賽而非當裁判者仲裁結果也不想因規則與關系好的同學爭辯。因此。對籃球裁判知識和技能方面較為忽視。
籃球裁判教學缺乏實踐。教學模式單一不變,內容相對固定,形勢較為古板。大多以理論教學為主,之后通過參觀和集中訓練進行實踐。但由于公修課學生人數過多,籃球裁判教學內容龐雜,理論知識占大部分時間,缺乏實踐經驗和機會。學生不能切身體會籃球裁判的相關實踐,缺乏個體化教學,與籃球裁判執裁要求并不匹配。隨著招收學生的增多,實踐課程減少,課時數量有限,教學資源不足,學生學到的理論也無法應用到實踐當中,籃球裁判技能不能很好地進步和發展[1]。
案例教學法指老師向學生展示多種案例,并創設教學情景,以教學目標為指引,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在案例中掌握知識總結規律,幫助學生理論實踐相結合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針對籃球裁判教學,案例教學法就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案例,并通過案例創設出臨場執裁的教學情景,讓學生進行討論分析,并運用籃球裁判相關規則進行系統闡述,促進學生分析思考,理論實際結合,解決執裁中遇到的問題。案例教學法融入籃球裁判教學當中,對于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夠起到很好的調動作用,使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探索、討論、研究,進而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使學生在真實的籃球裁判情景之中解決問題,推動籃球裁判技能的提高[2]。
案例教學法的模式為老師精選案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案例來源于真實比賽情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課前教師通過發布預習任務,讓學生提前了解案例,形成自己的認知和理解,并設置相應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課中教師通過了解學生出現的問題和困境,進行重難點問題的講解,讓學生身臨其境,探索分析,結合規則,明確學習目標,會進行重難點及學習方法的分析,并且介紹學習資源,組織引導學生分析案例,引導學生思考探索,并形成正確認識。老師還會將案例靈活變換,創設不同的情景讓學生進行觀察思考,提高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學習能力。學生要通過小組討論、班級討論對教學案例進行分析和思考,最終達成共識。老師應糾正錯誤,并對相關籃球裁判知識強化,讓學生認識到錯誤并提高理論能力。教師也要有臨場模擬的環節,讓學生對裁判員的相關行為進行模擬訓練。最后進行課堂總結,讓學生對理論性和實踐性的內容強化訓練并得到自己的收獲。課后教師布置相應的作業,讓學生進行課下練習,臨場的手勢、裁判規則的熟記以及個人臨場裁判情況,通過學生的作業進行分析和總結,進行答疑解惑。
老師要建立籃球裁判教學案例庫,對于各種違例、犯規、裁判法案例進行搜索和整理,并將經典案例編寫入內分類儲存,為案例教學應用于籃球裁判奠定基礎。在選擇案例中,教師應注意教學案例來源于現實的經典比賽當中,比如籃球世界杯、奧運會、CBA、CUBA等。并且,每個案例的判罰都應以規則為基礎,能夠啟發學生思考和掌握相應的籃球判罰知識。另外,每個教學案例的選擇都應有典型性和普遍性相結合的特征,能夠使學生通過討論分析此案例,得出一般性的判罰結論。案例教學應與時俱進,不斷更新,隨著籃球規則的變化,要注重引進最新案例,淘汰不合時宜的案例。案例庫中不僅要有正確判罰案例,還要有未能及時出現判罰或判罰不準的案例,引發學生思考,提升學生的籃球裁判能力。
籃球裁判案例庫中至少有裁判法類和籃球規則類。裁判法類案例包括裁判員基本手勢和程序、裁判員的區域和分工、行為規范等。籃球規則類案例分為違規案例和犯規案例,違例和犯規是籃球裁判中學生需要注意辨別的地方。違例案例包括隊員出界和球出界、運球走步等。犯規案例包括侵人犯規案例、雙方犯規案例、技術犯規案例、違反體育運動精神犯規案例、取消比賽資格案例。案例庫中應包括正面案例和反面案例。正面案例讓學生學習裁判如何理性分析判斷球場情形。反面案例能讓學生了解現實裁判比較有代表性和規律性的錯誤,從而讓學生在今后的裁判中規避類似問題,準確裁判。
