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丹妮
(蘭州財經大學,蘭州 730101)
推進鄉村振興工作離不開經濟法治的保障,唯有清晰明確的經濟法治制度,各項農村振興工作才會規范開展,才能確保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可是,就當前鄉村振興工作情況來看,依然存在或多或少的經濟法治保障問題,如相關的經濟法治制度還不夠全面,且不同時期農村經濟法治建設會遇到不同的問題等,而如何處理經濟及法治層面的問題,讓農村經濟法治良好發展則是本文研究的重點,也是鄉村振興戰略方針的核心內容。為此,本文分別從鄉村振興之中經濟與法治環境現狀、鄉村振興之中經濟與法治保障工作所遇到的問題、鄉村振興之中經濟與法治保障工作應關注的信息、優化鄉村振興之中經濟與法治保障工作的方法等方面展開具體分析。
隨著新時代“三農”工作的不斷推進,農村經濟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其中,立足于“三農”新發展階段,農村經濟發展得到了政府部門的支持,如得到了專項資金投入,各項經濟基礎設施的新建與優化,以及許多外來中小企業資本的投入。在這樣一個發展背景下,越來越多優秀的中小企業選擇在農村地區辦廠,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可以看到外出務工的農民回流鄉村,為政府扶持的中小企業服務,貢獻自己的力量。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現階段農村經濟發展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促使各個外來投資者開始著眼于農村經濟環境,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農村經濟環境的優化。
但是,在鄉村振興工作環節中,農村經濟環境發展的前景依然存在很多未知,這促使很多投資者仍然保留觀望的態度,不敢大膽投入過多資金入駐農村經濟環境。比如,在農村各項經濟產業建設中,未能形成完善的產業結構體系,且相關產業政策力度不夠,又或者政策宣傳力度不足,致使很多企業投資者持觀望態度,不能輕易做出經濟投入決策。因此,在內外因素的影響與作用之下,如何優化與完善農村經濟環境,激發廣大投資者的投資欲望,依然是后續鄉村振興工作需要思考與探究的要點。
國家頒布與實施的“鄉村振興”發展戰略方針,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農村的政治環境。如今,鄉村的大街小巷都宣傳著“鄉村振興”這一國家戰略方針,而且也可以看到為鄉村振興工作奉獻自我、勤勤懇懇的每一位駐村第一書記,他們給鄉村振興工作提供了很多思想與智慧,尤其在思想政治宣傳方面,每一位駐村書記都積極、認真地宣傳著國家最新的經濟、法治政策,每一個農村宣傳欄上都粘貼著各項國家政策,對營造一個良好的政治環境起到一定作用。
基于此,普通基層群眾可以從各種渠道了解國家最新的政策信息,且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中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這些都表現出農村已具有良好的政治環境。每一位農村基層群眾都可以通過多元渠道去獲知政治信息。除了傳統的線下宣傳,還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各種政治信息。尤其是近些年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農村也建立起了互聯網,很多農戶家里都有了網絡,極大方便了其獲取信息,也方便與外界展開交流與互動。