案例庫中應以統一的格式進行命名和管理,分類儲存。標題應包括教學案例的類別及出處。教師應對案例經過細致的分析,包括比賽中裁判面臨的問題及性質、裁判員位置及分區管理、裁判員解決問題的方法。案例總結中應包括比賽情景、案例涵蓋籃球裁判法的內容和規則、解決案例中問題的步驟等。籃球裁判案例需經過專家的審核和處理,對案例庫進行修改整理,剔除不適合的案例。再由教師分類歸納,儲存管理,以備教學使用。
學生學習籃球裁判需要經過初步學習階段、鞏固提高階段和熟練掌握階段。不同階段都有相應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及側重點。為使得學生能夠掌握每個階段的籃球裁判技能,教師應在不同階段選用不同的籃球教學案例進行教學指導,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能力。
籃球裁判初步學習階段是學生從未知到已知的過程。這時,學生有較高的學習興趣,但對籃球裁判知識和理解處于模糊狀態。教師應強調學生對籃球規則和裁判法的理解記憶,要求學生掌握裁判員的基本功。其內容應包括哨聲練習、裁判員基本手勢、區域的分工等基本內容。在這一階段,老師可以選擇具備典型性的圖片、案例等。比如,FIBA官方裁判員手勢圖等來傳授學生籃球裁判的基本功。通過圖形、動畫等形式,讓學生建立起對籃球裁判基本的影響。
鞏固提高階段,教師需要提高學習內容的深度,比如強化宣判的規準確性、比賽中的位置輪轉時機、隊員的管理、球隊席的管理、宏觀的把控等。教師仍需要大量圖片視頻進行教學,通過案例的形式,讓學生對籃球裁判相關法律和規則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做出果斷、準確的判罰。當案例播放到相關內容時,要求學生做出相應的反應,形成思維固化。老師還可以選擇文字案例并設置相關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其中的違例和犯規判罰,讓學生以書面解答的形式,將所學到的籃球裁判基本素養和知識體現其中。
經過前兩個階段的學習,學生應形成良好籃球裁判員的形象,具備籃球裁判員的基本素質,內化籃球裁判員的動作程序和跑動姿態。熟練掌握階段,學生要對違例和犯規判罰快速分析處理,把控比賽節奏,準確的進行判罰,將漏判錯判降到最低。此階段,教師應選用文字案例和真實賽事視頻案例,讓學生通過學習經典案例了解和掌握臨場當中出現相同或類似情況的處理方法,不斷總結,提高籃球臨場執裁水平。
在教學的不同階段,教師都應注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根據學生需要進行案例教學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對學生籃球裁判教學應具有針對性,能將學生學習劃分為不同階段,并在不同階段強調各自的教學重難點。另外,所有案例必須以籃球規則和裁判法為依據,分析真實經典案例,作為判罰的依據。
籃球裁判教學的課前準備,需要教師選擇合適的案例教案,同時也要了解學生,掌握學生學習情況,使得案例發揮更好效果。教師要確定好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學習內容、教學重難點。對教學案例進行分析,編寫教案。教師應對案例了如指掌,熟記于心。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啟發引導學生。在課前,老師也應布置給學生相應的查閱資料任務。整理自學過程中的疑難點,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課。能夠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同時,增強學習的目的性。教師還應設置環節。給學生走上“講臺”,分享自己的對案例的看法。和判罰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和籃球判罰的相應思維[3]。