雖然現階段農村經濟、政治環境都有了很大改善,也給外來投資者帶來了商機,但是受基建、文化、地域的諸多影響,很多投資都是小范圍的,依然缺乏長期有效的投入,且也缺乏必要的投入管理機制,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鄉村振興工作。這是在鄉村振興工作中遇到的一大問題,如若解決不好,又或者缺乏有效的投資引入機制,將很難推進鄉村的經濟發展。此外,有效的投入機制也需要結合農村當地的經濟、社會環境,構建行之有效的投入管理機制,但這就需要農村地方政府花費人力、物力去構建投入管理機制,還要提出更多吸引外商的投資辦法,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鄉村經濟的突破性發展。可是,在實際農村經濟環境中,構建一個長期有效的投入管理機制不是一件易事,需要在前期投入很多的精力,且在短時間內無法產生經濟效益。所以,綜合外界因素,農村經濟發展遇到問題時還不能及時解決,只有后期加強改進與優化營商環境,做好具體的農村投入機制管理,才有可能真正實現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
在實際工作當中,農村地區的法治建設要比城市弱,且依然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與完善。比如,對農村當地群眾的普法教育依然不足,仍然有很多群眾缺乏法律意識,不會運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權利,這極不利于構建一個文明和諧法治的農村環境。同時,也發現農村地區管理部門相關人員缺乏法治建設、宣傳的意識,不重視農村法治環境的建設,對地方法治管理不到位,也沒有及時更新與優化法治管理模式,從而導致法治建設缺乏強有力的監督與管理,進而影響鄉村振興工作的穩步推進。農村地區缺乏必要的法治建設管理,容易導致農村地區社會環境的紊亂,從而引起當地群眾的不安情緒。此外,當農村地區缺乏必要的法治建設管理時,也會影響農村經濟的發展,畢竟只有在合理、合法的環境之中,各項經濟工作才能穩步推進下去。
要想推動鄉村經濟與法治保障工作的開展,就必須懂得關注鄉村地區現有的發展前景,把握鄉村振興的目標、意義及內容,從而促使鄉村振興工作可以穩定、有序開展下去。其中,作為一名基層鄉村振興工作者,需要明白所在地鄉村發展的前景,以從中了解鄉村發展的大致走向,從而把握發展的趨勢,進而才能有效把握鄉村經濟與政治的機遇。此時,每一位鄉村振興工作者都應該腳踏實地、深入基層,關注鄉村發展的每一個重大舉措,且根據這些舉措了解發展趨勢,在鄉村具體的經濟與法治建設中不斷開拓思想、積極進取,才能在現有發展水平上另辟蹊徑、取得成就。比如,在現有鄉村地區發展實際水平基礎之上,多加關注鄉村地區的經濟、法治保障工作情況,盡可能從這兩個方面的保障工作中大致獲悉鄉村地區的經濟法治水平,從這些發展情況中吸取教訓,發展事業。
要想做好鄉村振興工作,就離不開人力、物力的支持,只有構建出一批適合鄉村振興發展工作的人才隊伍,并配合適當的物力支持,才能夠極大優化鄉村經濟、法治建設工作,從而實現全國精神文明、經濟產業良好發展的目標。此時,基層鄉村工作者就要發揮自己的作用,落實好自己的責任與義務,且盡可能與同行業發展者構建聯系,共同做好鄉村振興工作。
另外,我國鄉村地域廣大遼闊、人口眾多且基數大,因而在現有鄉村地區的人力、物力基礎之上,可以整合人力資源、物資儲備,將必要的人和物投入農村經濟、法治建設工作之中,從而構建良好的農村經濟、政治生活環境。這時就需要相關人員做好數據的統計與分析,了解鄉村地區的人才數量、人才培養情況,以及了解鄉村地區的基礎發展設施與環境,從而整合好這些基礎設施與人力資源。
不僅要推進鄉村振興中的經濟與法治保障作用,還要關注鄉村地區的地域文化發展情況,了解當地民眾的思想文化水平,從而基于這些了解與認知做好鄉村地區地域文化的理解與認知。這個時候調查員就要深入鄉村地區,從源頭文化開始,收集各項研究數據用于自身工作參考的素材,但也要學會參考現有的文獻資料,有效融合當地文化特色,構建一個特色的經濟、法治管理環境。
比如,在關注與了解鄉村地區的地域文化之后,可以選擇其中的文化資源,開設各種學習或者教育類的經濟交流活動,促使更多城市里的人走進鄉村、了解鄉村文化。同時,了解地域文化之后,也能總結出適合鄉村地區的經濟、法治保障管理方式,如用群眾愿意聽、聽得懂的文化教育傳遞方式進行指導。