案例展示可以選用圖片、動畫、文字、視頻等形式,案例中還應包括重難點、典型性問題。教師根據學習籃球裁判技能的不同階段,選擇不同層次的案例,循序漸進,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并在教學中需要創設問題情景,提出關鍵性和規律性的問題,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進行分析、討論并得出最后的結論。學生在分析討論中應集思廣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表達自己的意見想法。同時,在學生產生疑惑時,老師也應及時指導,及時溝通。通過討論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對案例及相關問題的理解。教師對討論結果點評總結,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給出正確的判罰依據,讓學生能夠很好地領會教學內容以及相關籃球裁判技能。學生在對籃球裁判規則熟悉之后,教師可通過教學比賽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教師進行指導[4]。老師可以安排學生到學校舉辦籃球比賽當中充當籃球裁判員,鞏固學習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同時在實際籃球比賽中提高應變能力、組織能力。
教師不僅要將課堂內容設計的豐富多彩,理論實際相結合、圖片、文字、動畫、視頻和實踐多種形式讓學生學習興趣。同時,教師也應加強自身講課的生動性,在語言上力求簡潔、準確,語調要富有變化、抑揚頓挫。講到重點內容時,教師應加強語氣,進行強調;講到非重點內容時,應加快語速。講解要在學生能夠掌握理解的范圍內,最好穿插一些例子幫助學生掌握[5]。
在實施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組織和實施尤為重要,起到關鍵的作用,課前課中課后的安排要科學合理,不斷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從理論和實踐不斷掌握籃球裁判知識,在實踐中發現當身臨其境時學生的判罰出現失誤的概率會提高,發揮不出真正的狀態,說明還是在平時練習的不夠,或者心理素質不過硬,學生裁判需要更多的實踐機會,因此在教學中大量的安排學生的實踐,通過案例的模仿來進行實際判罰,這樣更能提高學生籃球裁判的水平和臨場能力。
教師應教育學生加強裁判員的道德水平,肩負起裁判員的道德職責,不濫用手中的權力,維護比賽的公平正義,要摒棄內心的私心和雜念。學生要克服影響判罰的心理因素。不讓球迷不文明語言和不文明舉動影響正確判罰。當比賽速度過快,臨場千變萬化,裁判員偶爾會出現漏判。此時,應減少后悔自責心理,專心賽場,快速調整,做好接下來的判罰。同時,教師應該通過創造更多的比賽機會供學生實踐鍛煉,強化心理素質鍛煉,豐富臨場經驗,防止今后在裁判場上怯場。同時,要加強學生的體能訓練,裁判員要不停的移動奔跑,緊跟運動員的步伐進行及時的判斷。因此,教師要訓練學生耐力跑、加速跑、側身跑、急起急停等[6],并結合萊格爾跑鍛煉學生。
首先,教師在籃球課程教學當中,加強籃球裁判知識學習的引導,可以運用比賽視頻,舉辦活動等多種途徑對籃球裁判的角色價值進行宣傳。加大籃球裁判教學時數在整個教學內容當中的比例,并且豐富考核內容,將裁判相關知識的考核定為學生成績考核的一部分。教師在平時的教學當中,要將籃球課程教學分為三大部分:理論教學、技術教學與比賽、裁判教學。增加籃球裁判的課時數,確保每名學生均有實踐的機會。學校除了每年的“一院一賽”迎新籃球賽、校運會籃球比賽外,還可以組織與其他兄弟院校的籃球邀請賽,承辦各類籃球賽事,為師生創造鍛煉機會。
通過對案例教學法在籃球裁判教學中應用的分析與研究,認為此法可行性非常高,隨著籃球運動的不斷發展,籃球技戰術的不斷變化,導致規則、執裁原則也會發生變化,因此對于案例庫要進行不定時更新完善,確保與最前沿的理念一致,不斷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中選用的案例均是比賽中出現的真實案例總結凝練剪輯而成,能夠直接指導和解答學生在臨場執裁過程中遇到的疑惑,幫助學生提高判罰的正確率,使學生更加自信。
部分案例的選用,例如:技術犯規(口吐臟字、抱怨、挑釁等行為)、違體犯規(故意傷人、打架等)還能夠很好地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積極引導學生去自我調整、規范言行舉止、尊重他人、遵守規則、團結有愛,達到了育體、育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