上文提及鄉村地區的經濟與法治保障工作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各項工作的開展遇到了一些瓶頸。此時,如何在現有鄉村地區資源環境背景下,有序、高效地構建經濟與法治建設環境,則是研究的一大熱點。相關鄉村振興工作者需要關注地區政府部門的管理工作,跟進工作內容、進展、結果,從而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快速尋找到問題所在,最終優化鄉村地區政府部門的管理工作。
比如,鄉村振興的經濟與法治保障工作,需要有關部門人員加以監督與管理,盡可能做好每一步的經濟、法治保障政策的落實工作,那么每一項鄉村振興經濟、法治工作都會有依據,且不會出現混亂、無序的問題。另外,鄉村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也要以身作則,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盡可能結合鄉村振興實情,科學優化工作方式,這些都有助于提升經濟、法治保障工作的效率。
鄉村地區的經濟、法治保障工作并沒有那么簡單,涉及很多管理、監督問題。上文提到鄉村振興中經濟與法治保障工作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如保障工作缺乏管理,缺乏必要的經濟、法治細則,導致很多工作都停留于形式,這些都是鄉村振興工作開展的問題因素。因此,思考問題發展的根源,學會結合實際解決問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與完善經濟法治保障工作。
鄉村振興中經濟長期缺乏投入機制管理,導致很多經濟工作缺乏保障,針對這一問題,需要從問題根源開始,探尋改進與發展的思路。比如,加強長期有效投入機制的建設,且做好機制的立項、落定,促使各項經濟工作有機制理論支撐。但也要追求實事求是、大膽創新,在已有經濟管理體制之上,繼續拓展投入機制的構建工作,促使更多中小型企業能夠加入鄉村振興隊伍之中。
鄉村振興中的經濟與法治保障工作,需要政府部門及時監督、審查及管理,才能促使經濟與法治保障工作清晰明朗,不會存在各種工作問題。此時,鄉村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要團結一致,有堅強的理想與意志,敢于去管、敢于提出意見,以盡可能將鄉村振興工作中的一些經濟遺漏點、法治建設不足問題挖掘出來。
監督審查的有關部門也要講究一定的方式方法,學會從日常生活中的經濟、法治小事觀察,監督相關經濟、法治制度是否落實到位,差哪一個環節,哪些管理與監督需要加強等,這些都是值得細細思考與探索的內容。要深入鄉村,做好環境調查分析,從群眾口中了解當地經濟、法治建設狀況,進而掌握整個鄉村振興工作的大局。
創新永遠不會過時,在鄉村振興工作中,更要突出“創新”,這樣整個鄉村振興的經濟與法治保障工作才會有過更好發展。此時,作為基層管理人員或者鄉村振興的構建者,可以積極投入鄉村振興工作之中,盡可能發散思維、思考問題,這樣也能有效推進經濟與法治保障工作的創新。比如,農村地方政府要培養與引進一批具有想法和敢于直言、敢于創新的人才,盡可能將他們組建成一個人才發展隊伍,從而對當前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出謀劃策。
此外,積極結合具體的鄉村經濟、法治保障問題,組織相關地方鄉村振興工作小組,針對一定時期地區鄉村經濟發展的情況做一次詳細的數據分析,隨后針對這些數據信息,快速尋找到制度理論依據,并做好相關數據統計,從而了解鄉村經濟、法治保障的有效性。另外,考慮到鄉村地區復雜的環境,可以繼續開展實地分析與調查,以現實數據分析資料,這樣在改進與優化鄉村經濟、法治保障工作時,工作人員才會大膽發散思維,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綜上所述,在鄉村振興的經濟與法治保障工作中,依然會面臨各種艱難險阻,如何正視這些問題、尋找問題解答的思路與方向,則是需要研究與探討的內容。但無論如何,鄉村振興工作都應有一套完整的監督管理方案,如此才能明白下一步要如何創新工作,這也是本文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